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焦山望松寥山
石壁望松寥⑴, 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⑵, 駕天作長橋。
仙人如愛我, 舉手來相招。
詞語注釋
⑴松寥:松寥山,位於長江邊。
⑵安:疑問詞,哪裡,怎么。
白話譯文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遙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藍的雲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為凌空的長橋,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愛惜我,就對我招招手吧,讓咱們一起去翱翔。
作品鑑賞
山雖然矮小,但由於聳立在長江上,看起來也變高了。“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彩,一作“采”。“駕”,似乎應是“架”,或許是後人抄錄有誤。最後,詩人展開了更加豐富又大膽的幻想:“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李白成天就想成仙,他被當時的人稱為“謫仙人”,認為他是上天下凡的仙人,總有一天要回去的。如果說這首詩是成功的,那么很大程度是由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來的幻想逐步遞進決定的。三闋詩一層比一層加大了幻想成分。使讀者逐步擺脫了狹窄的天地,希望看到或部分看到了廣闊無垠、瑰麗無比的世界。以此加強詩的藝術感染力。詩人的幻想,使讀者隨著他的筆端,展開幻想,擺脫實景的拘泥,進入了廣闊無垠的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詩的思想內容。詩人企盼要求有一個寬鬆的自由發展的環境。詩人不僅靠理智,而且靠幻想和激情,寫出了好詩。
從此詩中的實景來看,詩人心情開朗,感情熱烈,雄奇奔放的筆調和瑰麗絢爛的詩句,浪漫主義的詩風已趨於成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出生於中亞碎葉城(吉爾吉斯境內,唐屬安西護都府),5歲隨父入蜀,25歲出蜀遠遊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時代背景
從詩中的實景來看,詩人心情開朗,感情熱烈,雄奇奔放的筆調和瑰麗絢爛的詩句,浪漫主義的詩風已趨於成熟。很顯然,《焦山望松寥山》與他745年下吳越所作《夢遊天姥吟留別》時的精神狀態是不大一樣的。再者,焦山望松寥山之處,如今的道路是經修繕,也是不十分好行,何況1270餘年前的焦山,肯定更是路途難行。20多歲的人,涉水翻山去看江中一小山可能性較大。而且,年輕詩人,在客觀的事實面前,主觀想像豐富。安史之亂後,李白因受牽連被判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後,常在洞庭、金陵之間遊覽山水,那時按古時人的壽命衡量,此時李白已算是中年以上了,要渡江攀登焦山,北望松寥夷山可能性較小。因此,推斷《焦山望松寥山》詩的寫作時間是在詩人年輕時寫的。當不算武斷。
作品意義
《焦山望松寥山》,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千餘年前的焦山北面,可能沒有灘涂,而且沒有上山登高的百十步台階。“石壁望松寥”是實景。“宛然在碧霄”,是半實半虛的描述。“安得五采虹”,“駕天作長橋”。怎么能得到五彩的虹,“采”應是彩,也許是現代人把“彩”簡化了。“駕天作長橋”的“駕”,似乎應是“架”,不知是後人抄錄有誤呢,還是詩人另有別意呢?最後,詩人展開了更加豐富又大膽的幻想:“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詩人的幻想,使我們隨著他的筆端,散發我們的思維。
作品地點現狀
在焦山東北長江中,有兩座小山,均屬焦山余脈。據史料記載,唐時此山叫松寥夷山,又稱瘞鶴山(海拔12.1米)。另一座叫夷山,又叫小焦山、海門山或鷹山(海拔23.5米)。因山四周均是絕壁懸崖,人跡難到,成了鷹、鷗、鸛等的棲身之地。兩山分峙江中,古稱海門。古時,鎮江往東即入東海,焦山一帶是江海相連。隨著時光的流逝,滄海桑田的變遷,後來才使焦山以東淤起平原,此山也陷入了灘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