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層

熱層

熱層(英文:Thermosphere),亦稱熱成層、熱氣層或增溫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它位於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其頂部離地面約800km。熱層的空氣受太陽短波輻射而處於高度電離的狀態,電離層便存在於在本層之中,而極光也是在熱層頂部發生的。熱層的大氣分子吸收了因太陽的短波輻射及磁場後其電子能量增加,當中一部份進行電離,這些電離過的離子與電子形成了電離層,在熱成層的電離層,存在著E層(離地面100-120公里)、F1層(離地面170-230公里)、F2層(離地面200-500公里)(夜間融合為F層,約離地面300-500公里)三層。

層級分布

中間層頂(約85千米)至250km(在太陽寧靜期)或500km左右(太陽活動期)之間的大氣層。熱層又稱暖層。從熱層底部向上,大氣溫度迅速增加,達到溫度梯度消失時的高度,即為熱層頂。

氣候特徵

溫度

熱層頂高度隨太陽活動變化很大,通常在300~500千米之間。熱層幾乎吸收了波長短於1750埃的全部太陽紫外輻射,成為主要熱源,熱層溫度結構主要受太陽活動的支配。

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層頂溫度可達1500K,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並微帶青色的夜光雲。

大氣密度

熱層存在於離地表85公里以上的高空。在這樣的高度,剩餘的大氣氣體會根據分子量而分層。熱層的空氣極為稀薄,本層質量僅占大氣總質量的0.5%。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度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氣密度約為地面空氣的百億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氣密度只及地面密度的千億分之一,再向上空氣就更稀薄了。

電離

熱層的大氣分子吸收了因太陽的短波輻射及磁場後其電子能量增加,當中一部份進行電離,這些電離過的離子與電子形成了電離層,在熱成層的電離層,存在著E層(離地面100-120公里)、F1層(離地面170-230公里)、F2層(離地面200-500公里)(夜間融合為F層,約離地面300-500公里)三層。而因季節變化更會出現突發性E層(Es層,約離地面100公里),電離層可以反射無線電波,因此它又被人類利用進行遠距離無線電通信。

極光現象

熱層在高緯度地區因磁場而被加速的電子會順勢流入,與熱層中的大氣分子衝突繼而受到激發及電離。當那些分子復回原來狀態的時候,就會產生髮光現象。此稱為極光。

環境影響

2012年11月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刊登報告說,在大氣層分層中處於上部的熱層,其二氧化碳含量近來出現上升趨勢。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觀測到這個層次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說明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影響已經觸及大氣外圍。在101千米的高度,二氧化碳含量在以每十年23.5ppm(1ppm為一百萬分之一)的速率增長。

熱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能對這一高度範圍內的衛星造成影響。因為氣溫下降,氣體密度變低,氣體對衛星的阻力也會減小,長期作用下可能會導致衛星軌道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