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史

《牡丹史》共分四卷,有紀、表、傳、外傳、別傳、花考、神異、方術、藝文志十大類。內容相當豐富。一、對二百七十六種牡丹進行了分類;二、細緻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一百五十多個品種的形狀和顏色;三、總結了牡丹的栽培和管理技術;四、記述了有關牡丹的軼聞掌故;五、對亳州名園一一作了簡述;六、匯集了唐、宋時期一些著名詩人詠吟牡丹的詩詞歌賦。

簡介

《牡丹史》作者為薛鳳翔。牡丹作記、作譜,記述之詳盡而言,則首推《牡丹史》。
山東《曹縣誌》記載:“牡丹初盛於洛,再盛於亳”。亳州牡丹的繁盛,還要從薛蕙的孫子薛鳳翔說起。
薛鳳翔,字公儀,明朝時亳州城裡人,萬曆時由例貢當了官,後來官至鴻臚寺少卿。他就是文學家、亳州名人薛蕙的孫子。薛鳳翔從小就博覽群書,詩畫俱佳,尤以畫牡丹最拿手,有《亳州牡丹史》四卷,流芳後世
四、五月的亳州城,正是繁華似錦,三花盛開的季節。所謂三花,在亳州就是指芍藥、牡丹、泡桐花,亳州還召開過三花節呢。亳州是全國聞名的四大藥都之一,江澤民總書記還給亳州親自題寫了“華佗故里,藥材之鄉”的題詞,這在全國四大藥都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每年的春天,小麥抽穗,大麥揚花的時候,在亳州大地上,一片片的芍藥花,竟相綻放 ,遠遠的望去,紅的象火,粉的如霞。亳州大地上的牡丹,以藥用牡丹為主,粉色的居多,微風吹來,香氣撲鼻,讓人沉醉花間,留戀忘返。明清時期,亳州的牡丹繁盛一時,曾經 獨步天下,超過河南洛陽、山東河澤,可謂舉世聞名。
亳州城的牡丹之所以能盛極一時,是和薛鳳翔分不開的。薛鳳翔出身亳州望族,又在朝做官。祖父薛蕙因為看不慣朝廷的腐敗,加上奸黨陷害,一怒之下,辭官歸田,從此看破紅塵,在亳州城做了一個名流雅士。在家鄉閒暇無事,薛蕙就在城南買地營造了一片園林。這園子在當時,乃至以後亳州歷史上都是很有名氣、很氣派的園子,起名叫退樂圓。這也反映出薛蕙士大夫的清高,也反映出他想做一個隱士,內心裡怡然自樂的心態。可是事情沒有過多久,就有人諷刺薛蕙,問薛蕙“獨樂樂,與民樂樂,孰樂?”這是引用孟子的話,告戒薛蕙有點太脫離老百姓了。薛蕙怕奸黨陷害,又把園子的名字改叫了常樂園。後來薛鳳翔的父親,又在常樂園之的附近修建了南園。園內文石玲瓏,竹樹蔥鬱,園中廣植牡丹名品,春暮開放,表里燦若蜀錦,微風過處,郁香襲人,引行人止步,嘆為觀止。薛蕙一生喜歡牡丹,還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詠牡丹的詩《無題》:“錦園處處鎖名花,步障層層簇絳紗。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獨繁華。”根據薛鳳翔《亳州牡丹史》記載,“亳之有牡丹,自茲園始。”當時,與唐寅、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之四大家的沈周,也曾經來到常樂圓,並且寫下了題寫常樂園牡丹的優美詩句,“天於清高補富貴,人從草木寄文章”。可見,在當時常樂園的牡丹已經很有名氣了。
在薛家的常樂園、南園,經過薛蕙父子的精心培育,牡丹已經名滿天下,到了薛鳳翔這一代,他從小生活在牡丹園中,耳濡目染,對牡丹更是情有獨鍾,從小博覽群書,專好收集牡丹方面的資料,寫詩作畫,尤以牡丹為工。也許是受到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不熱中功名,後來雖以例貢入仕,官至鴻臚寺少卿,還是早早掛冠歸隱了。薛鳳翔什麼都能放下,然而最讓他放不下的,還是家中那滿園的牡丹。薛鳳翔歸隱之後,經過他祖孫三代的精心培育,現在常樂園中已經是滿園春色,到處是牡丹婆娑了,可謂群英會萃於一園,品種多達二百六十七種。有詩人稱之為:“牡丹時節斗繁榮,十畝香幾送客車。”
薛鳳翔歷經多年,結合祖孫三代培育牡丹的實踐經驗,把所有品種牡丹的顏色、形狀、栽植、管理詳盡記述,寫下《亳州牡丹史》四卷流傳後世。薛鳳翔又憑藉他的繪畫天才,將亳州二百七十六種牡丹,描摹出他們的圖象,讓人可以按圖可索,感受牡丹在亳州盛極一時的盛況。
幾百年過去了,亳州牡丹曾經盛極而衰,現在亳州牡丹再次名動華夏,成為全國四大牡丹栽培基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亳州牡丹種植面積飛速發展,目前其種植面積已達6萬多畝,僅次於白芍,位列第二。每年上市量達5000多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