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墨煙臺前村
村莊由來
1959年興建石棚水庫時,張家土橋頭、秦家土橋頭各有部分遷此地建立新村,因在煙臺嶺之前,故稱煙臺前。
政區人口
即墨市環秀街道轄村。在三里莊西2公里處。全村有耕地面積15畝。2006年,全村共有48戶,總人口為137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59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3噸,經濟總收入為9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4570元。
2.膠南煙臺前村
山東省青島膠南市隱珠鎮煙臺前村
煙臺前村地處城區東部,位於市行政機關辦公中心南1公里處,膠南經濟開發區管委東南1公里處,東臨濱海大道,西靠北京路,南至海濱大道,北至海王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
據傳,清代順治年間,葛姓從黃山經濟區沙溝村遷至此地立村,因此地有一古代烽火台,居住地又在其前側,故名煙臺前。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清代宣統年間就稱煙臺前。該村現有156戶487人,除葛姓外,尚有孫姓、宗姓、杜姓、李姓、王姓、馬姓、崔姓等少數居民。 煙臺前村歷史上依靠種地和海上捕撈為生,土地貧瘠,生產方式原始。解放後,煙臺前村的漁業和農業有了較大發展,實現了以漁促農、以農養漁,溫飽問題得以解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村民更新觀念,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到發展第三產業,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經濟強村之路。2004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5597元,工業總產值8209萬元,工業銷售收入5949萬元,工商稅收完成24.9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斷提高,農村合作醫療、老年人生活補助、中小學生助學金、獨生子女獎勵兌現得到全面落實,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機製得到逐步完善,依法辦事的能力不斷增強,村民遵紀守法,村莊治安狀況明顯好轉,街道衛生潔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該村多次被膠南市評為“文明村莊”,被青島市愛委會評為“衛生村莊”,被開發區管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3、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街道辦事處煙臺前村
煙臺前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2公里,南臨金沙灘,北臨薛家島灣,現有耕地690畝,苗圃20畝,村民821戶,2562人,是薛家島街道辦事處第一大村。現今該村以房地產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821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212萬元,人均純收入6244元。
明朝為防禦倭寇,在村北山上修有烽火台,明朝中期薛姓五甲人由薛家島村遷來煙臺山前定居,繁衍成村,故名煙臺前村。
煙臺前村有豐富的水產和旅遊資源,有馳名中外的“亞洲第一灘”——金沙灘。改革開放後,這裡的漁業、旅遊業和房地產業迅速崛起,各行業發展迅猛異常。薛家島1984年被定為青島旅遊開發區,1994年被山東省命名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金沙灘景區為重要旅遊景點,每年的中國青島金沙灘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辦。煙臺前村南臨一望無際的滔滔黃海,北臨風平浪靜的膠州灣,具有從事漁業的自然優勢。漁業以遠洋捕撈,海水養殖以扇貝、海參、鮑魚、網箱養魚為主,旅遊以度假、商業和飲食服務為主;企業以建築和房地產開發為主,集體、民營經濟發展迅速。1998年擁有國際盛名的南洋學校落戶該村,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學院基地落戶金沙灘畔,2004年5月4日美國好萊塢影視媒體也到該村選址舉辦世界電影論壇,極大的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二十世紀90年代投資為村民安裝了自來水,硬化了村中心道路,安裝了路燈,綠化了街道,美化了環境。閉路電視普及到了家家戶戶。小轎車也進入農戶,小康之家比比皆是。90年代中期建設的商住樓區已成規模。
1996年,村里制定了《村規民約》,設立了三好學生獎、高考錄取獎等獎項。從2001年起,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補助生活費360元,尚未參加養老保險的老人,每年補助生活費720元。全村都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現在的煙臺前村青少年向學,中年人勤懇力作,老年人其樂融融,一個理想的小康式的現代化城區村落即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