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第一中學

犍為縣第一中學

四川省犍為第一中學,簡稱犍為一中,是四川省重點中學。1983年學校被首批命名為“四川省重點中學”,2002年又被命名為“四川省實驗性、示範性普通中學”。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犍為縣第一中學犍為縣第一中學

解放之前

四川省犍為第一中學(簡稱犍為一中)創辦於1923年(民國十二年),八十年來,幾經遷徙,數易其名,歷經滄桑:

1923年9月23日,經四川省教育廳核准立案,正式建校,時稱犍為縣立初級中學,校址龍池(今進修學校)。1930年招女生,女生部駐龍池書院,男生合校分班行課。1940年8月,因避空襲,遷校孝姑東嶽廟。

1943年1月遷回縣城,增設高中班,女生部始遷城南文廟。1945年10月,男女生部正式更名為犍為縣中學,犍為縣立女子中學。

建國之後

1950年9月,兩校合一,並址文廟,從此男女合班教學。1953年1月,經四川省教育廳批覆,定名為“四川省犍為第一中學”,省人事廳任命王文貴為校長。

1966年文革,學校更名為“東方紅中學”;1972年更名為“犍為縣高級中學”;1980年恢復現名。1982年被省教委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1996年,以優秀級通過省重點中學資格驗收檢查。

1997年秋,學校由城南文廟整體搬遷至城北濱江路畔;2004年8月與犍為師範學校整合,仍用原名。

歷任領導

萬正常1923.2—1927.2虞秉彝1950.8---1951.7

胡靈1927.2---1928.2鄧佐群1951.8—1952.7

田國幀1928.2---1929.2帥培富(書記)1960.9---1962.8

張聯莊1929.2---1930.2王文貴1952.8---1983

寧綬緗1930.2—1931.2劉守蓮(書記)1962.9---1985.12

趙晉韓1931.2---1933.2李文鑾1982.3—1984.3

黃大節1933.2—1935.7周寶瑛1984.3---1984.12

鍾毓1935.8---1936.7李培基1985.1---1990.7

許懷宣1936.8---1939.7陳光輝(書記)1986.1---1990.7

余君五1939.8---1940.7王天甫1990.8---1993.7

唐世榮1940.8---1942.7龍德明(書記)1990.7---1993.4

黃大魯1942.8---1944.7甘兆明1993.8---1998.7

魯道一1944.8---1945.7王天甫(書記)1993.8—1997.7

黃大節1945.8---1946.7袁光大1998.8---

王敦模1946.8---1949.7寧永葆(書記)1998.8---2003.2

孫承治1949.8---1949.12袁光大(書記)2003.2---2008

曾惠彬1950.1—1950.7曾永安(書記)2004.8-2007

仁祥(書記)2007-2009

王斌(代理)2008-2009

汪智強(書記)2009-

王斌2009-

學校概況

犍為縣第一中學犍為縣第一中學

巴蜀大地,人傑地靈。千年岷江水自樂山大佛而下,述說著古蜀文明的悠久遠邈,澆灌著金犍古鎮這方熱土。80年來一代代創業者,篳路藍縷,風雨坎坷,歷經滄桑。但追求文明進步、崇尚文道師德、承繼敬業善教的優良傳統,鑄就了學校歷史的輝煌,學校因之聞名嘉州,享譽川南。

1997年,縣委、政府籌資近3000萬元,學校從城南文廟整體搬遷至城北濱江路畔。沿河翠柳依依,校內碧草盈地。學校占地面積135.3畝,建築面積32000餘平方米,擁有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科教館、藝教館、多媒體教室、校園區域網路、電視閉路系統、犍為一中電視台、多功能禮堂、標準運動場等硬體設施。優雅大氣的現代建築與恬淡靜謐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顯示著學校的勃勃生機與活力,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環境,聚集了一批又一批良師英才,激勵著一茬又一茬的莘莘學子。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49個高中教學班,外國語實驗國中1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120人,教職工316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人67人,中學一級教師86人;大學本科197人,研究生畢業、結業4人,西南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在讀50人。

榮獲榮譽

學校榮獲“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示範家長學校”、“四川省綠色學校”、“樂山市素質教育基地”、“樂山市文明單位”、“樂山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樂山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樂山市勞動模範單位;教師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66人。

辦學理念

為切實推進“科教興縣”戰略,大力實施“三個轉變”,學校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斷深化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改革。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該校實行了校級幹部公開選拔、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及教職工全員競聘的人事制度改革試點。

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辦學的基本原則;堅持“育人為本、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創設科學、文明、團結、奮進的育人環境;將學科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外活動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以藝體教育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校教職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頑強拼搏,愛校如家,強化了主人翁意識,樹立了“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觀點。

發展目標

校訓:明德、求是、勤學、自強

教育理念:育人為本、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終身發展

工作策略:“一個目標、兩種精神、三種管理、四個提高”

明確一個目標:保縣內第一、爭市內一流、創全國千所名校;

提倡兩種精神:敬業奉獻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做好三種管理:層次管理、量化管理和全方位管理;

實現四個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提高、課堂效益提高、教學質量提高。

學校工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嚴謹治校、嚴格管理。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形成全校上下沒有不育人的人,沒有不育人的崗的良好風氣。

牢固樹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觀念,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實施名優教師評聘制,根據德、勤、能、績考核,實行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一般教師和試用教師崗位制,實行檔案工資、崗位津貼、績效工資的結構工資和年薪目標制。

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觀念。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教學為中心,注重教學過程管理,狠抓初、高中畢業班工作,加大對重點、名牌大學學生的培養。

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這是學校爭創“國重”軟體建設的核心部分,也是該校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該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特彆強調教師素質的提高:

1.政治素質;全體教職員工應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增強歷史使命感,在各自的教育教學崗位上勤奮工作,努力拚搏。

2.人文素質:教師應注重自身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品位的提高。多一些正氣、少一些邪氣;多一些雅氣、少一些俗氣。用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去教育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立身行事去感化學生。

3.師德素質: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繼續加強《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熱愛學生”。

4.育人水平與職業技能:學校不斷提高教職工的專業素養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行政幹部能利用微機輔助管理,所有教師能利用多媒體製作課件並輔助教學,上課時使用國語。全校教師樹立了終身學習觀念,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5.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學心理、教材教法等方面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在教育思想觀念上,在教育科研能力上,要與省重點中學教師身份相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使該校大部分教師成為省、市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科帶頭人。

6.認真開展研教、研學、研考工作。教師每期要按學校要求認真制訂工作計畫,學年寫出工作總結,年終寫出經驗論文。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教改和課題研究,對論文發表,著書立說者給予獎勵。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學科尖子,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7.加強新分、新調教師的培訓:新分、新調教師剛到該校工作,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學校為其確定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扎紮實實做好“傳、幫、帶”工作,提高其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使之儘快長起來,以適應學校工作的需要。六、學校辦學特色——藝術教育之花碩果纍纍

學校在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不斷總結“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經驗,以藝體特色教育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0年,學校參加樂山市“省市重點中學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2000年,學校被評為“四川省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設辦法》先進單位”。

2001年,學校獲樂山市第三屆中國小生藝術節口風琴佇列演奏比賽一等獎及省二等獎;班級歌聲比賽獲省重點高中組一等獎;學校“雛鷹”藝術團器樂合奏獲特等獎。

2002年,學校在樂山市首屆中國小體育教育科研成果展評與交流活動動中榮獲一等獎;10月獲“四川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2003年,學校參加樂山市籃球聯賽暨青少年籃球賽獲高中女子組第一名、高中男女組第三名;同年,參加樂山市中學生足球比賽獲高中組第一名。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申報“四川省女子籃球訓練基地”。

另外,犍為一中校本課題“紙裝藝術”在川內外享有勝譽,2002年四川電視台“陽光地帶”欄目組對犍為一中“紙裝藝術”進行了專訪,並製作了長達40分鐘的專題報導;2004年該校紙裝藝術表演隊應邀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晚會,演出受到領導和來賓的高度評價。近年來,犍為一中成功地舉辦了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的情操得以薰陶,素質得以提高,每期有300餘人參加的“雛鷹”藝術團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對外交流合作

1.學校每期選派骨幹教師到教育發達地方學習深造,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縣組織的各項教研教改和信息交流活動。每期安排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外出學習交流。

2.2003年4月,學校出資30餘萬元與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簽訂協定,該校有5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參加了“科研與教學論”的研究生課程進修。

3.與四川大學數學學院合作,建立“四川大學數學學院犍為一中實驗基地”。

4.與四川教育學院合作,舉辦犍為一中外國語實驗學校。

5.學校每年為涼山州喜德縣培養品學兼優的彝族學生,目前為止,已有20餘名學生到該校高中部就讀,教育教學效果良好,受到涼山州喜德縣領導的高度評價。

教育科研

犍為一中將“科研興教”、“教科強校”作為辦學的指導思想,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為龍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形成辦學特色。1997年—2000年,學校進行省級課題《重點高中活動課教學系列研究》,並於2001年4月圓滿結題。專家組對課題的評價是:“本課題研究成效顯著,具有理論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實踐的創新性,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居於省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同時學校還參與了《中小幼創新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實驗研究》、《區域性農村中學素質教育整體實施研究》、《口風琴教學實驗研究》等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2002年7月,該校《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研究》課題,被批准為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2003年《高中紙裝藝術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被立為樂山市普教科研項目;2004年7月,《中學24字英語整體教學模式實驗與研究》被中央教科所批准為國家級子課題。目前,上述三個課題的研究工作進展順利。

《重點高中活動課教學系列研究》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區域性農村中學素質教育整體實施研究》獲省三等獎。2000年—2003年,該校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獲獎4篇;省級35篇,獲獎34篇。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國家級獎50人次,省級獎106人次。

2003年7月,該校學生參加四川省首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獲得冠軍,8月代表四川隊在鄭州參加全國第三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不辱使命,力挫群雄。李松獲得機器人搶賽全國第一名,周光、謝文瀚獲得機器人足球賽全國第二名,為四川代表隊奪取團體總分第一名作出了巨大貢獻。同年11月,李松、周光、謝文瀚三位同學代表國家隊參加在韓國舉行的亞太地區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獲得第五名和第六名。2004年3月,該校代表隊在全國第四屆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中榮獲中學組第一名,入選國家隊將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地區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大賽。

學校升學情況

犍為一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堪稱全市一流,近年的聯考成績年年上台階,從1998年的全市第5名逐年上至全市第一名,連續7年榮獲樂山市教育局頒發的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

近四年來,輸送到大專院校的學生2656人,其中為2001年升學426人,升學率為85.4%,2002年升學611人,升學率為89.5%。

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2003年聯考奪取全市一流成績:本科上線人數及上線率均居全市第一。瀋陽、唐詩等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著名高校;2004年,該校聯考再創全市一流成績,在全省理科前10名中,該校占2名,奪取全市理科第一名,有兩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在全市考入全國十大名牌大學的23名學生中,該校占了10名。本科和專科以上上線人數及上線率均居全市第一。

樂山市中學名錄

樂山,古稱嘉州,又稱海棠香國,歷史上屬古蜀國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樂山被譽為“士大夫之郡”,是郭沫若的故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