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鎮[牛場鎮]

牛場鎮[牛場鎮]
牛場鎮[牛場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場鎮位於鎮雄縣西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4度11分到104度57分,北緯27度16分到27度72分,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織鎮雄城67公里,距省城昆明540公里。牛場鎮與五德、花山、鹽源、碗廠、坪上等鄉鎮接壤,轄9個村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9654戶41133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 40421人,勞動力17607人。 全鎮平均海拔1365米,最高山峰為位於沙溝村的羅家營,海撥1735米。主要河流為牛場河,發源於貴州省的龍井幹河,流經本鎮約20公里。氣候屬北亞熱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年平均氣溫13.99度,年降雨量1300毫米,無霜期250天。302省道公路穿境而過。 轄9個村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9654戶41133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 40421人,勞動力17607人。 國土面積 160.43公里。折合面積25萬畝,平均海拔1360 米,年平均氣溫11.6℃,適合種植玉米、小麥、洋芋等農作物。全鎮耕地面積37636畝,林地108165.2畝,人均耕地1.09 畝,共有經濟林果地4446.7畝。 全鎮人民收入主要以務工、種養殖業收入為主,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 7336.2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為18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2.00元。全鎮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基本信息

歷史來源

牛場,因集市趕十二生肖的“牛”日,故名。原名卻良佐,據《鎮雄州志》載:“明喜靖六年(1527年)芒部撫彝卻良佐居此。”以人得名。後簡稱卻佐,這裡的集市便稱名卻佐牛場,簡稱牛場。一九六二年因防洪災,場遷關底,集日已更,仍稱“牛場”。

各村概況

牛場鎮牛場鎮

1、牛場村委會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是鎮政府所在地,交通不便,距鎮雄縣城76公里。東面鄰石筍村,西面鄰和平村,南面鄰和平下壩自然村,北面鄰沙溝村。轄7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368戶,共6454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5843人,勞動力2295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3.6畝,海拔1360米,年平均氣溫13.1℃,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990畝,林地6170畝,人均耕地0.76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0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7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2、大寨村委會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4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石筍村,西面鄰沙溝村,南面鄰牛場丫口自然村,北面鄰田壩村。轄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793戶,共3125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3116人,勞動力1250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0.4平方公里,海拔1330米,年平均氣溫13.6℃,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94畝,林地6260畝,人均耕地0.72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0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3.3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3、沙溝村委會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2公里,交通不便。

東面鄰大寨村,西面鄰和平村,南面鄰長河村,北面鄰牛場村。轄4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147戶,共5044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5044人,勞動力2160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1.4平方公里,海拔1360米,年平均氣溫13.1℃,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60畝,林地6551畝,人均耕地0.78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8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6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4、諸宗村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10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坪上鄉,西面鄰和平村,北面鄰牛場村。轄7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311戶,共5647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5561人,勞動力2600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1.6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氣溫11.2℃,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357畝,林地8881.5畝,人均耕地1.3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5.2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5、和平村委會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7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諸宗村,西面鄰花山鄉,南面鄰向樂村,北面鄰牛場村。轄6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232戶,共5495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5495人,勞動力2600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0米,年平均氣溫12.6℃,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780畝,林地15147畝,人均耕地0.95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9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2.2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6、向樂村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13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坪上鄉,西面鄰花山鄉,北面鄰和平村。轄5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063戶,共449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4492人,勞動力2294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8.9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0.3℃,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809畝,林地14014.5畝,人均耕地1.24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9.5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7、長河村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12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鹽源鄉、五德鎮,西面鄰花山鄉、碗廠鄉,北面鄰碗廠鄉與鹽源鄉交界處,南面鄰沙溝村。轄8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828戶,共3888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3888人,勞動力1386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30.9平方公里,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溫11.6℃,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8258畝,林地23125.6畝,人均耕地2.3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2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8.5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8、田壩村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10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石筍村,西面鄰沙溝村,北面鄰鹽源鄉,南面鄰大寨村。轄10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105戶,共4816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4816人,勞動力1900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海拔1260米,年平均氣溫14.1℃,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82畝,林地16248畝,人均耕地0.51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7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2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9、石筍村是鎮雄縣牛場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鎮政府25公里,交通不便。東面鄰五德鎮,西面鄰田壩村,南面鄰坪上鄉。轄6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524戶,共2166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2166人,勞動力1122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6.93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氣溫7.6℃,適合種植玉米、洋芋、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400畝,林地11767.6畝,人均耕地1.93畝。全村農民以種養及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1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領導介紹

付正祥:男、生於1976年05月、漢族、大學本科,現任中共牛場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盤工作,分管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聯繫人大工作。

嚴萍:男、生於1967年2月、漢族、大學本科,現任牛場鎮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作,分管人大辦公室工作。

楊開秀:女、生於1975年10月、仡佬族、大學本科,現任牛場鎮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盤工作,分管安全生產、財稅、經貿、非公經濟、招商引資等工作。

謝斯特:男、生於1967年9月、白族、大學本科,現任中共牛場鎮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分管農業農村、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組織人事、老齡老乾、黨建辦公室等工作,聯繫政協工作。

劉 剛:男、生於1966年2月、漢族、大學本科,現任中共牛場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武裝部工作,分管武裝、國防、國教、防雹、整髒治亂等工作。

朱枝勇:男、生於1977年5月、漢族、大學本科,現任中共牛場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管理財稅、金融、非公經濟、安全生產工作,分管鄉企、國土資源等工作。

文化教育

牛場鎮共有村國小30所,校舍建築面積15931平方米,擁有教師213人(含代課教師61人),在校學生9219人,目前整個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9219人,其中小學生人數7301 人,中學生人數1918人。該鎮建有圖書室4個。

旅遊景點

牛場鎮位於鎮雄西部,距縣城67公里,地處西半縣中心樞紐,鎮昭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氣候溫暖適宜,地形地貌以“三山兩河”為骨架,由於河流切割,境內溝壑縱橫、山峰林立、雄關遍布,多有奇峰異洞點綴其間,更有大水溝水庫長達8公里的河面相映成趣:訪隴家洞府,看觀音奇岩,賞夫妻石筍,或穩坐壩上垂釣,或獨領一葉小舟,繞庫中孤島,感受農家鄉土人情。頗具潛質的旅遊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特色產業

牛場鎮黃牛養殖牛場鎮黃牛養殖

牛場鎮全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年銷售總收入250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34.14 %。無完善的銷售渠道。

農業經濟

穩定糧食生產,大力推進良種工程,加大農業科技投入,2002年12月投入200多萬元,實施的上壩村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竣工,不僅加強了農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調整,更是對周邊的堡子、新橋、闊龍水三個村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抓好最大的訂單農業-烤菸生產,2002年完成烤菸收購50.95萬公斤,烤菸特產稅為46萬元,今年落實烤菸種植面積4100畝,力爭特產稅增加到68萬元。

人口衛生

全鎮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35848人,彝族3512人,其他民族1773人。全鎮現有農戶9654戶,共41133人,其中男21375人,女19758人。農業人口數為40421人,勞動力總數17607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3482人,外出務工人數5725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鎮享受低保人數259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405戶,總計29803人,參合率72.45%。

自然資源

牛場鎮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礦產資源、人力資源和農產品資源。全鎮現有耕地面積37636畝,林地108165.2畝,有經濟林果地4446.7畝,適宜種植板栗、李子,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穿境而過的大水溝水庫主流河流量大,落差大,是開發水電產業、旅遊產業的理想地方。人力資源開發是近年來全鎮工作重點之一,通過"政府搭橋,能人帶動"戰略的實施,全鎮2006年共輸出5725人(次),年務工收入突破846.9萬元。

境內文物古蹟及山水景觀眾多,文物古蹟有烈士紀念碑、大屯古戰場遺址、宣慰洞遺址、牛昌古橋等,其中最著名的大屯古戰場遺址為清代丁寶楨辦團練抗擊起義苗民軍的地方。由於牛場屯是縣城的東路屏障,又是通省要道關隘,官兵與苗民義軍曾在此發生多次爭奪戰,死傷無數。至今城牆、城門歷經數百年風霜,依然屹立。山水景觀較典型的有:魚洞河庫區山明水秀,風光無限;象鼻山雄奇險峻,形象逼真;燈籠山石林怪石嵯峨,天兵布陣;宮保湖碧波蕩漾,山水相映。

牛場鎮社會經濟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沉睡數萬年的煤礦資源開發步伐正不斷加快;舊鎮改造、新城鎮開發正納入規劃。牛場鎮的社會環境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牛場人民的生活水平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全鎮人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步入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牛場山川秀美、人傑地靈、資源豐富、人民勤勞,牛場的明天將更加發展,更加繁榮,牛場的歷史將更加燦爛輝煌。

城鎮建設

根據城鎮發展的需要,牛場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力度,使城鎮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為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牛場鎮力求做到"兩個"創新,一是體制創新。主要是改變以往由政府單一投入的模式,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和招商引資,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企業化經營,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構築多元化小城鎮建設投入體制。二是政策創新。對新批土地實行統征,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然後競價出售;對舊城改造,採取土地資本置換和拍賣,盤活存量資本;另外,放寬了戶籍管理政策,鼓勵農民進城修建房屋和經商,對個體工商戶實行減免稅費政策,引導本地民營經濟和外來資金投入小城鎮建設;積極推行按揭貸款和房屋抵押貸款,激活城鎮房地產市場。

98年以來,共投入1710萬元用於市場、環衛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建設。2000年以來,相繼榮獲"州級衛生城鎮"、州"文明鄉鎮"、省建設廳"村鎮建設先進鎮"、全省"雙百"建設小城鎮示範鎮、全省 "文明單位"、全省 "小康鎮"等榮譽稱號。 2002年通過招商引資、土地資本置換等形式共投資1790萬元,完成了"西北商住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新幼稚園的建設,並立項福泉市汽車北站,輻射和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促使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多人轉移到集鎮內經商務工,在鎮區內安家落戶從事第二、三產業的農民有1500人,每人每年純收入3000元。同時抓好工業區建設,將工業發展的重點廠址放在人力、水力等資源豐富的西北街、朵朗坪、營盤坡、沙土村,促進私營企業由分散、小型、無序向集中、規模、有序過渡,刺激"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私營企業向工業規劃區集中、農田向種田能手集中"

1993年至今,牛場鎮通過體制創新和政策創新,採取政府投入,民間集資,招商引資,銀行貸款,土地資本置換等多渠道投融資方式,累計投入城鎮建設資金38000多萬元,先後完成了曾家灣至街心花園1.25公里住宅區道路硬化,建成牛場新區1.3公里四車道的磷康大道,改造環城路2.5公里;建成一個有棚集貿市場,一個農貿市場和一個便民市場,總計9500平方米1410個攤位,實現趕場天商品貿易規行劃市,方便了客商,繁榮了市場;建成小山邊石板街和西門石板街共530米以及756平方米的街心花園;同時對街道進行了相應的綠化,建成公共綠地9800平方米,鎮綠化率25.2%;安裝路燈169盞,禮花燈6盞,亮燈率98%;建成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1800噸,用水普及率達100%;安裝程控電話2500門,通訊網路基本復蓋全鎮;建成加密電視接收站一個,可收視20多個電視節目,吸納了農村及外來人口4600人,使城鎮規模得到擴大。

2001年,引進貴州省黔南州國土開發中心投資510萬元,實施牛場西北商住小區開發建設,建成道路硬化1.2公里,安裝路燈60盞,完成排污管道及供水、供電等設施建設,目前已修建了牛場汽車站,牛場計生綜合服務樓,吸引了25戶農民入駐。2002年,牛場鎮採用資本置換方式,引進福泉華意房開公司投資450萬元,對原電影院片區5000平方米舊城進行改造,修建牛場商貿城,建成商業門面65間,住房100套,同時利用土地置換資金修建了法庭辦公大樓,吸引了外地人口及本地農戶100戶入住,提升了城鎮品位。

在城鎮建設中,該鎮充分認識到,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如果不藉助外力和其它形式籌措資金,只依靠自然積累、自然發展,是不能趕上發達地區的。為此,鎮黨委、政府加大跑上跑外力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近年來,牛場鎮向貴州省建設廳爭取到了城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2萬元,實施並完成了城鎮道路和城鎮排污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爭取到了市三醫醫技大樓改造項目和四中綜合樓擴建項目以及鎮區南面雙龍工業規劃區、鎮區北面的養殖園區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建成,將對擴大牛場的城鎮規模,增強城鎮的功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城鎮規模得到擴大的同時,文化、教育、衛生、消防及配套服務設施也同步發展。鎮區現有幼稚園6所,國小16所,中學2所,在校生達7990人。有中心醫院1所,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床位124個,設備齊全,能滿足當地民眾就醫需要,使城鎮功能更完備。

城鎮經濟

牛場鎮牛場鎮

牛場鎮在小城鎮建設的同時,為把良好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出了"工業強鎮、城建興鎮、環境立鎮"的發展戰略,堅持"放手發展、積極支持、合理引導、規範經營"的招商引資理念,努力打造誠信政府,積極開拓創新,營造"親商"的社會環境,"便商"的服務環境,"富商"的政策環境,"安商"的治安環境,"利商"的城鎮環境,讓外來投資者感到有黨的富民政策和一個可以信賴的政府作為發展後盾。2003年先後引進了福泉天馬矽業有限責任公司、牛場洪源礦粉廠等五家私營企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08萬元;2004年又引進了華美磷業公司、明成焦化廠、眾誠冶煉廠等私營企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00萬元,同比增長251%。目前境內非公有制企業有38家,其中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68戶,繁榮了農村集貿市場,實現了非公有制經濟由單一的磷化工業發展為集磷礦加工、乙炔碳黑、煉焦、釀造、飲食、服務、汽配、商貿等為一體的財源體系,非公有制經濟年提供財政收入達70%以上,形成了非公有制經濟、小城鎮建設、財源建設三者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社會環境

牛場鎮牛場鎮

要搞開發建設,必須妥善安置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才能為城鎮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自1993年以來,牛場鎮因城鎮建設、公路占地、發展鄉鎮企業共徵用土地451畝,涉及農戶580戶2414人,農民獲得征地補償313.54萬元。其中,城鎮建設征地181畝125戶599人,農民獲得征地補償153.54萬元;交通公路占地110畝366戶1461人,農民獲得征地補償80萬元;發展鄉鎮企業用地160畝89戶354人,農民獲得征地補償80萬元。

牛場鎮在對失地農民的安置過程中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安置:一是在企業徵用土地方面,除按招商引資有關政策規定的征地標準實行一次性貨幣補償外,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勞動就業;二是在城鎮建設徵用土地方面,安置的辦法有一次性貨幣補償,農轉非,農轉非後生活確實困難的可享受城鎮低保金,從事經營活動可以獲得稅費優惠政策,建房戶購地可以享受15%-35%的優惠;三是不論是發展鄉鎮企業和城鎮建設,還是公路占地的征地,既補償貨幣,還核減農業稅,同時積極搞好勞務輸出。451畝地共核減農業稅額1.6萬元,近年來共輸出勞務人員500餘人次。由於採用了合理有效的安置辦法,促進了農民入城居住從事經商、貿易等經營活動,推動了城鎮建設。

城鎮形象

牛場鎮牛場鎮

在小城鎮建設中,牛場鎮把加強創建工作作為豐富城鎮內涵,提升城鎮形象的關鍵來抓。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派專人主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督促檢查,落實管理措施,健全網路。近年來,牛場鎮結合小城鎮建設先後投入資金3800萬元,開展美化、綠化、亮化、淨化工程,創建省級衛生鄉鎮,在省有關單位評審驗收中,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創建"學習型政府"、"五個好村黨支部"、"六個好鄉(鎮)黨委"工作深入開展;2004年創建文明視窗又在全鎮範圍內展開,牛場法庭、牛場工商所、財政所、地稅分局等轄區部門被評為市文明視窗。通過一系列的創建活動,在豐富城鎮內涵,提升城鎮形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使全鎮的各項軟硬體設施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城鎮文明程度和知名度,最佳化投資環境,促進農民向城鎮聚居和向非農產業的轉移。

小城鎮建設的發展,推進了全鎮經濟社會進步。近年來,牛場鎮小城鎮建設直接拉動了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安置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先後投入了3800萬元用於各項城鎮建設事業,間接帶動了社會資金13000萬元,使資金從社會各個角落匯集到小城鎮建設上來,促進城鎮建設資本增值,搞活了一方經濟。尤為突出的是街道整潔了,人居環境優美了,民眾收入比以前增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全鎮各項指標較以前大幅度上升。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8億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2億元,財政收入893萬元。在鎮區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富餘勞動力達1500人,在鄉鎮企業中獲收入200萬元,為民眾人均增收105元。

下步牛場鎮還將立足自身優勢,用好用足國家對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政策,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切實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多形式多渠道籌措小城鎮建設資金,更好地構築經濟發展平台,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以商業貿易、交通運輸、工農業等為主導產業,輻射推動福泉北部區域經濟的更快發展。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醫療、科技、福利及配套服務設施同步發展,現有幼稚園6所,國小16所,中學2所,堅持科技教育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積極推廣科學適用技術,組織智力支邊科技扶貧等活動,加強校園三化建設,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兩基"、"普實"進一步鞏固,2003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99.8%。有電視差轉台一座,可收視20多個電視節目。鎮區醫院2所,建設面積5699平方米,床位56個,設備齊全,能滿足當地就醫的需要。社會治安穩定,計畫生育事業穩步發展。

基礎建設

牛場鎮牛場鎮

牛場鎮在1996年開通程控電話,電話普及率為36%左右,在2001年開通行動電話。現有學校23所,其中國中1所,高中1所,完全國小14所,初級國小8所,有1所完全國小設有國中班,一師一校點5個。全鎮在校學生700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4%,建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9個,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個體經營的藥店及診所9所,醫務人員18個。鄉村醫療衛生網路基本形成。牛場鎮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洋芋、大豆。由於氣候獨特,適宜天麻等藥材生長。現在花粉天麻種植達到36000個平方米,魔芋種植也已開始起步。

牛場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體現特色,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糧穩農、以畜富民、以煤壯財、以林強鎮、以人才興鎮,依靠科技,建基地、找亮點,樹立牛場天麻藥材鎮、畜牧養殖鎮、民族文化鎮、生態旅遊鎮、自然景觀鎮五大品牌。同時,組織好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2003年牛場鎮畜牧業有了更大發展,畜牧收入達到500餘萬元,煤炭產業已具規模,年產5萬噸以上的煤廠4口,年創利稅60餘萬元,勞務輸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年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6700多人。勞務輸出創收1000萬元(只統計從郵政、銀行匯入收入),上級投資72.5萬元,建設安居溫飽工程,使218戶貧困戶告別了茅草房,改善了居住環境。

農村建設

牛場鎮新農村一角牛場鎮新農村一角

2006年以來,牛場鎮黨委,政府按照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要求和市縣的總體部署,牛場鎮黨委政府結合本鎮實際,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搞形象工程,積極穩妥開展,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方針,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確立了"經濟大發展、面貌大改變、素質大提高、關係大融洽"的總體目標,以實施度發展、打基礎、治環境、樹典型、建機制"五大工程",啟動了全鎮新農村建設。通過近兩年的建設,全鎮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住房情況明顯改變,農民素質明顯提高,幹部作風明顯轉變,幹部責任心明顯增強,幹群關係明顯改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發展方向

牛場鎮牛場鎮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工業強鎮,城建興鎮,環境立鎮"的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抓黨建促發展,重科教興牛場,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8億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8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6元,個體工商戶968戶,非公有制經濟企業38家,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2家。2002年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鎮"的稱號,2003年榮獲省級"衛生鄉(鎮)"榮譽稱號,2004年收錄為全國重點鎮。

新一屆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繼續堅持和實施"工業強鎮,城建興鎮,環境立鎮"三大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改善基礎設施為著力點,以強化城鎮管理為手段,以提升和最佳化城鎮功能為內容,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最佳化、美化、綠化、亮化城鎮環境,推動農業人口城鎮化發展建設,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效運轉,不斷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力爭用3-5年的時間,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億元,財政總收入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城鎮化水平達40%以上,城鎮建設面積達4平方公里左右,建成文明、衛生的全國明星小鎮,建成福泉北部經濟、文化中心和工業中心,促進社會穩定,人民富裕。

招商引資

牛場鎮招商引資政策:

1、凡有意投資參與牛場鎮建設或從事經營活動的有識之士,憑居民身份證即可辦理相關手續;

2、經營者除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或有關部門規定不準經營的項目外,其所經營的項目由經營者自主選擇,不受限制。

3、對經營者所需的土地、能源、經營規模、僱工發展比例只要不違反國家相關政策,一律不予限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