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地星

爪哇地星

爪哇地星是擔子菌綱灰包目地星科的一種真菌類生物。

幼小子實體 單生或2、3個聚生,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為(1. 2-)2.0~2.4(-3.0)cm,高1.4~1.7(-2.6)cm,基部有白色菌索。外包被密被淺黃色、褐色或土紅色粗短絨毛,常結 成小瘤或簇,呈毛氈狀或鱗片狀(圖20-1~圖20-3)。 成熟子實體 中等大小,1.8~4.0(-5.0)cm,基部有淺色的菌索和 菌絲簇(圖20-7)。外包被多呈深囊狀,在小於一半處,常在1/3處開裂,形成4~7個裂瓣,各瓣寬度相近,約0.6~2.0 cm ,漸窄且先端鈍,裂瓣平伸,端部多向外反卷,有時垂直向上伸展(圖20-5~圖20-7)。肉質層 淺污棕黃色、淺茶褐色、淺煙 草棕色不等,較薄,平滑或有淺裂,常沿裂瓣邊緣收縮或從裂瓣基部斷裂。纖維層 淺肉色、肉色、暗肉色至黃棕色,緊貼菌絲 體層。菌絲體 層密被黃棕色、土紅色粗短絨毛或粗長毛,成簇、成叢或呈鱗片狀,無植物殘體殼(圖版Ⅵ6,圖20-5、圖20-7 )。 內包被體 近球形、扁球形,直徑為1.0~2.2(-3.0)cm,頂部呈矮圓錐狀突起,基部無柄,無囊托。內包被淺沙土色 至肉色,較平滑。子實口緣纖毛狀,無子實口緣環(圖20-4),與內包被同色。 擔孢子 球形、近球形,直徑為3.0~4.0 (-4.5)μm,表面紋飾呈微疣突,少數為柱狀突,在掃描電鏡下,突起呈短柱狀,高0.5~0.6μm(圖版Ⅺ6)。孢絲不分枝 ,直徑為2.0~6.5μm,淺黃色至棕色,表面有殘片,密布顆粒狀小突起。
爪哇地星G.javanicum與絨皮地星G.velutinum(Morgan)E.Fisch.是很相近的種,其菌絲體層均無植物殘體殼,均被有明顯的絨毛而呈毛氈狀;子實口緣均為纖毛狀,無子實口緣環,至少是不明顯;擔孢子大小相近而紋飾又都為微疣突,少數為柱狀突,有人認為可能是一個複合種(complex),但未加肯定(Dring,1964)。國內鄧叔群(1963)和劉波(1984)在其所列的檢索表中,根據外包被顏色的深淺將兩個種加以區別,後者淺色而該種栗色。本卷仍把它們分開,是因為絨皮地星的菌絲體層極易與纖維層分離,使裂片成為2層,乾標本的菌絲體層脆而易碎,常脫落。爪哇地星的菌絲體層緊貼纖維層,僅個別裂片的先端局部分離。另外,其所被粗絨毛為土紅色或黃棕色,明顯成簇、成叢或呈鱗片狀。絨皮地星的絨毛呈淺沙土色、赭黃色、暗奶油色,稍細密呈毛氈狀或僅結成小叢,其擔孢子紋飾有部分呈刺突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