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燕京評花錄,是書又名《品花寶鑑》、《怡情佚史》。共六十回。作者陳林,字少逸,號采玉山人,又號石函氏,毗陵〈今江蘇常州〉人。據其《梅花夢事說》和《品花寶鑑序》,知生年約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左右,約卒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後。先後在北京和廣東西部作過幕僚。傳奇尚有《梅花夢》。本書最早為道光己酉〈1849〉刊本,首作者有序,幻中幻居士序,現藏北大和河南大學圖書館,後復刻本甚多。民國二十年左右受古書店鉛印本,又有申報館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資料叢書收錄,一九九年印刷。書敘世宦子弟梅子玉,年少英俊,專心讀書,由於本人及家教謹嚴,不染當時惡習。一日在舍中讀書,其表兄顏仲清和友史南湘來訪,談及外面風光。並出示一卷詩文,上有詩八首,分詠當時城中八位伶人的美貌和才藝,俱稱為人間少有,玉潔溫潤,子玉不信風塵中有此等冰晶之人並認為史南湘的詩有誇大之嫌,實為文人習氣。後有其父故舊之子魏聘才和其師李性全之子李元茂投梅府。聘才向子京打聽梨園之事,子玉不知。聘才告訴他自己在途中曾遇一琴官和琪官,二人皆生的如何如何。子玉想起自己在回家途中曾遇到了車上坐著三人,除了五十多歲老者外,另為兩十三、四歲的亮麗之人,他們的衣著及行旅都與聘才所說相同,因自己也曾得意其中玉神之人,經他說更是在心裡紮下了根。一日魏聘才看戲回來,與子玉說起琴官似乎是水晶放在心裡,又硬又冷,只是哭泣。子玉聞之心想如此脾氣方是上上人物。於是心兒就如同柳花飄落,搖曳到琴官身上。天寒雪大,仲清、玉恂等著童子送雪詩來,子玉作雪意、雪景、雪聲、雪色等詩以還,令二人見之,深為嘆服。
一日,子玉之母在家中宴請女客,中有玉文輝夫人陸氏及其女瓊華,瓊華年十六,其父曾托子玉父士燮代為相人。今日宴中諸姐妹都夸子玉為人貞靜,才貌皆佳,引起亮功夫人之意,自作閥閱,與子玉和瓊華說合。子玉母當即允諾。這瓊華也早聞子玉之名,且長得與琴官頗為相似,無意間在子玉書房看到子玉的詩中嵌為“瓊華”兩字,就暗用手指摳掉。子玉回來,問起此事,得知定親,大為高興。
一日仲清等引子玉飲酒,後由戲班演出。是時子玉先睹蘇蕙芳之顏聽其演唱,已覺寶月祥雲,明霞仙露,大為驚訝,悔自己曾對史南湘的詩作妄評。後琴官如同八月十五的月兒般的出場把子玉的眼光分作幾處,幾聚不攏來。這琴官曾在一夢中夢見自己落入一坑中,得一翩翩佳公子相救,公子救後走入梅樹中,樹中立結玉果,而這人就是梅子玉,雖曾遇見幾回但都是未交接得一語,今日睹梅子玉於此聽戲,唱中就將那隻波眼望著子玉溜來。惹得眾人都笑子玉。子玉也有口難辯。從此子玉就朝思暮想“貞潔自守,凜乎難犯”的杜琴言。但卻難有與琴言單獨相會的機會。一日仲清等邀子玉到怡園游觀。
這怡園本是徐子云所建,可謂當時城裡首屈一指的好去處。徐子云家九世為顯貴,雖富在身,子云卻富而不俗,貴而不驕,且厭冠裳之拘謹,與當時的名士相交往,其友中有一蕭次賢厭棄功名,無心進取但卻有滿胸玄機。子云與他交厚為之建怡園,有說不盡的妙處。子京是夜在怡園猜中琴言所制之迷。次賢以名琴相習。次賢有一相愛的名旦寶珠,生得亭亭玉立,弱不勝衣,與琴言為知已。在席中得聞子玉對琴言的真情,就和次賢共同為之作合。
雖然子云等相信自己的眼光,但還是要真正的試探子玉是否真有名士的風流操守。放在安排琴言和子玉聚首前,先以一與琴言長相頗為相似之人與之相會,留他二人獨自處於一屋。這人叫玉齡,他故意挑逗子玉,但子玉平時就不為聲色所擾,今見他如此就正言拒之並作色而欲辭別。此舉為子云和琴言等所讚賞,於是重新安排杯盞。子玉和琴言首度直接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