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場鎮

羊場鎮

羊場鎮位於宣威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04°11″至104°21″分和北緯25°56″至26°02″之間,跨經度10分,緯度6分。全境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東部狹窄,西部開闊。東部兔場槽子所在的陳灣、茨營、兔場、英角地勢較低,氣溫較高;西部清水、小箐兩地海拔較高,氣溫偏低,較為冷涼,地勢開闊。全鎮壩區面積占14.5%,山區占85.5%。海拔最高點大箐梁子(2485米),最低點大松樹幹河(1790米),高低相差695米。茨營河(在羊場境內全長13.5公里)、奴革河(在羊場境內全長27.4公里)蜿蜒穿境而過,山河相間,形成了羊場鎮河谷山川交錯的地貌。河流年平均流量為1.65億立方米。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羊場鎮羊場鎮
全鎮屬溫帶氣候,平均氣溫13.2℃至14.4℃,年降水量在975至1200毫米之間。境內煤礦較多,探明儲量0.6億噸,並有鐵礦、銅礦、黃沙、硼潤土等資源;植被保護較好,動植物種類多,有獐子、麂子、錦雞、貓頭鷹、布穀鳥等國家保護動物,還有杜鵑、雲南松等珍稀植物。政府駐地距市區42公里,國土面積273平方公里,轄雞場、清水、小箐、鎮興、大松樹、多貝戛、兔場、陳灣、茨營、英角、普瓦、宗德、大田壩13個村民委員會和羊場煤礦1個居民委員會,有85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2007年,全鎮有鄉村人口43194萬人,農業人口4266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9人;有耕地面積3545公頃,人均有耕地2.06畝。森林覆蓋率達52.8%。境內居住著漢、彝、回三種民族,是一個以漢族為主,多民族大雜居小聚集的新興鎮。鎮內駐有省屬企業羊場煤礦、雲南氣象火箭廠、宣威磷電公司和中國人民解放軍78326、78329兩個團級部隊等大中小型企業42家。

歷史沿革

羊場鎮羊場鎮
明代以前,羊場鎮主要居民以彝族為主,其中安氏勢力較強大。明末改土歸流後,因戰爭政治避難等原因,外姓逐步遷入羊場居住,成為羊場鎮的主要居住人群。清初,政府為了管理和統治羊場,設里甲、衛所進行管理,羊場屬順德里。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設團保管理,屬共和區。1919年辛亥革命時,宣威設12個區,羊場屬東南區。1932年設保甲(閭鄰),羊場屬第六區。1948年屬清水擴大鄉,1949年屬宣威新三區,1950年屬清水區,1953年屬海岱區。1958年農村實行人民公社化管理,羊場屬海岱公社轄區。1961年對人民公社進行改革,人民公社更名為區,羊場屬海岱區。1984年3月體制改革,從海岱區劃出12個大隊,從東山劃出1個大隊和羊煤居民辦事處組成羊場鎮,下轄14個辦事處,65個行政村,建鎮時有人口36790人,居住著漢、回、彝等民族。

基礎設施

羊場鎮火車軌道
2000年至2007年,完成集鎮規劃長遠修編,爭取國債資金40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320萬元,改善集鎮道路網路,改造和新修街道23818平方米;累計投資2300萬元,修通大田壩至紅石岩通村路4.5千米,乾河橋至多貝戛通村路5.5千米,改造軍事專用線(四級)5.5千米,改造雞拖線(四級)18千米,硬化興德通村公路、鎮興、大松樹等村間道9千米。配合改造雞田經濟幹線(二級)羊場段23.5千米。實現各村委會均通公路,全鎮有縣、鄉、村公路總長189.7千米;水利設施建設加快,累計投資2360萬元,完成集鎮引水工程、清水片區、雞場片區國家糧食自給工程,英角槽子萬人飲水和萬畝旱地水澆工程,小箐水庫、小箐草山復墾開發、宗德海子整理開發,基本菸農田建設等大小農田水利工程1972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公頃;注重農業科技,大力推廣馬鈴薯雙壟高墒、玉米四配套措施、水稻雙行條栽技術,推廣玉米單交種、雜交水稻、脫毒馬鈴薯等優良品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建成蔬菜基地300畝,優質飼料玉米基地8000畝,薯類基地30220畝,烤菸示範基地6500畝,畜種改良基地1個,仔豬擴繁場1個,推廣牛、羊凍精改良、豬種改良、馬匹人工授精改良,發展種草養畜,實現畜牧業總產值7236萬元以上。以磷電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充分利用羊場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人力資源,引導和扶持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2000年至2006年,完成集鎮規劃長遠修編,爭取國債資金40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320萬元,改善集鎮道路網路,改造和新修街道23818平方米;累計投資2300萬元,修通大田壩至紅石岩通村路4.5千米,乾河橋至多貝戛通村路5.5千

羊場鎮羊場鎮

米,改造軍事專用線(四級)5.5千米,改造雞拖線(四級)18千米,硬化興德通村公路、鎮興、大松樹等村間道9千米。配合改造雞田經濟幹線(二級)羊場段23.5千米。實現各村委會均通公路,全鎮有縣、鄉、村公路總長189.7千米;水利設施建設加快,累計投資2360萬元,完成集鎮引水工程、清水片區、雞場片區國家糧食自給工程,英角槽子萬人飲水和萬畝旱地水澆工程,小箐水庫、小箐草山復墾開發、宗德海子整理開發,基本菸農田建設等大小農田水利工程1972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公頃;注重農業科技,大力推廣馬鈴薯雙壟高墒、玉米四配套措施、水稻雙行條栽技術,推廣玉米單交種、雜交水稻脫毒馬鈴薯等優良品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建成蔬菜基地300畝,優質飼料玉米基地8000畝,薯類基地30220畝,烤菸示範基地6500畝,畜種改良基地1個,仔豬擴繁場1個,推廣牛、羊凍精改良、豬種改良、馬匹人工授精改良,發展種草養畜,實現畜牧業總產值6500萬元以上。以磷電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充分利用羊場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人力資源,引導和扶持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經濟發展

羊場鎮羊場鎮
農村經濟主要部分是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種植業主要是種植優質飼料玉米、洋芋、水稻、蕎麥、小麥等糧食作物,當歸、雪蓮果等藥用經濟作物,優質菸葉等經濟作物,養殖業主要是養殖優質瘦肉型生豬、優質黑山羊、優質土雞、塔兔等及經濟價值較高的梅花鹿、野山雞等,其次是勞務收入,主要是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其次才是外出務工收入,農村勞動力在本村企業打工,領取薪金,勞動方式靈活多樣;外出務工收入彌補本地的不足,為本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2635.7萬公斤,人均有糧619公斤;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048萬元,比2006年增收1168萬元,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2875.61元,比上年人均增收270元,增15.5%;中上等煙收購265萬斤,產值1548.67萬元,實現稅收316萬元,超烤菸稅收任務72萬元;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59萬元,比上年增收72萬元,增12.27%,比年初預算數增收163萬元,增32.86%。另外,煤焦生產、生鐵生產、耐火磚生產、黃砂生產、紅磚生產發展較快,成為本地企業的支柱行業。2007年全鎮生產總值實現45541萬元。其中: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等生產總值實現31450萬元,占全鎮生產總值的69%。

特色產業

依託羊場得天獨厚氣候優勢土壤特點,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拓展和培育市場需求的特色農產品,在已有高山蔬菜、優質無公害蔬菜、優質菸葉生產、雪蓮果、優質飼料玉米、脫毒加工型薯、優質水稻的基礎上,2007年又進一步引進擴大當歸、葛根等適宜特色農產品種植,逐步形成合理化的布局,專業化的種植格局,為農民增收、農民致富拓展空間。到目前,全鎮發展種植高山蔬菜1000畝、優質無公害蔬菜5700畝、優質菸葉12000畝、雪蓮果600畝、優質飼料玉米34000畝、脫毒加工型薯34000畝、優質水稻2000畝。全年出欄欄優質瘦肉型約克豬73100頭,存欄68500頭,肉年出欄990頭,優質山羊出欄4100頭,優質家禽出欄67400隻,肉類總產量9003噸,畜牧業總產價7236萬元。培育飼養10頭以上良種母豬示範戶20戶,出欄肥豬20至50頭的育肥示範戶141戶,年出欄50頭以上的育肥示範戶203戶;建成出欄肥豬1000頭以上的重點戶1戶。

按照“面向城鄉、服務域區、富裕農村、活躍市場”的思路,充分利用資源豐富、交通方便、人才聚積的區位優勢,加大工業強鎮的步伐。全年生鐵生產12000噸,耐煩磚生產100萬噸,黃砂生產1000萬噸,優質石材生產1200萬噸。

資源環境

羊場鎮生態林
羊場鎮位於宣威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04°11″至104°21″分和北緯25°56″至26°02″之間,跨經度10分,緯度6分。全鎮屬溫帶氣候,平均氣溫13.2℃至14.4℃,年降水量在975至1200毫米之間。全境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東部狹窄,西部開闊。東部兔場槽子所在的陳灣、茨營、兔場、英角地勢較低,氣溫較高;西部清水、小箐兩地海拔較高,氣溫偏低,較為冷涼,地勢開闊。

全鎮壩區面積占14.5%,山區占85.5%。茨營河(在羊場境內全長13.5公里)、奴革河(在羊場境內全長27.4公里)蜿蜒穿境而過,山河相間,形成了羊場鎮河谷山川交錯的地貌。河流年平均流量為1.65億立方米。境內煤礦較多,探明儲量0.6億噸,並有鐵礦、銅礦、黃砂、硼潤土、石灰岩等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植被保護較好,森林覆蓋率52.8%,生態環境較好,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後勁足。動植物種類多,有獐子、麂子、錦雞、貓頭鷹、布穀鳥等國家保護動物,還有杜鵑、雲南松等珍稀植物。聽鳥語,體會花香的環境較好。有耕地面積88286.04畝,人均有耕地2.06畝。因地勢起伏較大,水資源尤顯豐富,現有的小水壩有小箐村的小箐水庫、英角村的小沖水庫、清水村的清水塘、雞場村的老營上水庫等,“日出松樹頭、清泉石上流”乃為羊場山水資源真實寫照。依託豐富水資源興建的水力發電站有茨營村的乾洞水電站,裝機容量分別8000KW,在建的中型水庫有大田壩村紅石岩水庫。由於地形地勢的特殊,所以自然災害頻繁,霜凍、低溫、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每年都會不同程度的發生。

科教文衛

羊場鎮羊場鎮
1949年3月15日,宣威解放委員會成立,臨時政府接管基長、兔場等學校,校長、教師由民眾推選。羊場學校管理民主的新模式開始出現。之後,一些由舊勢力控制的國小相繼由軍管會接管。1950年1月,軍管會接管大松樹國小後,羊場所有國小皆由新成立的政府管理。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老百性留下有文化、學問高的教師教育管理自已的孩子。羊場教育出現發展的小高潮。1993年,羊場鎮黨委政府在人民的呼聲中創羊場教育管理新思路。羊場鎮人民政府以政發〔1993〕14號文下發了《關於羊場鎮教育管理有關意見的通知》,羊場教育分類別按地區實行規範化管理。黨委政府每年從財政中拿出重金重獎在教育教學一線和教研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羊場鎮教育教學成績年年穩中有升,每年都有優秀畢業生到曲靖一中等重點高中深造。
羊場鎮教育從1984年成立到現在的23年間,發展迅猛,2005年發展到初級中學2所,1所幼稚園,13所完小,1所子弟學校,23個教學點,25個學前班,學校占地面積254.6畝,建築面積45425平方米,其中中學占地面積132畝,建築面積15983平方米;國小占地面積122.6畝,建築面積36601平方米,國中36個班2389人,國小195個班5767人(含學前班);有教職工438人,其中專職教師408人,後勤工人30人,專職教師中,本科學歷44人,專科學歷200人,中師學歷157人,高中及以下學歷7人。
羊場鎮轄13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居住著漢、彝、回三種民族,2007年全鎮有鄉村人口43194人,農業人口4266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9人;已婚育齡婦女11563人,其中未育婦女258人,一孩婦女4235人,二孩婦女5763人,多孩婦女1307人。全鎮共出生小孩627人,其中一孩357人,二孩270人,計畫內生育617人,持證生育率達98.4%,計畫生育率99.5%,出生率為10.6‰。計生“三結合”項目幫扶353戶,其中重點幫扶60戶,“三為主”鞏固率達100%,處理違法多生育4戶,間隔不夠71戶,無證生育42戶,早育18戶,非婚生育13戶,徵收社會撫養費103萬元。全鎮共有620戶農業人口家庭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占一孩戶的34.2%。緊緊圍繞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這一主題,堅持鞏固提高“三為主”,積極推行“三結合”,投入3萬元對計生戶進行扶貧。以還本金不付利息的方式,對農村實行計畫生育好的貧困戶,農村獨生子女戶、雙女戶、後遺症戶作為幫扶的重點,每戶提供500元的墊本,幫助他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發展一些風險小,見效快的小項目。同時把科技推廣和科技套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提高了他們的科技水平,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幫扶的60戶中,已有54戶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2005年至2007年共申報26人農村計畫生育養老補助金, 26人均符合條件已全部錄入微機,其中2004年、2005年上報的24人已領取了養老生活補助,2007年上報的5人已經領到養老生活補助。境內有羊場衛生院、羊場煤礦職工醫院2所擁有一定規模的醫院,2006年以來投資140萬元對鎮衛生院綜合樓進行建設,改善了衛生保健基礎設施。為衛生院科室配備齊全,引進先進技術奠定了基礎。全鎮13個村均有衛生所,都配有相應的醫療設備和具備醫療技術的醫生。2007年,95%的農村人口均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的目標,很好的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的實際問題,提倡了互助合作的新風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