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的營養水平作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部分,已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江澤民、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重視營養工作,改善全民營養狀況。朱鎔基總理在199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逐步改善國民營養水平和健康素質,李嵐清副總理1999年專門召開了"關於幼兒教育和青少年營養健康問題"的會議,指出科技部要支持我國的營養改善工作,國務委員吳儀在2000年召開的省、部長級會議上再次強調要重點解決兒童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我們開展了這個項目的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我國居民的營養與體質狀況,發現現存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和建議。

目前所知,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42種,歸納起來可分成六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近年來,多數學者認為膳食纖維也是一類營養素。
營養的核心是"合理"。合理營養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既要通過膳食調配提供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又要考慮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調方法,以利於各種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與利用;此外,還應避免膳食構成的比例失調,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以及在烹調過程中營養素的損失或有害物質的生成。因為這些情況都會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甚至引起代謝的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