爟火
1.古代謂祓除不祥的火。《呂氏春秋·贊能》:“ 管夷吾 至 齊 , 桓公 使人以朝車迎之,祓以爟火,釁以犧豭。” 高誘 註:“火者,所以祓除其不祥。置火於桔皋,燭以照之。”《淮南子·氾論訓》:“洗之以湯沐,祓之以爟火。”
2.祭祀時所舉的火。 南朝 宋 顏延之 《饗神歌》:“田燭置,爟火通。”一本作“ 權火 ”。 宋 蘇軾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祗於方澤,上不親郊而通爟火,天子於禁中望祀。”
3.泛指炬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縷鯨飛,影蛾照。金波麗,爟火燒。” 章炳麟 《四惑論》:“且夫白日舒光,爟火發熱,亦其現象則然。”
4.古時報告敵情所舉的烽火。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鋒車北軼,爟火南盛, 太祖 時乘,爰茲發跡。”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匈奴 突於 武川 ,爟火通於 灞上 。” 唐 劉禹錫 《和董庶中古散調詞贈尹果毅》:“爟火入 鹹陽 ,詔徵神武師。”
相關詞條
-
司爟
司爟,古代職業之一。《周禮》謂夏官司馬所屬有司爟,設下士二人及徒六人,掌行火的政令,按季節改換取火用木,處罰失火與擅自焚燒野草的人。
詞語解釋 相關條目 -
火部
火部,出自《本草綱目》,火者,南方之行,其文橫則為三卦,直則為火字,炎上之象也。其氣行於天,藏於地,而用於人。
《本草綱目》·火部 《說文解字》·部首 -
賜火
語出:《周禮·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謂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唐宋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
賜火 相關條目 -
變火
語出:《隋書·王劭傳》:“﹝王劭﹞曰:‘臣謹案《周官》,四時變火,以救時疾。明火不數變,時疾必興。聖人作法,豈徒然也……伏願遠遵先聖,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
變火 相關條目 -
出火
出火:謂移動神位,「火」指「香火」而言。【出火】又名鬼火位於恆春東門城外往佳樂水途中的公路左側,從東門往出火開車大約只需要二分鐘,既可抵達。
歷史記載 詞語解釋 -
榆火
榆火四時變國火\"漢鄭玄注:\"鄭司農說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謂春天鑽榆﹑柳之木以取火種,後因以\"榆火\"為典,表示春景。
榆火 相關條目 -
火[漢語漢字]
火,漢語常用字,讀作huǒ,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指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焰,後引申為產生光焰的爆炸或射擊、怒氣、中醫學上的燥熱之氣、熱烈的、紅色的等含義。...
字源演變 古籍解釋 字形書法 -
私火
sī huǒ ㄙㄧ ㄏㄨㄛˇ私火指民間日常生活用火。《周禮·夏官·序官》“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鄭玄 注引 漢 杜子春 曰:“爟為私火。” 賈公彥 疏:“民間理爨之火為私火。亦如 後鄭 為‘熱火’也。” ...
-
中國古代星座
,男女既過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適見 心宿也。』心宿二亦名天王或大 火,西...天王,前為太子,後為庶子,火星也,一 名大火,二名大辰,三名鶉火。』心宿...謂之柳, 柳鶉火也。』漢書天文志:『柳為烏啄,主草 木。』晉書天文志:『柳...
東方蒼龍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鳥 三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