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和疑問
牛奶在中國市場漸成消費熱點。牛奶廠商圍繞如何提高品質大做文章,越來越濃的牛奶濃度似乎更讓消費者相信錢花得真值,特濃奶便堂而皇之地在各大商場亮相了。
這些所謂的“特濃奶”是不是真的喝過之後身體更為健康,或者說營養更為豐富?
普通的消費者是無法識別這個問題的,專家認為“特濃奶”純粹是概念炒作,企業並沒有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只是為了增加競爭的籌碼,進行了人工加工而成。
營養對比
根據外包裝上的標識,“特濃牛奶”“含脂率”一般為3.5%,“特濃純鮮牛奶”也是3.5%,而超濃的牛奶則在3.6%以上。
純鮮奶一般含脂率在2.9%左右,“特濃奶”究竟靠什麼來達到3.5%或者更高的含脂率呢?
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艾長余先生對“特濃奶”進行了調查。他選擇了7個標有“特濃奶”字樣的樣品,對其中的脂肪、蛋白質、非脂乾物質三項重要指標與國家現行的純鮮牛奶標準進行了對比,結果如下:
--純鮮牛奶國家標準:脂肪3.1%,蛋白質2.9%,非脂乾物質8.1%。
--7個特濃奶的平均值:脂肪3.3%,蛋白質3.0%,非脂乾物質8.3%;最高值:脂肪3.5%,蛋白質3.2%,非脂乾物質8.8%;最低值:脂肪3.1%,蛋白質2.9%,非脂乾物質8.1%。
從上述7個特濃奶產品指標來看,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樣品的指標與純鮮牛奶的國家標準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完全斷定這個所謂“特濃奶”產品就是純鮮奶,“特濃奶”只是企業的噱頭;
第二類:樣品的其他指標與國家純鮮奶標準指標完全一樣,只是脂肪的多少有所不同,這種“特濃奶”只能稱之為“高脂肪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黃連珍教授認為,經濟利益的驅動是“特濃奶”存在的主要原因。 廠商中間不乏唯利是圖者,在鮮奶中添加增稠劑使奶變濃變稠,然後鮮奶搖身一變就成了“特濃奶”。
中國奶業協會副理事長方有生認為,所謂“特濃奶”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也是人為加工的。得到特濃奶有一種途徑就是摻奶粉等,消費者要求喝的是原奶、純奶,原奶、純奶是多濃就多濃,應該順其自然。
原因相關內幕
道理其實很簡單:為了高額的利潤。據專家介紹,每噸奶粉僅1.6—1.7萬元,它能還原成10噸液態奶,而要收購買10噸鮮奶,價格則在2.2—2.3萬元,中間的差價正是“特濃奶”大行道的原因。
業內人士指出,在牛奶里添加奶粉提高含脂量未尚不可,但應該亮出標識,把“知情權”給到我們的消費者。不過,奶粉也不是能任意添加的,因為加多後雖然牛奶“特濃”了,但其乳糖含量就會超標,超過8—9%易引起腹瀉。
另外,有人還透露部分“特濃奶”還用了增稠劑和工業奶油。這些技術處理都會使牛奶的“本性”丟失,無形中降低了產品的價值。
概念行銷
“特濃奶”是典型的概念行銷的產物,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之所在。
其實,概念行銷本無可厚非,甚至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也不失為一種高明的策略。關鍵是概念本身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更多實物作支撐。具體到特濃奶而言,這種“香濃”首先需要產地的支持,它應該來自於天然。人工炮製的“特濃”感覺,不僅在風味上容易讓精明的消費者識破,而且這種在產品上“做了手腳”的行為,讓消費者感覺受到欺騙。另外,概念行銷的目的是打差異化招牌,而特濃奶卻是背道而馳的。
行銷專家陳奇銳指出,概念行銷的精髓在於,尋找能夠打動你的消費者,並讓他們記住你的“核心差異信息”。成功的概念必須銳利有力,能夠迅速吸引消費者,這是因為成功的概念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產品質量。
特濃奶的概念行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行業標準
“特濃奶”炒火的市場加劇了乳品的競爭,不過來自奶業協會、乳品加工技術委員會的信息表明,迄今為止的國家標準中並沒“特濃奶”的規定。而先有需求後有市場的事實,也讓行業不得不為標準的制訂感到憂心重重。
對於“特濃奶”現象,專家一致的意見是出台行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約束那些惟利是圖的企業的不法行為。 但這並不是說“特濃奶”的存在就是有害的,“特濃奶”和“還原奶”其實都是一個行業標準問題。雖然廠家更願意在概念上吸引消費群,但沒有標準的做法會導致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尤其是一些小企業參與“特濃奶”的市場競爭後,一旦為了追求目的而忽略了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後果將不堪構想。
因此,標準的出台顯得尤為重要。不過,據專家介紹,目前中國乳業只有一些零散的標準,如液態奶等。儘管去年農業部門又推出了安全食品標準,但對於乳業來說,還應該有一部完整的標準體系和相應的法規,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