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1年,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在發掘東古城村東一段大城北牆時,發現此城牆是修築在前期城牆的基礎之上,牆基下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灰坑。證明了齊獻公遷都前就已有舊城邑存在,後被獻公擇為都城。1973年,山東省博物館在辛店發電廠發掘清理了北朝崔氏墓地,出土的《北齊天統元年崔德墓誌》說:“自惟周楨幹,返葬營丘,因食邑如為氏”。認為齊國崔氏曾是周王朝的支柱,返葬於營丘,因食邑於崔而命氏。崔氏是齊國的望族,其家在臨淄城內且近於公宮,故齊莊公私通崔杼之妻“驟如崔氏”。其封邑崔在濟南東朝陽縣西北崔氏城(今章丘西北六十里)。墓誌說崔氏“返葬營丘”,而墓葬卻在臨淄境內被發現,“營丘”自然指臨淄而言。
歷史記載
《漢書•地理志》引《齊詩》曰:“子之營兮,遭我?(hu通乎)?之間兮”。營即營丘,?即?,也就是牛山,在今臨淄東南郊。詩中所言,營丘與牛山毗鄰。《益都縣圖志.金石志》上著錄濰縣郭氏所藏《北齊天統元年房周?(zhi通?)墓誌》(今藏煙臺市博物館):“處士房周(zhi通),字仁師。齊都益都縣營丘里人。……以大齊河清三年九月十三日卒於營丘里,天統元年十月廿四日窆(bian)於鼎足山之陽”。鼎足山在臨淄東南,牛山之東。房周?家居營丘里,而死葬臨淄鼎足山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