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古炮台

焦山古炮台

焦山炮台位於江蘇鎮江市焦山東麓,八座炮台成馬蹄形排列,炮口面對大江。由於焦山扼守著長江的咽喉地帶,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焦山炮台是我國抗英反帝鬥爭的重要遺蹟,同時亦是鎮江人民浴血禦敵,狠狠打擊外國侵略者的鐵證。

基本信息

炮台簡介

焦山古炮台焦山古炮台
江蘇鎮江市焦山東麓,樹林茂密,怪石嶙峋,八座炮台成馬蹄形排列,炮口面對大江,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由於焦山扼守著長江的咽喉地帶,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愛國名將韓世忠率領將土數千駐紮焦山,堵擊金兵。

德柘元年(1275),宋、元大軍在焦山一帶的江面上激戰,出現過“焦圃險要屯包港,宋興亡戰夾灘”的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近代焦山流傳著更多的浴血禦敵、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回眸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為了加強長江下游的防務,決定修建焦山炮台,與圃山、象山、江都都天廟三處炮台略成犄角之勢,以守衛焦山及長江航道。據鎮江史料記載;焦山炮台是用質優的材料和方石為基,以黃土、石灰、細沙配糯米汁搗拌成三合土,分層夯實,表面塗有黑色保護劑,整個炮台是呈暗堡式,炮台內分設60(X)--8000斤重的大炮。每個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彈藥庫,另一座大彈藥庫在炮壘南端門外偏西處。整體都用三合土分層澆灌形成,異常堅固。抗日戰爭時,炮台為日軍摧毀。現存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42年7月21日,英侵略者發動了揚子江戰役,直逼鎮江和南京。英侵略軍侵入長江,曾遭到圃山和焦山炮台守軍英勇的抵抗和沉重的打擊。在副都統海齡率領青州兵和旗兵奮力抵抗,面對80餘艘敵艦,猛烈炮擊,但因寡不敵眾,炮台失守,守山軍民1500多人全部捐軀,海齡也自焚殉國。英軍攻陷鎮江時,軍民奮勇作戰,殊死抵抗,英勇的悲壯鬥爭,引起了革命導師恩格斯的熱情讚揚,他在《英人對華新遠征》一文中稱頌道:“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遭到同樣(鎮江)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

意義

焦山炮台是我國抗英反帝鬥爭的重要遺蹟,同時亦是鎮江人民浴血禦敵,狠狠打擊外國侵略者的鐵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