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子控制系統

自動控制成為一門科學是從1945發展起來的。開始多用於工業:壓力、溫度、流量、位移、濕度、粘度自動控制
後來進入軍事領域:飛機自動駕駛、火炮自動跟蹤、飛彈、衛星、宇宙飛船自動控制目前滲透到更多領域:大系統、交通管理、圖書管理等生物學系統:生物控制論、波斯頓假肢、人造器官經濟系統:模擬經濟管理過程、經濟控制論.

階段

1.胚胎萌芽期(1945年以前)
十八世紀以後,蒸汽機的使用提出了調速穩定等問題
1765年俄國人波爾祖諾夫發明了鍋爐水位調節器
1784年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調速器,蒸汽機離心式調速器
1877年產生了古氏判據和勞斯穩定判據
十九世紀前半葉,動力使用了發電機、電動機促進了水利、水電站的遙控和程控的發展以及電壓、電流的自動調節技術的發展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使用內燃機促進了飛機、汽車、船舶、機器製造業和石油工業的發展,產生了伺服控制和過程控制
二十世紀初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工業發展很快飛機、雷達、火炮上的伺服機構,總結了自動調節技術及反饋放大器技術,搭起了經典控制理論的架子,但還沒有形成學科。

2.經典控制理論時期(1940-1960)
1945年美國人Bode “網路分析與放大器的設計”,奠定了控制理論的基礎。50年代趨於成熟。
主要內容
對單輸入單輸出系統進行分析,採用頻率法、根軌跡法、相平面法、描述函式法;討論系統穩定性的代數和幾何判據以及校正網路等。

3.現代控制理論時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
空間技術的發展提出了許多複雜控制問題,用於飛彈、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上。
Kalman “控制系統的一般理論”奠定了現代控制理論的基礎。
解決多輸入、多輸出、時變參數、高精度複雜系統的控制問題。

4.大系統和智慧型控制時期 (70年代)
各學科相互滲透,要分析的系統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例人工智慧、模擬人的人腦功能、機器人等。
二.自動控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自動控制是使一個或一些被控制的物理量按照另一個物理量即控制量的變化而變化或保持恆定,一般地說如何使控制量按照給定量的變化規律變化,就是一個控制系統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作用

1. 自動控制技術的套用不僅使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
2. 自動控制使工作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率和戰鬥力,例如火炮自動跟蹤系統必須採用計算機控制才能打下高速高空飛行的飛機

3. 某些人們不能直接參與工作的場合就更離不開自動控制技術了,例如原子能的生產、火炮或飛彈的制導等等。

開環控制

裝置與被控對象之間只有順向作用
而沒有反向聯繫的控制。

比較

開環
優點 :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工作穩定,當輸入信號和擾動能預先知道時,控制效果較好。

缺點:不能自動修正被控制量的偏離,系統的元件參數變化以及外來的未知擾動對控制精度影響較大。

閉環
優點:具有自動修正被控制量出現偏離的能力,可以修正元件參數變化以及外界擾動引起的誤差,控制精度高。

類型

一.隨動系統與恆動系統
二.線性系統與非線性系統
三.連續系統與離散系統
四.單輸入輸出系統與多輸入輸出系統
五.確定性系統與不確定性系統
六.集中參數系統與分布參數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