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名:熊音性別:女
熊音1957年出生,母親張太淑是西壩國小的教師,父親是原宜昌師專(已併入三峽大學)的音樂教師、很有才華。熊音跟隨母親在西壩國小讀書,接著在市九中讀國中和高中,她品學兼優,非常聰明,於1975年畢業。
高中畢業後,熊音下鄉當過一段時間的知青,小說《山楂樹之戀》中的創作就與這段生活密切相關。靜秋和老三“最純潔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段時期。小說中的西村坪就是現在的夷陵區小溪塔的南村坪,嚴家河就是現在的鄢家河,江心島就是現在的西壩。
熊音的母親退休後,熊音頂職進入宜昌市九中當了幾個月的炊事員,不久便當上了國中部的語文教師,
1977年恢復高考,張義高與熊音一起參考都上了線,熊音因父親是“右派”未被錄取。1979年,熊音在宜昌電大進修英語專業。1984年,通過考試,熊音被原宜昌師專(現三峽大學)外語系錄取。1986年畢業後,熊音進入宜昌市一中任教,當年參加武漢大學研究生考試,取得入學資格。當時的市一中校長朱澤儉找她做工作,要她留校任教,熊音放棄了深造機會。第二年,熊音再次參加考試被錄取,成為武漢大學研究生班學員。上世紀90年代中期,熊音留學美國。 同學眼中的熊音:
同學韓慶華 :很害羞,男生面前不愛多說話
讀高中的時候,我是班上的體育委員,熊音也是班幹部,我們經常在一起組織活動。在我印象里,熊音就是正常的女孩子性格吧,很害羞,在男生面前不愛多說話,但是她成績相當好,組織各種文娛活動也很在行。
同學付桂榮: 很內斂,但不乏機智和幽默
我跟熊音同學,總的感覺她比較內斂,但鮮為人知的是,熊音還很幽默、機智和勇敢。
熊音是個很勤快的女孩,承擔大部分家務,每次都是她到食堂買飯菜和饅頭,也經常打開水。食堂師傅看著小姑娘很可愛但不愛說話,總想逗她幾句,讓這位漂亮的姑娘開金口。有幾次,蔡師傅想“為難”熊音,讓她說幾句外語就讓她打開水。當時我們學的是俄語,不過學得很淺顯,只會幾個單詞,想要說成句真的很難。可是這個難題並沒有難住熊音,每次蔡師傅考她,她就快速流利地說一通繞口令,語調聽起來酷似老外在說外語。蔡師傅聽後很高興,很愉快地讓她進去打開水。
娃娃朋友鍾玉(化名): 很要強,考全省第一仍不滿足
熊音一直很有才華,在同學中也很出眾,學習成績自己是不用說的。她不僅很努力,而且很善於學習,尤其是有很好的記憶力,對於一些要熟記的文章、公式總會很快就記住。上世紀80年代中期,熊音被調到宜昌市一中擔任老師,我也被市勞動局分到電訊廠工作,由於工作的地方很近便時常去看她,學校里有一台老式的電視機,跟著電視的遠程教學內容學英語占據了她當時的生活。在第一次研究生考試中,她完美地交上了全省第一的答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馬上去學校學習,而是繼續留在宜昌工作了一年。在第二年武漢大學的研究生考試中,她再一次用第一名的成績證明了自己,並被順利錄取。她的生活目標一直很明確,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她參加了托福考試,在學校的選擇上,她曾經有過猶豫,以她的成績國外很多名校都可以供她選擇,無奈都放棄了,因為當時的條件並不是很好,辭掉工作出國深造就面臨著沒有足夠的資金完成學業,甚至是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的困境。“一定要考到有獎學金的學校”是她的目標,她最終選擇的也是這樣的一所學校。同學廖敏克: 很有才,會唱歌會跳舞還會拉手風琴
我一直覺得熊音比男孩還能幹。有的人優秀吧,還就是某一方面優秀,熊音是樣樣都行。學習成績科科都是名列前茅,這就算了,還有體育、文藝她也厲害。我經常看到熊音放學就去打排球呀、學手風琴什麼的,感覺她是邊玩邊學,但又什麼都學得好。聽說,她結婚很晚,丈夫是她的大學同學。
班主任(何成秀)眼中的熊音: 天資聰慧 品學兼優 小說只有少量情節虛構
我跟熊音的媽媽是同事,所以差不多是看著熊音長大的。如果讓我來評價她,那可以用天資聰慧、多才多藝、品學兼優來形容。
《山楂樹之戀》的小說我看了大部分,其中很多內容都是真實的。但文學創作嘛,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還是有些虛構的成分。但那個文筆,讓你一看就感覺是熊音的日記,是熊音的風格和水平。至於熊音的這段戀情,我當時是老師,她當然不會跟我講。但每個人都經歷過那個年歲,年少時那種微妙的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說起來我跟熊音還有另一段淵源。熊音高中畢業後,先是在學校當炊事員,後來又到國小當老師,我的女兒就是在她班上。熊音帶學生時也很注意。我女兒原本有些內向,在她班上,學打排球、唱歌,後來樣樣都不錯。後來我就調離了九中,熊音也出國有她的發展。
後在美國攻讀統計與計算機學位
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被稱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它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1975年前後,18歲的主人公靜秋因家庭成分不好而自卑懂事,軍區司令員兒子“老三”孫建新卻給了靜秋無私的鼓勵和幫助。他等著靜秋畢業,等著靜秋工作,等著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卻得了白血病去世,長眠在村邊那棵開滿紅花的山楂樹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老三這句遺言讓許多人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