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蛀莖蛾

煙蛀莖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麥蛾科。屬東洋、澳洲、非洲和古北區共有種。見於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安徽、陝西等省。以幼蟲危害菸草,以大田旺長期煙株受害嚴重。旺長期後,煙株組織木質化程度提高,受害減輕。初孵幼蟲在菸葉上蛀食葉肉,受害葉片上、下表皮間形成潛痕。侵害葉脈,使葉片皺縮、扭曲。受害煙株生長緩慢,新葉簇生,植株矮小,嚴重影響菸葉產量和重量。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煙蛀莖蛾

稻綠蝽成蟲形態圖稻綠蝽成蟲形態圖

拉丁學名:ScrobipalpaheliopaLower
別稱:菸草麥蛾菸草蛾菸草癭蛾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麥蛾科Gelechiidae
分布區域: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斐濟越南緬甸以色列

形態識別

成蟲
體長7~8mm,翅展13~15mm。體灰褐色或黃褐色;複眼黑褐色,圓形;頭頂有毛簇;觸角絲狀,灰色;下唇須3節,向上彎曲高過頭部,端節尖銳;前翅披針形,銅紅色、棕褐色或灰棕色,無斑,翅上被有黑褐色鱗片,翅外緣和後緣均有長緣毛。後翅菜刀狀,灰褐色,較前翅寬大,頂角突出,翅緣亦有長毛;足的脛節以下黑白相間,較明顯,跗節5節,具2爪。

..

長橢圓形,長0.5mm,寬0.3mm,表面有粗糙皺紋。初產時乳白色微帶青色,後變為黃色,孵化前可見一黑點;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0~13mm,體色依蟲齡不同而異。初齡幼蟲多為灰綠色,後變為白色或黃白色。成長幼蟲多為乳白色,頭部棕褐色,前胸背板及胸足黃褐色,腹部體壁多皺紋,臀板褐色或黃褐色;腹足趾鉤單序環形,趾鉤數15~16個,臀足趾鉤單序橫帶,趾鉤數8~9個;

蛹紡錘形,棕色,長5~8mm,寬約2mm。額唇基線明顯,中央向前突出成圓形,下顎長約超過翅芽的一半;臀棘小,鉤齒狀,兩側生有尖端彎曲的剛毛。雄蛹尾端尖銳。

生活史及習性

湖南年發生4~5代,江西5代,廣東粵西、廣西柳州6~7代,貴州(遵義、貴定、金沙、息烽、織金)3~4代,雲南建水4~5代。多以幼蟲或蛹在煙茬、煙稈和菸草殘株內越冬,成蟲和卵也可越冬。無滯育現象,冬季天氣溫暖時,幼蟲仍會在未腐爛的煙稈髓部及皮層處活動、取食。冬季也有一些老熟幼蟲化蛹並羽化,但有霜凍時,羽化的成蟲會死亡。
在貴州,第一代主要為害早煙。第一代發生時,大田菸草多數處於緩苗至團棵期,所以被害後損失較大。二代發生時,大田受害菸草有兩大類:一類是已進入旺長乃至成熟期的早煙,另一類是處於生長前期的中、晚煙,其中對後者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三代發生時,菸草採收逐漸結束,幼蟲主要在煙莖髓部和側芽蛀食,對菸葉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小。第四代發生於9月中旬,10月中、下旬幼蟲和蛹進入越冬狀態。大田中第三、四代世代重疊,不易區分。年生活史參見表9-27。
在貴州織金,第一代發生於4~6月,主要為害煙苗,是防治的關鍵期。第二、三、四代分別見於6月下旬~8月初、8月中~9月、9月下旬,以末代幼蟲和蛹越冬。世代重疊明顯。在貴州,二十世紀90年代以前受害株率一般為10%~40%,4月上中旬移栽的菸草受害尤重,如1986、1987年,金沙煙田煙株受害率高達90%,黔西縣部分煙田煙株全部被毀,遵義、開陽、修文、息烽等地的煙株受害率多在60%。但20世紀90年代煙田有蟲株率及被害株率大都在1%以下。

防治方法

菸草採收結束後,及時而徹底地處理煙秸並翻耕煙田。
②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採用網罩或漂浮育苗阻止蛀莖蛾為害。拔除苗床上的有蟲苗。
③成蟲發生和產卵盛期噴灑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90%萬靈粉3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葉面噴霧。如幼蟲潛入莖部出現腫大,可用40%敵敵畏1000倍液,用注射器注入腫大部位可有效殺滅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