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營養學

特殊營養學

本書在闡述環境與機體、營養與基因表達、應激適應、氧化損傷、免疫功能的基礎上,分別介紹了高溫、低溫、輻射、低照度、有害有毒化學物質、航空、航天、航海、潛水、採礦、運動、農牧業及軍隊營養研究的進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特殊營養學是現代營養學和環境醫學交叉形成的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它以環境、飲食營養與機體的關係為對象,主要研究特殊環境、特殊作業對人體生理和代謝作用的規律和機制,飲食營養與機體對環境因素反應、適應及耐受能力的關係,並根據特殊情況下機體對飲食營養的需求,制定合理營養的原則和膳食營養素供給量標準,從飲食營養方面保障這些特殊人群的健康。

編輯推薦

特點: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近年來我國特殊營養工作取得的進展,體現了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

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套用價值,對今後我國特殊營養工作也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為了體現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原則,第二版增加了8章基礎研究和1章實驗模擬技術的內容,符合當前特殊營養學發展的需要。可供營養學、環境醫學、運動醫學、勞動衛生及職業病等學科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醫學院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參考,對於工礦企業勞動保護及軍隊衛生後勤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環境因素對機體的影響

第二節 機體對環境因素的反應

第三節 食物營養與機體對環境反應能力的關係

第四節 特殊營養學研究的範疇和展望

第二章 營養素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一節 蛋白質(胺基酸)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二節 碳水化合物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三節 脂肪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四節 維生素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五節 礦物質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六節 營養素對基因組結構和穩定性的影響

第七節 特殊環境條件下營養素的保護作用

第三章 應激反應及其營養防護

第一節 應激反應

第二節 應激性損傷

第三節 營養與應激適應能力

第四章營養與免疫功能

第一節 一些特殊環境與作業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第二節 營養素對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三節 其他食物成分對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五章 營養與氧化損傷

第一節 ROS與生物氧化

第二節 機體抗氧化反應的特點

第三節 機體抗氧化防禦系統及其與營養的關係

第六章 營養與體能

第一節 肌肉與體能

第二節 營養與體能

第三節 疲勞及其營養干預

第七章 營養與腦功能

第一節 營養素與腦功能

第二節 食物成分與腦功能

第三節 研究展望

第八章 營養與飢餓

第一節 飢餓的定義

第二節 人體能源儲備及耐飢潛力

第三節 飢餓引起生理、生化、病理方面的變化

第四節 飢餓時產生的營養問題及對策

第五節 國內外軍隊和民間對低能量口糧的研究

第六節 飢餓後的恢復措施

第九章 植物化學物與特殊營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幾種主要植物化學物的生物學活性

第三節 特殊營養學領域可利用的其他功能性物質

下篇

第十章 高溫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 高溫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第二節 高溫環境作業人員能量和營養素代謝變化

第三節 高溫環境作業人員能量和營養素需要量

第四節 營養因素提高熱適應能力的作用

第五節 高溫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低溫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 對人體耐寒的理解

第二節 人體耐寒的生理學反應

第三節 個體特點對人體耐寒的影響

第四節 人體耐寒的代謝與營養需要

第五節 人體耐寒的營養保障

第六節 關於開展我國耐寒營養工作的討論

第十二章 高原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 高原地理自然環境特點

第二節 高原低氧對人體的危害及適應

第三節 高原缺氧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第四節 高原營養

第十三章 低照度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 低照度作業的概念和環境特點

第二節 營養與視覺功能

第三節 低照度作業人員的營養問題

第四節 低照度作業人員的營養需要量

第五節 低照度作業人員的營養保障措施

第十四章 輻射環境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 輻射與輻射損傷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自由基穩衡性動態在輻射環境作業人員營養中套用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三節 輻射對自由基穩衡性動態的影響

第四節 輻射條件下營養保障的主要問題

第五節 營養素與可食植物中有效成分對輻射損傷的防治作用

第六節 輻射條件下放射性工作人員的營養保障措施

第七節 輻射損傷的營養治療

第八節 輻射條件下工作人員的營養問題研究展望

第十五章 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作業人員的營養

第一節毒物代謝轉化及細胞損傷的分子機制

第二節 營養素與毒物的相互影響

第三節 鉛、汞、鎘、砷作業人員的營養與膳食

第四節 部分有毒化合物作業人員的營養與膳食

第十六章 航空人員營養

第一節 航空作業對人體的影響

第二節 航空人員合理營養的重要性

第三節 航空作業與營養的關係

第四節 航空人員營養標準

第五節 航空營養衛生保障

第十七章 太空人營養

第一節 航天失重對人體的影響

第二節 失重對營養代謝的影響

第三節 失重機體生理生化改變與營養的關係

第四節 太空人的合理營養與營養素供給量

第十八章 航海與潛水人員營養

第一節 航海作業特點及艦船食品供應問題

第二節 航海對營養代謝的影響

第三節 航海人員的營養素供給量

第四節 航海人員的營養保障

第五節 潛水作業的特點

第六節 潛水作業對營養代謝的影響

第七節 潛水人員的營養素供給量

第八節 潛水作業的營養保障

第十九章 運動員營養

第一節運動與營養代謝

第二節 運動營養補充品與運動能力

第三節 運動員的合理營養和膳食安排

第二十章 礦工營養

第一節 礦工工作性質的特點

第二節 主要職業危害及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礦工的合理營養及膳食

第二十一章 農牧漁民營養問題

第一節 農民營養問題

第二節 牧民的營養問題

第三節 漁民的營養問題

第二十二章 部隊營養

第一節 部隊平時軍事訓練的營養保障

第二節 現代戰爭的特點與相關的營養保障

第三節 部隊非戰爭行動的營養保障

第二十三章 特殊環境因素的實驗模擬

第一節 低氧

第二節 低溫

第三節 高溫

附錄 中國營養學會特殊營養分會簡介

文摘

上篇

概論

第一章 概論

營養學是研究飲食營養與機體(生命現象)關係的科學,也是研究機體新陳代謝規律及其合理營養要求的科學。環境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存環境中各種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及相關防治措施的科學。特殊營養學是營養學和環境醫學的交義學科。從整體觀、系統觀出發,以環境——飲食營養和人體的相互關係為對象,特殊營養學主要研究特殊環境、特種作業人員的營養問題。因此,對環境與機體關係的認識是這門學科誕生和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本書主要從營養學的角度來闡述環境與機體的關係。

第一節 環境因素對機體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研究人與環境關係的科學。從環境科學的觀點看,人類所處的外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由於生產勞動、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所構成的生活環境與作業環境。作用於人體的環境因素一般被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三大類,另外,由於社會環境、經濟條件、人際關係和作業性質等因素造成的精神(心理)負荷(如高度緊張、過度興奮、驚慌、恐懼、悲傷、憤怒、焦慮等)、強體力負荷等對機體的生理和代謝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環境是作用於機體的所有事物和力量的總和。人和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體。日光、空氣、水和食物等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環境條件,機體依賴這些因素的作用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同時,也無時不在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一切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和發展。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像其他生物那樣僅靠自身的存在影響環境、僅靠自身的生理反應能力來適應環境,而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環境為人類服務;並且,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改造能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步提高。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在與不良環境韻鬥爭中繁衍、發展、壯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