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32年10月26日 出生於山西省榆次市。
1949-1952年 在山西農學院附屬農校學習。
1952-1954年 在山西省榆次專區農場任技術員。
1954-1956年 在山西省汾陽棉花試驗站任技術員。
1956-1960年 在山西農學院學習。
1960-1971年 在山西省晉中地區農科所任技術員等。
生平介紹
牛天堂,1932年10月26日出生於山西省榆次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祖籍河南省林縣,這是個歷史上就窮得出了名的地方,農民靠種地難以養家餬口。1924年,他的父親隨包工頭來到山西榆次,在興建晉華紡織廠工地上當徒工,工廠建成後,留廠當打包工。牛天堂的童年飽受日本侵略者鐵蹄蹂躪之苦,斷斷續續讀過幾年國小。由於國小課程都未學完,難以升入正式中學,以“備取第二名”的成績勉強進入設在榆次的省立農業職業學校國中部。誰知竟是命運之神的安排,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從此踏入“農門”,再也沒有離開過養育他的祖輩們的黃土地。榆次解放前夕,該校遷往太原,1949年太原解放後,改名為太原農業技術學校,牛天堂繼續在本校讀中專課程。1951年學校又改名為山西農學院附屬農業技術學校,校址設在太谷縣。回憶起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他常常感到惋惜,家境貧寒,戰火連天,自己時學時斷,學校東搬西遷,基本上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他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對電燈、火車、紡織機等等感到非常神秘,十分崇拜這些機器的發明家,幻想著將來也要發明個什麼機器。然而中學時期都是在農校度過的,耳濡目染,志趣與愛好自然轉到了農業和農業科學領域。另一方面,總覺得基礎比別人差,不得不靠自學來彌補,因此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也許正是這些特點,成為他在農業科研事業上不斷進取、不斷獲得成功的潛在原因。
1960年大學畢業後
牛天堂又回到晉中農業科學研究所(原汾陽棉花試驗站)從事科研工作。讀過3年農校課程,在生產實踐中鍛鍊了4年,再去上農業大學,爾後又回到工作崗位,牛天堂認為這種“讀書—實踐—再讀書—再實踐”的經歷為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他在農業科學上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1963年他主持高粱品種資源研究和新品種選育,與同事們密切合作,先後育成晉雜5號、晉雜4號、晉雜1號、晉中405等高粱雜交種,在生產上廣為種植。他們還育成兩個優良恢復系,即晉粱5號、晉輻1號,被有關科研單位廣泛利用。
1971年調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後
曾擔任副所長,在此期間,他十分重視品種資源的蒐集與研究,與設在印度的國際半乾旱研究中心等國外科研機構建立協作關係,邀請國外專家來所講學、考察,多次派出青年科技人員出國學習、合作研究,引進國外4000多份原始材料,大大豐富了本所高粱基因庫,為以後出成果打下厚實的基礎。他還領導和指導了多倍體高粱、糖高粱以及高粱加工利用等研究,研製成功的高粱啤酒已進入中試階段。
1979年以後
他擔任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工作,此後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管理上,常年深入各個研究所的試驗田、實驗室指導工作,在全院科技體制改革、重大科研項目的選題與實施、開拓省際與國際間合作研究、培養青年科技骨幹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他仍然鍥而不捨地在雜交高粱研究領域繼續探索,親自主持高粱無融合生殖課題,與同事們選育成功高粱無融合生殖系SSA-1和296B,使中國在這一研究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
主要論著
1 牛天堂,杜玉堂.《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敗育原因研究初報》.山西農業科學,1981(9):2~4
2 牛天堂,侯荷亭,檀文清.《高粱雜交種產量性狀的雜種優勢分析》.山西農業科學,1982(3):2~5
3 牛天堂,侯荷亭.《高粱恢復系晉粱5號的選育及其系譜分析》.山西農業科學,1990(4):1~4
4 牛天堂,韋耀明,張福耀等.《高粱無融合生殖及雜交優勢的固定研究初報》.華北農學報,1991,6(3):33~37
5 張福耀,牛天堂.《高粱無融合生殖系SSA-1和296B的選育》.作物雜誌,1994(7)
技術成就
雜交高粱育種工作的成敗關鍵之一是要選擇優良的恢復系。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雜交高粱育種在全國蓬勃興起,各地相繼育成一批優良雜交種在生產上推廣套用,但是所選用的恢復系大多是少數幾個農家品種,高稈易倒,缺乏矮稈資源,而且像晉雜5號這一類推廣面積很大的雜交種,多有品質不良等缺陷,牛天堂敏銳地察覺這一問題,及時調整研究方向,著手培育具有理想性狀的優良恢復系。1967年,他們用60Co-γ射線處理晉雜5號雜交當代乾種子,使之產生突變,實現基因重組,意在從這一“王牌”雜交種中選出新的恢復系。同時對現有雜交種的優缺點逐一進行分析,並從恢復系及其系譜的血緣關係上研究形成這些優缺點的原因,經反覆比較後探明最佳方案,1968年配製了一批雜交組合。
正當他們的研究工作進入關鍵時刻,“文化大革命”動亂也逐步升級,研究所里人心惶惶,有的熱衷“武鬥”,有的回家或到別處躲避,牛天堂則為他的事業心急如焚。天無絕人之路,他終於想出一條“錦囊妙計”——遠走高飛,到天涯海角去。這樣既能擺脫混亂的環境,又可不受季節限制連續試驗。1968年冬,他和助手帶上全部雜交和輻射處理的後代材料,第二次長途跋涉到海南島去堅持研究。這一去就是一年半時間,雖然所里多次來信,要他回所參加“文化大革命”,他都託故不回。這一年半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連續種了4茬高粱,等於在山西搞了4年工作,育成兩個優秀恢復系和兩個雜交種。晉雜5號經輻射處理,後代出現許多突變,從M4代材料中決選出一個新的恢復材料,代號為“晉5輻選10-3”,不但恢復力強、配合力高,而且品質極好,1969年定名為晉輻1號恢復系。用它與TX3197A配製組合,育成的晉雜1號高粱,單寧含量極少,角質率很高,非常適宜食用,後來成為全國優質雜交高粱中的佼佼者。同年育成的晉粱5號恢復系是用常規雜交育種法育成的,它的雙親原本就是套用較多、性狀較好的恢復系。母本鹿邑歪頭穗大粒多、產量高,缺點是稈高易倒;父本是忻粱7號(九頭鳥×盤陀)植株低矮抗倒伏,恢復力很強,但子粒小、產量低。相互雜交後,優缺點互補,性狀更為理想。用晉粱5號與TX3197A配製組合,育成的晉雜4號高粱產量及各種性狀都大大超過在生產上稱雄多年的晉雜5號,從而將中國雜交高粱育種工作又推上一個新台階。
新的創見
牛天堂從事多年高粱育種工作,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也不斷有新的創見。1963年開始時帶有一定盲目性,靠大量配製組合尋找成功的機遇;1964年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提出“二矮型”育種模式,育成晉雜5號,開創了利用矮稈中國高粱做恢復系配製雜交種的先例;而晉雜4號的育成,則是在理論上不斷成熟的標誌。高粱雜交種的雜種優勢來源於雙親的遺傳差異,遺傳差異越大,表現出的優勢越強。從系譜上分析,晉雜4號的組合是:TX3197A×[鹿邑歪頭×(九頭鳥×盤陀)],TX3197A是南非高粱,九頭鳥是亨加利高粱,鹿邑歪頭與盤陀是中國高粱,晉雜4號具有地理遠緣的三大類型高粱的血緣,綜合較多不同來源的優良基因,所以雜種優勢更強,產量與各種性狀更為理想。晉粱5號和晉輻1號兩個恢復系在全國雜交高粱的育種工作中被普遍套用,成為兩大骨幹體系,其套用範圍占全國高粱恢復系的45%。截至1988年,全國各地套用晉粱5號及其衍生系培育的雜交種有23個,累計推廣面積4300多萬畝;套用晉輻1號及其衍生系育成的雜交種共27個,累計推廣面積4 100多萬畝。1979年,這兩個恢復系曾分別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又獲國家發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