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學禎藝術道路的更大轉折是發生在1963年拜“晉劇鬚生大王”丁果仙為師。“直到現在我都經常聽丁老師的錄音帶,跟著丁老師的唱腔、發音還在糾正著自己什麼地方唱得不好。”提起丁果仙,讓牛學禎回憶起了1984年《龍城二嬌》在太原的演出。“求婚”一場戲裡,幾句唱剛落音,台下就掌聲雷動,“行,果子味,有這幾句就站住了”。
牛學禎灑脫大方、韻味醇美、噴口有力、咬字清晰的丁派唱腔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被公認為是“晉劇第二故鄉”張家口的丁派傳人。
鼎盛時期挑大樑
“那會兒的電視沒有歌舞,所以當時的晉劇還是很興盛。”對於在退休以後口梆子才作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時提出的傳統戲劇,牛學禎還是習慣了用晉劇來表述。
“走到哪兒紅到哪兒。”一些老人提及牛學禎都是這樣的印象。牛學禎當年在大眾影劇院的一出《十五貫》,演出超過百場。當時人們這樣比喻,《十五貫》號稱“十五萬”,這場戲,人們猜測,牛學禎為晉劇團賺了十五萬元。
牛學禎笑言,那個年代恰好是1976年以後老戲再次恢復演出,人們壓抑許久的熱情被釋放。劇團不管是到哪兒演出,幾乎都是場場爆滿,尤其是在農村一帶,戲散後一些老鄉擠在牛學禎的住處不走,一定要看看台上的鬚生到底是男扮還是女扮。“不能讓台下觀眾看出你是女演員,更不能帶脂粉氣。”時至今日,牛學禎一直銘記著丁果仙老師的教誨。
在不斷的交流演出中,牛學禎經常得到一些名家的技藝傳授。她大膽吸收秦腔、蒲劇、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唱腔中的聲腔元素,逐步形成了她字切韻諧、醇厚寬宏、剛柔相濟、行腔潤腔穩健細膩的演唱風格。她塑造的人物,能準確把握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緒脈絡,注重氣質和風度,從而運用不同的藝術技巧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出男性的陽剛之美。
牛學禎的角色分量也越來越重,她總在農村的首場戲中擔綱主要角色。一出體現老戲唱功的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經常作為首場戲,一直跟隨到了她退休。
時間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牛學禎看出來了,電視中歌舞、曲藝等文化娛樂的出現,衝擊了戲曲。
繼續傳承的責任
退休後,牛學禎或教授或輔導,廣納弟子。於1999年至2003年被民營“新星戲校”聘為教師,教授學員《斬子》《下河東》《空城計》等多出鬚生。目前被口梆子藝術劇院聘為 “口梆子藝術教育中心”的教師。牛學禎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丁派唱腔、傳承著口梆子。
拿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證書,牛學禎感覺到了傳承的使命。“戲曲學習的基本功可以通過專業戲曲學校的教學來培養,但對於流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來說則不是學校教學可以實現的。因為戲曲的藝術都保存在藝術家身上,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特點,劇種的流傳、演出的劇目、演唱的風格,都需要師父直接面對徒弟來言傳身教。”
牛學禎老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對於口梆子的傳承,她有責任也有義務。因為口梆子依然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它生存依賴的土壤依然厚實。
-
相關詞條
-
封禎
封禎,澳門澳亞衛視製片人、直播新聞主播、主持人.中國網路電視台主持人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主持及活動 歷史同名人物 -
牛場鎮[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鎮]
織金縣牛場鎮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織金縣東部,地理位置東經106度00分,北緯26度37分,東鄰馬場鎮,南接貓場鎮、實興鄉、西連桂果鎮、...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愛新覺羅·胤禵
。人物生平青年時期十四阿哥允禵,原名胤禎,雍正即位後改名為允禵。從小聰明...也”,胤禎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但時間最長的則是胤禎。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終特批十四...
簡介 人物生平 立儲之謎 性格 奏摺收錄 -
《學周刊》
《學周刊》,河北師範大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研究類刊物。
簡介 辦刊宗旨 欄目設定 來稿須知 貼士 -
格學
國外對《格薩爾》的研究,雖然有200多年的歷史。 國外對《格薩爾》的研究各有自己的特點,取得的成就也不盡相同。 據考證,國內的《格薩爾》研究,早在400...
-
歐陽學忠
歐陽學忠,筆名岳嘯,湖北丹江口市人,當代作家、書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理事,湖北十堰市武當拳法研究會會長,武當武術聯合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作品欣賞 -
龍票[2004年黃曉明主演電視劇]
劇情簡介 龍票[2004年黃曉明主演電視劇] 龍票劇照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一名將軍拿了瑞王的手令來戶部提銀子。戶部沒...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幕後花絮 -
麻辣天后宮
實錄(羅霈穎、沈玉琳、Janson、宋新妮、小禎、楊琇惠)12.02...綜藝B咖之誰比較窮?來賓:林依晨、張睿家、歐弟、宋新妮、小禎11.20 美背美頸大比拼之我是白皙女郎麻辣人物:徐可、宋新妮、楊巧寧、小禎特別來賓...
節目信息 節目介紹 目錄 歷史 -
上虞學宮鄉賢祠
劉履,字坦之。 王進,字藎臣。 倪鎧,字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