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趙秉志 著
叢 書 名:中國當代法學家文庫,趙秉志刑法研究系列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0088136 出版時間:2008-01-01版 次:2頁 數:506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內容簡介
犯罪未遂是我國刑法規定的故意犯罪的一種重要的未完成形態,其理論價值和實務意義突出。《中國當代法學家文庫·趙秉志刑法研究系列:犯罪未遂形態研究(第二版)》立足於我國關於犯罪未遂的刑法立法、司法實踐和刑法理論,適當參考借鑑外國立法例和刑法理論,對犯罪未遂形態的基本問題及總則、分則領域的相關問題等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中國當代法學家文庫·趙秉志刑法研究系列:犯罪未遂形態研究(第二版)》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拓展了犯罪未遂形態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具有理論和實務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趙秉志,男,1956年6月生,河南南陽人。新中國首屆刑法學博士(1988),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90-1991)。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常務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法學組成員、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顧問等職務。曾任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法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1999-2005)。曾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修改小組成員全程參加中國刑法典的修訂研擬工作(1988-1997)。國家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1);中國法學會評定為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995);國家人事部評選為首批跨世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而被納入“百千萬人才工程”(1997);教育部評選納入“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1999)。出版個人專著和文集15部;主編專業著作百餘部,刑法教材10餘部。其中代表性論著主要有:《犯罪未遂的理論與實踐》(1987)、《犯罪主體論》(1989)、《刑法研究系列》(5卷,1996-1997)、《當代刑法理論探索》(主編,4卷,2003)、《刑法基本理論專題研究》(2005)等。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500餘篇。主持中外科研項目近40項。論著和個人曾30餘次獲獎。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中國區際刑法、國際刑法。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犯罪未遂制度的沿革與現狀
第一節 中國犯罪未遂制度的歷史沿革
一、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犯罪未遂形態問題
二、中國近代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制度
三、新中國刑法立法和理論中犯罪未遂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外國犯罪未遂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外國刑法中犯罪未遂制度的歷史沿革
二、大陸法系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制度概況
三、英美法系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制度概況
四、俄羅斯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制度問題
第二章 犯罪未遂形態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犯罪未遂形態的概念和性質
一、犯罪未遂形態的概念
二、犯罪未遂形態的性質
第二節 未遂犯應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一、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中關於未遂犯可罰性根據的學說
二、蘇聯刑法理論中關於未遂犯負刑事責任根據的觀點
三、未遂犯負刑事責任的科學依據:主客觀相統一的
刑事責任理論
第三節 未遂犯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和特徵問題
一、未遂犯負刑事責任的範圍
二、未遂犯的特徵及其與未遂犯犯罪構成的關係
第三章 犯罪未遂形態的特徵之一:著手實行犯罪
第一節 犯罪實行行為著手的含義
一、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中關於犯罪實行行為著手的爭議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犯罪實行行為著手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 犯罪實行行為著手的認定
一、分類把握具體犯罪構成實行行為著手的特點
二、從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別來把握犯罪是否已經著手
三、能否藉助犯罪客體和客觀諸因素建立認定犯罪著手的一般標準
第四章 犯罪未遂形態的特徵之二:犯罪未得逞
第一節 犯罪未得逞的含義
一、外國立法例和理論觀點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的主張
三、作者的評析和見解
第二節 犯罪未得逞的認定
一、科學地確定不同種類犯罪之構成要件完備與否的標準
二、正確理解構成要件之全部要素齊備與否的含義
三、犯罪既遂後絕不可能再出現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態
第五章 犯罪未遂形態的特徵之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第一節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含義
一、大陸法系國家關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立法例和理論爭議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的含義
第二節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認定
一、在輕微不利因素的情況下放棄犯罪的定性問題
二、完全或主要是基於認識錯誤而未完成犯罪案件的定性問題
三、“放棄可能重複的侵害行為”案件的定性問題
第六章 犯罪未遂形態的類型
第一節 劃分犯罪未遂類型問題概述
一、劃分犯罪未遂類型的基本觀點
二、作者對於犯罪未遂類型劃分問題的基本看法
第二節 實行終了的未遂與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一、犯罪實行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的標準
二、區分犯罪實行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的意義
第三節 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
一、大陸法系國家刑法學中關於不能犯問題的爭議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的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問題
第七章 刑法總則領域的犯罪未遂形態問題
第一節 過失犯罪與犯罪未遂
一、不同主張之考察
二、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態之分析
第二節 間接故意犯罪與犯罪未遂
一、外國關於間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態的觀點
二、中國關於間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態的爭議
三、筆者關於間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態之析論
第三節 不作為犯罪與犯罪未遂
一、外國刑法理論中不作為犯罪的未遂形態問題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不作為犯罪的未遂形態問題
第四節 共同犯罪與犯罪未遂
一、共同實行犯的犯罪未遂問題
二、教唆犯的犯罪未遂問題
第五節 間接實行犯與犯罪未遂
一、外國刑法學中關於間接實行犯實行行為著手的爭議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間接實行犯之實行行為的著手問題
第六節 原因自由行為與犯罪未遂
一、大陸法系國家關於原因自由行為之實行行為著手的論爭
二、中國刑法理論中關於原因自由行為之實行行為的著手問題
第七節 加重構成犯與犯罪未遂
一、關於結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形態的爭議
二、筆者關於結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形態的見解
三、關於情節加重犯的未遂形態問題研討
第八節 連續犯、牽連犯、情節犯與犯罪未遂
一、連續犯與犯罪未遂
二、牽連犯與犯罪未遂
三、情節犯與犯罪未遂
第八章 刑法分則領域的犯罪未遂形態問題
第一節 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的未遂問題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未遂形態問題
二、危害公共安全之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的區分
第二節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的未遂問題
一、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未遂問題
二、強姦罪的犯罪未遂問題
三、綁架罪的犯罪未遂問題
四、拐賣婦女、兒童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準
第三節 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的未遂問題
一、走私犯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準
二、搶劫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準
三、盜竊罪的犯罪未遂問題
第四節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的未遂問題
一、脫逃罪的犯罪未遂問題
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問題
第五節 貪利型職務犯罪的未遂問題
一、貪污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準
二、受賄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準
第九章 未遂犯的處罰原則
第一節 未遂犯處罰原則的根據
一、各國未遂犯處罰原則的立法和理論
二、中國刑法中未遂犯處罰原則的根據探討
第二節 中國刑法中未遂犯處罰原則的理解和適用
一、關於未遂犯處罰原則的正確理解
二、關於未遂犯處罰原則的正確適用
第十章 關於中國犯罪未遂理論與法治實踐的發展完善問題
第一節 關於中國犯罪未遂理論的發展完善
一、研究總則未遂規範與分則未遂問題相結合
二、研究未遂犯的認定與處罰相結合
三、論證犯罪未遂制度的當前實務問題與研討其發展完善相結合
第二節 關於中國犯罪未遂法治實踐的發展完善
一、關於中國未遂犯司法實踐的發展完善研討
二、關於中國未遂犯立法的發展完善探索
附錄一 新中國刑法立法檔案、立法草案和立法資料中關於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規定與主張
附錄二 中國最高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和司法檔案中關於未遂犯的規定
附錄三 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年)刑法立法檔案中有關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規定
附錄四 外國刑法立法例中關於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規定
附錄五 國際公約中關於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規定
附錄六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七 術語索引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