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為歷史系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開設11門課程:研究生課程有“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研究”、“中國古代史研究(學術前沿講座)”、“中國現代史料學”、“新史學及其理論與方法”、“學術大師研究”、“歷史研究方法示例”等;本科生課程有“中國當代史”、“方誌學”、“國學入門”、“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在所講授的課程中,“國學入門”、“新史學及其理論與方法”兩門課程,為建國後我國高校歷史系首次開設。“國學入門”,採用個案教學,結合史學大師陳垣的治學,系統講授目錄學、版本學、史諱學、年代學、校勘學等史學輔助學科的知識,是現代史學史和學術史的專題研究,旨在培養學生治史的基本功,初步掌握本學科研究的技巧與方法。“新史學及其理論與方法”系統講授20世紀初新史學思潮、二三十年代新史學的發展、四十年代的變化,及王國維、梁啓超、陳垣、陳寅恪、胡適、錢穆、傅斯年、顧頡剛等現代史學大師的史學理論與治學方法,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學術素養。“方誌學”是為本科高年級開設的一門提高課,原為歷史系保留課程,曾獲國家與北京市教學成果獎,因師資斷檔,一度停開。此課復開後,教學內容作了新的調整,結合目前修志實踐,探討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諸如如何續修新志?如何提高新志編修質量?等等。並預測新地方志的發展趨勢,結合“一統志”的編修傳統,提出編纂《中華一統志》的構想。講授“中國當代史”,將其納入中國通史的系統,使學生能夠站在通史的方面認識當代史,培養學生的會通意識。講授現代史料學,針對研究生的情況,突出史料學基礎理論和方法,重點放在治學功底的培養、學術問題的探討和學術前沿的全面掌握等方面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總結,這三門課程已形成特色課程。
在教學研究方面,參加了李文海校長主持、石亞軍副書記具體負責的教育部項目“文史哲綜合人才培養實驗研究”,編輯《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一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另撰有《世紀之交的總結與展示》一文,對此書作了全面評介,刊於教育部《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12期。1996-2000年任文史哲實驗班班主任,對於文史哲人才培養與實驗,注意帶領學生不斷摸索總結,就教學、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經驗,為學校這項人才培養實驗與研究作出了貢獻。此項成果獲學校與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在教材編寫方面,撰有《中國當代史教學大綱》,字數5.3萬。
在指導研究生方面,已招收博士生2屆3人;碩士生8屆15人,10人畢業,5人在學。學生來自內地、港、澳與韓國。經過幾年的摸索,已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培養路子,因人因材施教,根據每人不同的文化背景、經歷和知識結構,確定他們的專業研究方向,發揮每人的長處,狠抓基本功訓練和嚴謹學風的培養,引導他們如何讀書,如何選題,如何思考、分析問題。有的研究生因基礎差,還未摸到治學的門路,作論文有困難,通過誘導示範,使之儘快進入角色和狀態,最終能較順利地通過了論文答辯。
科研
科研成果統計
撰寫出版學術專著25部,其中5部為個人學術專著,主編1部,與人合著19部。另有2部書為編輯成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國外4篇:韓國2,日本2)。代表作為個人專著《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20世紀關於歷史學理論的學術論辯》、《陳垣學術思想評傳》。
主持、參加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
承擔國家、省部、校級科研項目共七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參加國家重點項目2項、省級重點2項、教育部項目1項、校級重點1項。
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三至六世紀海河流域自然環境、災害與城鎮興衰》,主持。這是一項立足現實的歷史研究,直接配合國務院“華北水資源研究”、“黃淮海綜合治理”和“河北平原糧食基地建設”等重大項目,通過對古代區域自然環境、災害與城鎮的考察,探索出一條結合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通史以致用”的道路,不僅為解決重大現實問題提供歷史借鑑與參考,亦欲在歷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先期發表的《三至六世紀海河流域城鎮布局的考察》,已在史學界引起不小的震動。初稿已完成,正在修改,準備結項。
2、國家社科基金“十五”重點項目:《20世紀的中國》,參加。承擔“思想文化”下卷第1章,撰寫4.7萬字,已於2001年6月完成。此項目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彭明教授主持。
3、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大眾道德》,參加。承擔其叢書之一《廉——清白正氣的根基》,8萬字,已出版。
4、河北省人民政府重大文化工程:《河北省志》,主編第84卷《著述志》,參加撰寫第1卷《大事記》、第2卷《建置志》、第78卷《哲學社會科學志》,均已出版。
5、河北省社科重點項目:《河北通史》,獨著《魏晉南北朝卷》,已出版。
6、教育部項目:文史哲綜合人才培養實驗研究,參加,編輯《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一書。此項目由李文海教授主持、主編,石亞軍教授具體負責。
7、校級重點項目:《從陝北公學到中國人民大學》,參加。項目由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沈雲鎖教授主持,為學校65周年校慶工程。完成初稿。
8、 《古都鄴城研究——中世紀東亞都城制度探源》,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學術交流項目,完成初稿。
學術成果社會反映
許多成果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反響。《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出版後,《光明日報》(1999.10.7史林)、《中華讀書報》(1999.9.30)、《史學史研究》(1999年第4期)、台灣《新史學》(2000年3月第11卷第1期)先後發表書評。或曰之“長於通變——將漢至唐初八百餘年間史官制度演變的軌跡完整而系統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善於概括——對撲朔迷離的歷史現象和紛繁複雜的制度本體加以高度概括;精於考證——考辨旁徵博引,精密審慎。”“對史學史研究和官制史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或曰之“填補空白”。或認為此書在“三方面尤為精彩:一、探微索隱考察演變真相;二、原始察終尋找演變的關鍵;三、巨觀把握追求演變的規律。”“成為填補空白的開拓之作”,對於史學史研究“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或曰之“對於前人的研究成果,確實作了系統性的總結,彌補了中國史學史上對於漢唐間史官制度整理、研究之不足。”
台灣著名史學史專家、政治大學杜維運教授曰:讀是書,“歡欣之情,筆難盡述。中國史官制度之發展,得大著而清晰呈現。自浩瀚之載籍中,廣泛鉤稽零星史料,以重建興味之史官制度,最為難能可貴。文筆之清新可讀,亦為值得稱道之處。”
台灣東海大學歷史系主任、史學史專家張榮芳教授曰:此書的出版,“一定能為史學史研究增添新的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史學史專家施丁先生曰:此書“扎紮實實,有恃風氣之感。”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魏晉南北朝史專業、史學研究所史學史專業將此書推薦給研究生,指定為必讀參考書。而且此書還在學術界引起了爭鳴,台灣的書評,認為寫法“拘謹”。中山大學一位學者不同意這一看法,提出反駁意見。
《從邢邵〈酬魏收冬夜直史館詩〉看北齊史官工作與生活狀況》在《光明日報》刊出後,亦引起了爭論,這都說明有關研究成果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陳垣學術思想評傳》是關於陳垣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出版後受到普遍的關注和肯定。
《河北省志·著述志》出版後,《河北地方志》2001年第4期,開闢專欄,發表了一組書評,從文獻學、目錄學、方誌學等方面作了評論。或曰此書“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充分吸收前人的著述成果;二、補前代著錄之不足;三、填補了建國後有關河北地方文獻著錄的空白;四、繼承了前人文獻著錄的優良傳統。”“是河北地方文獻著錄的里程碑。”或曰此書是“一部通古達今的典籍書目大全”。同時也指出了本書的一些不足。學術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繼李鴻章《畿輔通志》之後,對河北地方文獻作的最全面的總結。
學術成果獲獎情況
有九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優秀獎:
1、《河北省志·建置志》,1993年9月獲中國地方志領導小組“全國首屆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一等獎。主持、策劃人之一,主要撰者。
2、《河北省志·哲學社會科學志》,1998年獲中國地方志領導小組、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第二屆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二等獎。任本書編委,參與策劃,主要撰者。
3、《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2000年獲“華北五省、市優秀圖書”三等獎。個人專著。
4、《河北省志·著述志》,2001年獲河北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一等獎。主持人、主編。
5、《河北方誌考略》,1984年獲河北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6、《魏晉北朝鄴城初探》,1987年獲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青年鼓勵獎。
7、《河北簡史》,1990年獲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二等獎。
8、《當代中國》(河北卷),1990獲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別獎。
9、《河北通史》,2001年獲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別獎。
成果目錄
專著
(共25部,獨著5部,主編1部,合著19部)
1、《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16萬字。
2、《陳垣學術思想評傳》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5月,26.5萬字。
3、《河北通史·魏晉北朝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28.5萬字。
4、《廉——清白正氣的根基》 紅旗出版社2000年1月,8萬字。
5、《20世紀關於歷史學理論的學術論辯》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年,42萬字。
6、《河北省志·著述志》(主編) 中國對外文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95萬字
7、《河北省志·建置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撰寫15萬字。
8、《燕趙縱橫五千年》(上冊) 新華出版社1993年,撰寫“通史·魏晉北朝”部分,5.5萬字。
9、《新編中國曆朝紀事本末·魏晉南北朝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撰寫35篇,24.6萬字。
10、《河北省志·哲學社會科學志》 中華書局1997年,任編委,撰寫“歷史學”部分,9.8萬字。
11、《中華凝聚力大典》 紅旗出版社1998年,任編委,主編“歷史部分”,撰寫5萬字。
12、《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撰寫“三國部分”,0.45萬字。
13、《中國史學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撰寫第3、4、5、6章第3節,2.5萬字。
14、《中華民國史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撰寫“城市志”,4.6萬字。
15、《夕陽紅·美德卷·廉》,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11月,1.1萬字。
16、《河北古代歷史編年》(魏晉南北朝部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8萬字。
17、《河北簡史》(魏晉南北朝部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6萬字。
18、《當代中國》(河北卷上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撰寫3.3萬字。
19、《河北城市發展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撰寫10.2萬字。
20、《河北哲學社會科學手冊》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撰寫“歷史學部分”,3萬字。
21、《河北省志》第1卷《大事記》(魏晉南北朝) 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2.8萬字。
22、《中國地方志概覽》 黃山書社1989年,撰寫1.7萬字。
23、《中國地方志大辭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撰寫0.9萬字。
24、《中國史學思想通史》(隋唐卷) 黃山書社2004年,撰寫7.5萬字。
25、《20世紀中國史》(思想文化卷) 合著 人民出版社待出版。
主要論文
1、《北齊史館考辨》 《南開學報》1995年第6期。
2、《唐初史館制度考察》 載於《中國古史論叢——祝賀胡如雷教授70壽辰》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此書為中、日、韓三國學者共同撰寫的一部學術論文集。
3、《曹魏官史與史官》 《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2期。
4、《關於唐代的左右史問題》 《齊魯學刊》1995年第6期。
5、《史學與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載於《文化反思與文化建設》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8年。此書為首都學術界、理論界學習黨的十五大會議精神重要會議文集。
6、《尚德·樹德·史德》 《東方道德研究》第3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9年。此書為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7、《十六國史官制度述論》 《齊魯學刊》1998年第4期。
8、《從邢邵〈酬魏收冬夜值史館詩〉看北齊史官的工作與生活》 《光明日報》2000年3月24日《史學周刊》。
9、《齊史斷限與平四胡之歲》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10、《傳統廉德廉治及其現代意義》 《東方道德研究》第4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年。此書為國際學術會議論集。
11、《陳垣先生的宗教史觀》 載於《勵耘學術承習錄——紀念陳垣先生誕辰120周年》(龔書鐸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北師大與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共同舉辦的重要學術會議論文集,北師大百年校慶重點圖書。
12、《陳垣與20世紀中國的新考據學》 《史學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3、《章學誠與乾隆〈永清縣誌〉》 《中國地方志》2000年第6期。
14、《儒家“大一統”思想的歷史作用及現實意義》 《河北學刊》2001年第1期。
15、《民國以來史學大師——陳垣》 0.2萬字,《歷史教學問題》2001年第1期。
16、《博採苦釀 甘冽清醇——讀賈秀岩、陸滿平新著〈民國價格史〉》 《南開經濟研究》1993年第2期。(與曹惠芬合作)
17、《從古代目錄書的發展看〈河北省志·著述志〉》(《河北省志·著述志序》) 《河北地方志》1999年第3期;中國對外文化翻譯出版公司1999年版。
18、《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史著作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8期。人大書報資料《歷史學》200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釋“上車不落則著作”》,《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0、《陳垣對清史研究的貢獻》,《清史研究》2001年第4期。
21、《清史編修與紀傳體的改造》,《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22、《世紀之交的總結與展示——讀〈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12期。
23、《尚鉞先生與魏晉封建說》,《淮北煤炭師院學報》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歷史學》2003年第6期。
24、《古曲雄渾壯蘭陵》 《歷史教學》雜誌社編《歷史學習》1993年第1期。
25、《章學誠〈永清縣誌〉義、例、目的論》 《史學論叢》第2輯,中國書店1998年。
26、《河北舊方誌的編纂、存佚與種類》 《河北學刊》1983年第4期。
27、《河北方誌考略》 《中國地方志通訊》1984年第3期。
28、《河北舊方誌的源流和發展》 《河北學刊》1984年第6期。
29、《明末農民戰爭史學術討論會綜述》 《光明日報》1984年10月10日。
30、《愛國詩人屈原與〈離騷〉》 《河北日報》1984年6月1日。
31、《魏晉北朝鄴城初探》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編《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32、《清代民國河北十六種名志解題》 《河北地方志》1986年第1、2期。
33、《梁啓超治史二三事》 《史志文萃》1986年第2期。
34、《論史學的“三重證法”》 《河北學刊》1987年第2期。
35、《近年來河北地方史研究概述》 《中國史研究動態》1987年第2期。
36、《地方志屬性新解》 《中國地方志爭鳴論文集》,黃山書社1988年。
37、《魏晉北朝幽冀諸州的移民和民族融合》 《河北學刊》1988年第4期。
38、《清代考信學家崔述簡論》 《史林》1988年第4期。
39、《志書“新”論》 《河北地方志》1988年第1期。
40、《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北地區的道、佛二教》 《史志文叢》1988年第2期。
41、《全國第二屆北朝史學術討論會在邯鄲召開》 《光明日報》1988年12月3日。
42、《全國第二屆北朝史學術討論會述要》 《中國史研究動態》1988年第12期。
43、《地方志的獨立性與專門人才素質》 《河北地方志》1989年第1期。
44、《河北省地方志提要》(石家莊市部分) 《史志文叢》1989年第1期。
45、《魏晉北朝幽冀諸州要論》谷川道雄編《日中國際共同研究論文集》,日本京都玄文社1990年。
46、《六朝地域研究的幾個問題》 谷川道雄編《日中國際共同研究論文集》,日本京都玄文社1990年。
47、《漳河畔鄴城故都》 中華書局《文史知識》1990年第7期。
48、《論劉知己的直書思想》 《紀念陳垣校長誕生110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1990年。
49、《略論後趙時期的襄國》 《邢台歷史文化論叢》,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50、《略論志書體例的創新》 《探微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51、《三至六世紀中國史整體研究及其現實性》 《歷史與現實論稿》,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
52、《三至六世紀海河流域城鎮布局的考察》 《許昌師專學報》199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國地理》1991年第11期。
53、《論地方志書的主體性》 《中國地方志探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年。
54、《建安年間的鄴下文學作家群》 《建安文學新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55、《鄴下水利工程的變遷》 《河北水利史志論文集》,河北科技出版社1991年。
56、《方智圓神 引人入勝——評〈中國商業簡史〉》 《河北學刊》1990年第4期。
57、《古代史官雜考二題》 《漆俠先生紀念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58、《鄴都北城建置考》 韓國明知大學《明知史論》第14、15合輯(2004)。
59、《秦漢鄴城鉤沉》 韓國韓華學會《韓華學報》第3輯(2004年)。
60、《正史編纂傳統與清史體例瑣議》 《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61、《鄴城城制對古代朝鮮、日本都城制度的影響》 復旦大學《韓國學輪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62、《評〈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北京大學《中國學術》2005年第1輯。
63、《再論方誌屬性與方誌學學科建設》 《中國地方志》2005年第9期。
64、《曹魏鄴都城制建築考》 中國人民大學《亞洲學術年刊》2005年。
65、《中國史學史的新探索——讀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 《安徽史學》2003年第3期。
66、《“車城”、“山城”的探索,新編市志的範本》 《中國地方志》2002年第4期。
編輯成果
(共2項)
1、《走向新時代——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年暨中國人民大學復校20年論文集》(李文海校長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2、《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文史哲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文集》(李文海校長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