狄青智奪崑崙關

狄青智奪崑崙關

作品名稱:《狄青智奪崑崙關 》  作者:沈括  出自:《夢溪筆談狄青為樞密副使,宣撫廣西。時儂智高守崑崙關。青至賓州,值上元節,令大張燈燭,首夜燕將佐,次夜燕從軍官,三夜饗軍校。首夜樂飲徹曉。次夜二鼓時,青忽稱疾,暫起如內,久之,使人諭孫元規,令暫主席行酒,少服藥乃出,數使人勸勞座客。至曉,各未敢退,忽有馳報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奪崑崙矣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狄青智奪崑崙關》
作者:沈括
出自: 《夢溪筆談》

作品原文

狄青為樞密副使,宣撫廣西。時儂智高守崑崙關。青至賓州,值上元節,令大張燈燭,首夜燕將佐,次夜燕從軍官,三夜饗軍校。首夜樂飲徹曉。次夜二鼓時,青忽稱疾,暫起如內,久之,使人諭孫元規,令暫主席行酒,少服藥乃出,數使人勸勞座客。至曉,各未敢退,忽有馳報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奪崑崙矣。

作品注釋

儂智高:宋代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廣淵)壯族首領。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起兵反宋,攻破邕州(今廣西南寧),自稱仁惠皇帝。後被狄青等率兵攻破,遁逃大理國,不知所終。
崑崙關:關名,在今廣西邕寧東北崑崙山上。
孫元規:即孫沔(公元996—1066年),宋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皇佑中,為湖南安撫使兼南東、西路安撫使,因平儂智高有功,授樞密副使。

作品譯文

狄青為樞密副使,守衛廣南西路。當時儂智高據守崑崙關。狄青軍至賓州,正值上元節,他下令軍中大張燈火,第一夜宴請軍中將領,第二夜宴請隨從軍官,第三夜犒勞軍校。第一夜飲宴奏樂通宵達旦。第二夜二鼓時分,狄青忽然稱病,即刻起來進入內帳。過了很久,派人告訴孫元規,要他暫時主持宴席敬酒,自己稍微服點藥就出來,並多次使人向座上賓客勸酒。到了拂曉,將校們都不敢擅自退席,忽然有人飛馬前來報告說:當天晚上三鼓時狄青已奪取了崑崙關。

作品賞析

公元1052(北宋皇佑四年),廣源州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宋王朝任命狄青為樞密副使,率兵征討廣南。當時,儂智高據守崑崙關,力圖恃險固守。因此,奪取崑崙關就成了宋軍南進的關鍵。這則筆記記述狄青智取崑崙關的故事。狄青利用節日時機,布下迷陣,聲稱要在軍中大宴將領三夜,但卻在第二夜宴會中途突然退席,暗地率領軍隊偷襲崑崙關成功。文中記述了狄青的誘敵策略,突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戰爭是一種鬥智斗謀的藝術。在戰爭中以假象迷惑敵人,攻其不備,就成為軍中主將克敵制勝的策略。在我國歷史上,以智謀取勝的戰例為數不少,而崑崙關之戰就是其中的範例,因而在中國軍事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公元1031年(天聖九年),出生於一個下層官吏的家庭,家境並不富裕,沈括常自謂“出自寒門”。母徐氏,是蘇州吳縣人,知書達禮,諳通文墨;父沈周,為官清正,不主張嚴刑苛法,到泉州任職時,沈括隨往。
作者沈括作者沈括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從政和科學研究兩個方面,茲舉其要點:公元1070(熙寧三年),參加了王安石變法,並且是改革派的中堅人物;公元1075(熙寧八年),出使遼國,“正駁斥遼國無理爭地要求,維護了宋室主權;繼而鎮守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武備,設防邊睡,有效地抵禦西夏。沈括一向重視興修水利、監製兵器、管理財政等,希望促進國家強盛。沈括在從政的同時,一生重視科學研究和科學發明的記載。所進行的科研,堪稱廣博,諸如觀測天象,繪製渾儀景表,補修《奉元歷》(類似今天的陽曆);在數學方面,創立“隙積術”和“會圓術”;在物理學方面,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早於歐洲400多年,對共振規律也有研究;在地質學方面,從岩石生物遺蹟中推論出沖積平原的形成,還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又鑽研藥用植物與醫術。沈括平生著述頗多,著名的傳世之作有《夢溪筆談》、《長興集》、《蘇沈良方》等。在《資治通鑑長編》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寫的《乙卯入國奏請》、《入國別錄》等資政史料。
公元1082(元豐五年),因徐禧失陷永樂城,沈括連累受貶,居潤州,築夢溪園(今鎮江東郊),潛心著述,至紹聖元年復官爵,公元1095辭世,終年6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