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起源
流經霸州境內的“牤牛河”,始開掘於清雍正四年(1726)。溯源,年代久遠。原良鄉境內有廣陽鹽溝二河:廣陽河在良鄉東入琉璃後,流經盧溝南入桑乾河,即今謂渾河;鹽溝河發源於宛平縣龍門口東南流經陶村入桑乾河。由於桑乾河上游水的量大而多,中下游的堤岸屢出決口。清廷為減輕桑乾河上游水的負荷,免除中下游的水患,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築堤截廣陽,鹽溝二水入桑乾河,使其改道南流,在今涿縣任村西南入大清河。然而, 每年盛夏陰雨連綿之際,河水暴漲,水流湍急,其勢兇猛,形聲均若“牤牛”,當地居民遂稱之曰“牤牛河”。因水流急湍奔騰,兩岸十年九災,雍正四年怡親王奏請清廷御準,在任村開挑一新河,東流固安縣西北,循渾河故道南流,再入我州境經南孟、栲栳圈入中亭河,全長二百餘里。雖經調理易道,仍襲用“牤牛河”故名。
河流現狀
年久滄桑,上游泥沙淤塞,舊河跡已無覓。今見牡牛河始於固安縣西馬村村南,南流至南柏村與固安縣境內另一河——太平河匯合為一股往東流。過牛駝鎮後復分兩股:東股入黃家河入我境因淤塞不復存,南股經林城鋪流入我境,即現存的牡牛河。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