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窩溝封閉方法簡介
口腔中“大牙”上面,有很多窩溝,這些窩溝凹凸不平,像個磨盤一樣,能夠起到增大咀嚼面積、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於把食物充分嚼碎。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部位裂隙比較深,容易積聚致齲的細菌,而且不易清除掉,一旦細菌侵入,就能逐漸損壞整個牙齒,縮短牙齒的壽命。
牙齒窩溝封閉劑形成一層保護性屏障,阻止細菌及食物殘渣進入窩溝,同時使窩溝內原有細菌因斷絕營養而逐漸死亡,從而預防窩溝齲的發生,還可使早期齲損停止發展。
適應範圍
1,一般來說,深窩溝,特別是可以卡住探針的(包括可疑齲);
2,患者其它牙齒,特別是對側同名牙患齲或有患齲傾向的人應當行窩溝封閉;
3,兒童牙齒萌出後達到咬合平面即適宜作窩溝封閉,一般在萌出4年之內。
4,封閉的最佳時間是:乳磨牙3-4歲,第一恆磨牙6-7歲,第二恆磨牙11-13歲,雙尖牙9-13歲。對口腔衛生不良的殘疾兒童,雖然年齡較大或牙齒萌出口腔時間較久,可考慮放寬窩溝封閉的年齡。
窩溝封閉的方法很簡單,通過清潔牙齒、酸蝕、沖洗乾燥、塗布封閉劑和固化幾個步驟即可完成。材料固化後與溝壁緊密粘合,並具有一定的抗咀嚼壓力,對進食無礙,並且,材料固化後無毒,對人體無害。但需要強調的是窩溝封閉需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需要必要的儀器設備。窩溝封閉成功的標誌是封閉劑能夠完整存在,可疑磨損但不能脫落,因此需要定期檢查,如果材料脫落需重新封閉。
1,適應症;窩溝特別深,特別是可以播入探針,其它牙齒特別是對側同名牙患齲齒,或有其傾向者。
2,非適應症;牙合面無深的窩溝點隙,自潔作用好,患較多臨面齲損者,牙萌出4年以上未患齲,牙齒尚未正常萌出,被牙齦復蓋.病人不合作,已做完充填的牙。
注意事項
1,術後數天內發現被封閉的牙齒有咬合過高或吃東西時疼痛,請及時複診。
2,術後發現封閉材料脫落或部分脫落,請複診。
3,術後每隔6個月或12個月複查一次,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牙齒窩溝封閉治療步驟
理想的窩溝封閉手術應做4次,即三四歲時乳磨牙做1次,6歲左右第一恆磨牙做1次,9-13歲做雙尖牙,11-13歲再做第二恆磨牙(雙尖牙和第二恆磨牙可同時做)。窩溝封閉技術分為六個步驟,分別是:
1、清潔牙面 2、酸蝕 3、沖洗和乾燥 4、塗布封閉劑 5、固化 6、檢查。
以下是每一步的詳細操作方法:
1、清潔牙面:
在低速手機上裝好錐形小毛刷或橡皮杯,蘸取適量清潔劑於牙面,對牙面和窩溝來回刷洗約1分鐘,同時不斷滴水保持毛刷濕潤。也可不用清潔劑採用乾刷。刷洗牙面後沖洗漱口,再用尖銳探針清楚殘留於窩溝中的清潔劑。清潔劑不能含有油脂或過細磨料,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
2、酸蝕:
清潔牙面後通常用棉紗球簡易隔濕,用壓縮空氣將牙面吹乾後,再用小棉球或細毛刷蘸取酸蝕劑放在要封閉的牙面上。酸蝕劑可為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膠,一般認為凝膠對保持酸蝕區固定在某一部位較好。酸蝕面積應為接受封閉的範圍,一般為牙尖斜面的2/3。酸蝕時間橫牙為20-30秒,乳牙為60秒。酸蝕過程中要隨時添加酸蝕劑,並應輕輕攪拌,以保證足夠酸蝕劑與牙體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使酸蝕劑與口腔黏膜及軟組織接觸。酸蝕過程中,不要擦拭牙面,以免降低酸蝕效果。
3、沖洗和乾燥:
酸蝕後用水加壓徹底的沖洗牙面10-15秒,去除牙釉質表面和反應沉澱物。如含磷酸的凝膠酸蝕,沖洗時間加倍。沖洗的同時需使用吸唾器隨時吸淨口內唾液。沖洗後立即更換隔濕棉卷,不能讓病自行吐出或漱口。隨後用壓縮空氣吹乾牙面約15秒,也可採用揮發性強的溶劑輔助乾燥,如:無水酒精、乙醚等。
5、塗布封閉劑:
用洗刷筆蘸取適量封閉劑塗布在經酸蝕後的牙面上。注意沿窩溝從遠中向近中逐漸塗布,同時細刷筆上下微微抖動,使封閉劑滲入窩溝,排除窩溝內的空氣,防止封閉劑下面出現空隙。塗布範圍應復蓋全部酸蝕面。在不影響咬合的前提下儘可能塗有一定的厚度。如果塗層太薄就會缺乏足夠的抗壓強度,容易被咬碎。
6、固化:
自凝封閉劑塗布後1-2分鐘即可自行固化。光固化封閉劑塗布後,立即用可見光源照射,引發固化。照射距離約離牙尖1mm,照射時間通常為20-40秒,具體照射時間要根據可見光源性能與使用的封閉材料類型決定。照射的範圍要大於封閉劑塗布的範圍。
7、檢查:
封閉劑固化後,用尖銳的探針進行全面檢查,觀察其固化程度,與牙面的粘接情況,確認有無氣泡存在,尋找遺漏或未封閉的窩溝並重新封閉,檢查咬合是否過高,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果封閉劑沒有填料,咬合高點可不調和,2-3天后可被磨去;如果使用含有填料的封閉劑,應調整咬合。封閉後,還應定期(3個月、半年或一年)複查,觀察封閉劑保留情況,如脫落應重新封閉。
護理
1、窩溝封閉後數天內發現被封閉的牙齒有咬合過高或吃東西時不舒服並伴有疼痛的感覺時,應及時就診,讓醫生給磨合一下就可以了。
2、如果做了窩溝封閉後有部分材料的脫落或者全部脫落時,也應及時找醫生重新做。
3、窩溝封閉後即使沒有任何不良反應也應每隔6個月或12個月複查一次,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