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全書以物理學自身的發展為主要線索,力求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構建物理學基本概念、規律及發展過程。考慮到高等學校各專業、學科的特點,儘量避免高深的數學知識,著眼於課程建設向縱深發展,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編輯推薦
《物理科學概論》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馮霞,湖北鹹寧人,現為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基礎理實驗中心教師。20多年來一直辛勤工作在基礎物理教學第一線,主講《普通物理學》、《光學》、《普通物理實驗》等多門本科基礎課程,擔任學校科類基礎課《普通物理學》課程負責人。在科研和教學研究方面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多篇,並承擔和參加多項省級、校級科研和教學研究項目。以“物”論“理”,重在懂理,是在哲理,是作者一貫堅持的學科課程理念。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運動和力
§1.1力學的研究對象
1.1.1 力學的研究對象
1.1.2 空間與時間
1.1.3參照系
1.1.4 如何描述物體(質點)的運動
1.1.5 運動規律的研究
1.1.6曲線運動
§1.2 牛頓運動定律
1.2.1 牛頓第一定律
1.2.2 牛頓第二定律
1.2.3 牛頓第三定律
1.2.4 牛頓的科學思想方法
1.2.5 單位制和量綱
1.2.6 牛頓定律的套用
§1.3 剛體的定軸轉動
1.3.1 剛體的運動
1.3.2 力矩
1.3.3 轉動定理
思考題
練習題
閱讀材料:閏秒是怎么回事
第二章 守恆定律能量
§2.1 動量守恆定律
2.1.1 動量與動量定律
2.1.2 動量守恆定律
§2.2 角動量守恆定律
2.2.1 質點的角動量
2.2.2 剛體的角動量及角動量定理
2.2.3 角動量守恆定律
§2.3 能量
2.3.1功
2.3.2 動能動能定理
2.3.3 保守力勢能
2.3.4 功能原理機械能守恆定律
2.3.5 三種宇宙速度
思考題
練習題
第三章 太陽系和宇宙
§3.1 太陽系的認識
3.1.1 古希臘人的看法
3.1.2 哥白尼的日心說
3.1.3 克卜勒定律
3.1.4 萬有引力定律
3.1.5 波德定則
§3.2 宇宙
3.2.1 宇宙的演變
3.2.2 太陽系的位置
3.2.3 人類對宇宙生物的認識
3.2.4 黑洞
3.2.5 物質與反物質
思考題
閱讀材料:奇觀——通古斯之謎
第四章 物質的形態和性質
§4.1 物質
4.1.1 物質的形態
4.1.2 物質的結構和尺寸
4.1.3 現代物質觀
§4.2 固體、液體和氣體
4.2.1 固體
4.2.2 液體
4.2.3 氣體
§4.3 熱與物質的相互關係
4.3.1熱力學第零定律與熱平衡
4.3.2 熱力學第一定律與能量守恆定律
4.3.3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
4.3.4 熱力學第三定律與絕對零度
§4.4 熱的本質
§4.5 熱能太陽能
思考題
練習題
閱讀材料:水的結構與物理性質水是生命之源
第五章 電和磁
§5.1 靜電的基本現象和規律
5.1.1 電荷
5.1.2 靜電的基本規律
§5.2 靜電場電場強度高斯定理電勢
5.2.1 靜電場
5.2.2 電場強度
5.2.3 高斯定理
5.2.4 電勢
§5.3 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靜電禁止現象
5.3.1 導體靜電平衡條件
5.3.2 靜電平衡的導體的性質
5.3.3 靜電禁止現象
§5.4 電路
5.4.1 電流強度電源電動勢歐姆定律
5.4.2 電路
§5.5 基本磁現象磁場磁感應強度
5.5.1 基本磁現象磁感應強度磁通量
5.5.2 畢奧——薩伐爾定律
§5.6 電磁感應
5.6.1 電磁感應現象
5.6.2 楞次定律
5.6.3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5.7 電磁場與電磁波
5.7.1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思想
5.7.2 邑磁波的基本性質
5.7.3 電磁波的能量
5.7.4 電磁波譜
思考題
練習題
閱讀材料:電磁輻射的危害與個人防護
第六章 波動和光
§6.1 波的概念
6.1.1 簡諧振動的描述
6.1.2 有關實際振動的研究
§6.2 波動
6.2.1 機械波產生的條件
6.2.2 波的形成和傳播
6.2.3 平面簡諧波的表示
6.2.4 波的干涉
§6.3 聲波
6.3.1 聲波
6.3.2 聲的強度
6.3.3 聲的傳播
6.3.4 聲波的描述
6.3.5 都卜勒效應
§6.4 光
6.4.1 幾何光學
6.4.2 波動光學
思考題
練習題
閱讀材料:聲波雷達——聲納
第七章 相對論和量子論
§7.1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7.1.1 狹義相對論
7.1.2 廣義相對論
7.1.3 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方法
§7.2 量子論
7.2.1 19世紀末物理學的三大發現
7.2.2 量子論和量子力學
思考題
練習題
閱讀材料: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
第八章 探索微觀世界
§8.1 原子結構
8.1.1 原子結構
8.1.2 電子自旋
§8.2 原子核
8.2.1 中子的發現
8.2.2 原子核的組成
8.2.3 核的大小和形狀
8.2.4 結合能和質量虧損
8.2.5 放射性衰變
8.2.6 B衰變和中微子
8.2.7 核力
8.2.8 核反應和核能
§8.3 基本粒子
8.3.1 人類對物質組成的探索
8.3.2 基本粒子的分類
8.3.3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8.3.4 守恆定律
8.3.5 夸克模型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I:數學基本知識簡介
一、矢量(向量)乘法
二、函式的不定積分
三、函式的定積分
附錄Ⅱ: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簡介
序言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質、運動、相互作用、相互轉化以及內部結構的基本規律,探討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科學。物理學不是對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進行簡單地記錄和描述,它是研究物質運動普遍的、基本的規律,是科學技術的基礎,是一門仍具旺盛發展的前沿學科。同時,物理學也是人類思想文明的源泉,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
物理學研究對象的普遍性、研究的規律的基本性、研究方法的獨創性決定了它與人文科學之間易於溝通和滲透。我們通常說一門學科具有基礎性,或者說物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第一,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基礎性的理論與實驗的結合;第二,該學科的知識體系是完整的,具有嚴格的定量的邏輯體系;第三,該學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啟發性;第四,該學科的研究成果(原則、規律、法則、方法論)是其它學科的基礎;第五,該學科是發展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文、社會、管理、經濟、藝術等領域的問題往往借用物理學的概念、思想、方法來處理,因而要求從事或將要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高等學校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和較高的科學素養。在西方,如果一個人未讀過莎士比亞的著作,會被認為沒有教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牛頓、愛因斯坦的理論,同樣也會被認為沒有教養。
文摘
第一章 運動和力
我們周圍的世界最主要的特點可能就是運動,它也是最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的現象。人們研究自然時,總是要想方設法解釋他所看到的許許多多的事物和現象,而且要把所經歷的東西理出個頭緒。如何理出這個頭緒,那就要看一個人的理解力和他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了。本章將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概念——運動和力。這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學中發源最早的力學知識。研究這些概念所用的方法,有些是我們所熟悉的,有些又是陌生的。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們研究的天文學體系可以稱得上為力學的淵源之一。因為它包含了人們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人們在對宇宙的認識中產生的物理概念等等。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在“星體是神聖不變永恆存在並沿絕對完美的路徑繞地球作圓周或複合圓周運動”的假設之上來研究有規則或無規則的行星運動。試圖建立一個符合“均勻有秩序的運動”原則的宇宙體系。他的學生們遵循他的原則,竭力構造一個數學體系,通過巧妙的計算,使之與觀察數據相符合。柏拉圖的地心說是建立在先驗的形上學(metaphysics)假定的基礎之上。雖然這個教條不能成為科學的基礎.但是,他的研究告訴後人,物理學的理論應該建立在可觀測現象的基礎上。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作為柏拉圖的繼承人,他對宇宙的認識是同他全部哲學體系密切結合的,因而,對於某些問題(如運動)就有錯誤的見解。他的研究特點是偏重於物理上的理解而不是數學計算。他輕視與傳統觀念不一致的觀測結果,而實際上,這些觀測的現象有時恰恰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