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丘古城遺址

營丘古城遺址,位於昌樂縣馬宋鎮古城村,東臨白浪河,北接濰北平原,其它三面顧盼於低山丘嶺之間,地理環境優越,是建都立業的理想之地。

簡介

據《史記》、《漢書·地理志》、《太平寰宇記》、《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及范文瀾《中國通史綱要》等書記載,西周初年姜太公始封之齊國都城營丘即此。

歷史

姜太公在此實行了“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的富民強國政策,奠定了齊國八百年基業。春秋時期營丘改稱為緣陵,是杞國的新遷都城;西漢初年又改稱營陵,是營陵侯劉澤的都城;景帝中元二年起即為北海郡和營陵縣治所,是當時劇、劇魁、斟等二十六縣的政治經濟中心,隋唐時期恢復營丘稱謂,是營丘縣治所在地。營陵故城,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寬約1500米,殘存城牆高0.5~0.6米,牆基寬20米左右,牆體用棍夾板法夯築而成,夯層清晰。城牆的西、北兩面,中間各有一豁口,應是城門遺蹟。城內現存文物有漢隱士逄萌墓道碑、竇公渠碑等,在田間地頭、溝邊崖畔,到處可見磚瓦陶瓷碎片。據傳在距地表1.5米左右的深處,經常發現連片的鋪地方磚。採集到的文物標本有陶片、板瓦、繩紋磚、捲雲紋瓦當、青銅鏡及漢罐等。

營陵故城,作為一域之勝,歷來為當地政府和文人學士所重。明代昌樂縣令於子仁,清代著名理學大師閻循觀等,都曾到此訪古探幽,並留有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當代西北大學教授趙酈生、山東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學家張學海等,皆曾到此實地考察,並對其保護和利用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