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zhǔ bái shí

解釋:舊傳神仙﹑方士燒煮白石為糧,後因借為道家修煉的典實。
典源
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時,已二千歲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間之樂,其所據行者,正以交接之道為主,而金液之藥為上也。初以居貧,不能得藥,乃養羊牧豬。十數年間,約衣節用,置貨萬金,乃大買藥服之。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亦食脯飲酒,亦食穀食。日行三四百里,視之色如四十許人。性好朝拜事神,好讀幽經及太素傳。彭祖問之曰:「何不服升天之藥?」答曰:「天上復能樂比人間乎?但莫使老死耳。天上多至尊,相奉事,更苦於人間。」故時人呼白石先生為隱遁仙人。以其不汲汲於升天為仙官,亦猶不求聞達者也。
釋義
舊傳神仙、方士燒煮白石為糧,後因借為道家修煉的典實。 晉葛洪《神仙傳·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 亦省作“ 煮石 ”。
同源典故
仙煮白石 折白石 根石同煮 煎白石 煮白石 煮石 煮石吃 煮石方 白石仙翁 白石先生 白石和泉煮 白石煮 白石飛仙 石似臨邛芋 鐺白石 餐白石
示例
唐 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南朝 梁 庾肩吾《東宮玉帳山銘》:“煮石初爛,燒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韻贈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隨緣。”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司空曙 | 送曲山人之衡州 | 白石先生眉發光,已分甜雪飲紅漿。 |
孟郊 | 懷南嶽隱士之二 | 餅不煮石吃,眉應似髮長。 |
張蠙 | 華陽道者 | 惟餐白石過白日,擬騎青竹上青冥。 |
李郢 | 秦處士移家富春發樟亭懷寄 | 仙翁白石高歌調,無復松齋半夜聽。 |
殷堯恭 | 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 | 玄都開秘籙,白石禮先生。 |
皇甫冉 | 送張道士歸茅山謁李尊師 | 嘗以素書傳弟子,還因白石號先生。 |
貫休 | 古意九首之九 | 種薤煮白石,旨趣如嬰兒。 |
賈島 | 山中道士 | 白石通宵煮,寒泉盡日舂。 |
賈島 | 題魚尊師院 | 夜煎白石平明吃,不擬教人哭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