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牛克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薄竹鎮,地處鄉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55公里。轄牛克、石頭寨、菲白、五家壩心4個自然村下設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5戶,有鄉村人口1838人,其中農業人口1830人,勞動力106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87人。全村國土面積20.04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花生、柑桔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72畝,人均耕地2.28畝,林地426.7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72畝(其中:田220畝,地3952畝),人均耕地2.2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2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柑桔、櫻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3畝;荒山荒地21000畝,其他面積4443畝。有玄武岩、鐵、煤礦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10戶通自來水,有437戶通電,有4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9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3%和90.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7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8輛,機車174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87口。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8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牛克行政村是一個交通方便的山區農業村,要根據當地實際,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農民脫貧步伐,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要認真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著力實施溫飽村、生態村、文明村、小康村“四村”建設和小水窖、沼氣池、民房改造、鄉村道路和適用科技培訓等“五位一體”工程,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富起來、精神樂起來、環境好起來、村容美起來、班子強起來“五個目標”。如何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認真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紮實抓好示範村建設,鞏固和發展所取得的扶貧成果,應在以下:一要抓好分類規劃,確保項目建設科學規範。二要抓好項目建設,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三要抓好產業發展,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四要抓好資源整合,確保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五要抓好責任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五個抓好上著力,特別是把切實保護好農民民眾切身利益擺在了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他們從五個方面加大對文山新農村建設支持的力度。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662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212人,距離鎮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5,其中小學生149人,中學生46人。全村暫無文化活動室、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37戶,共鄉村人口1851人,其中男性927人,女性924人。其中農業人口1851人,勞動力109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820人,少數民族1031人。其中彝族632人,苗族39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90人;參合率78.8%,享受低保6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建有村內暫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95戶,占農戶總數的44.1%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人,少數民族黨員22人,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9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11.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8.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代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人文地理
牛克行政村地處薄竹鎮東北部。全村產三七、櫻桃、烤菸、林果等。以農業為主。牛克行政村海拔一般為1640~1700米。9%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91%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6~19.3℃,年均降雨量800~1329毫米,年均日照1459~20800小時,無霜期211~353天,熱區面積占7%。
全村有漢、苗、彝、等個民族。2009年末,總人口1851人,其中農業人口1851人,占總人口的100%;少數民族人口1031人(主要有:苗族393人,彝族632人,)占總人口的55.7%。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全村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苗族的“踩花山”、彝族的“火把節“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資金缺乏,投入不足,發展受限,二是經濟基礎薄弱,人民民眾文化素質整體較低,很大部分民眾生產生活貧困,使今後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三是缺少支柱產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程度偏低,經濟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出來,農民增收困難;四是教育科技文化落後,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普遍民眾反映看病貴看病難。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布局,加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發展和投入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櫻桃、花生、核桃、三七種植面積,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把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市場需求、資源開發緊密聯繫起來,科學發展畜牧業生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建設文明、安全、發展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