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老戲館弄

因兩家戲院相鄰,又都演京劇,人稱慶仙戲園為老戲館,聚奎戲園為新戲館。 到了1916年,慶仙戲園由沈某繼業,改稱景華京戲園,聚奎戲園改為景先京戲園。 1919年,景華京戲園改名慶升戲園,老闆為吳正榮,綽號沙殼子。

介紹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無錫到上海火車開通後,交通便利,吉祥橋一帶開始熱鬧起來。在吉祥橋北面的通運路上,有一條通往外黃泥橋的里弄,長約160米,寬不足4米。弄不大,卻甚有名氣,它就是老戲館弄。

定名

老戲館弄顧名思義與戲館有關。清末,京劇在江南已很時興。無錫一些有錢人經常乘火車去上海看戲。有個叫吳復明的,看到這一情況,於光緒三十二年,在北后街搭一蘆席棚和戲台,可容納500多人,稱慶仙戲園,是為無錫第一家戲園。光緒三十三年,宜興人萬某集資在慶仙戲園附近開設聚奎戲園。因兩家戲院相鄰,又都演京劇,人稱慶仙戲園為老戲館,聚奎戲園為新戲館。

歷史

戲園創辦時演出不固定,常常時斷時續。到了1916年,慶仙戲園由沈某繼業,改稱景華京戲園,聚奎戲園改為景先京戲園。1919年,景華京戲園改名慶升戲園,老闆為吳正榮,綽號沙殼子。吳在清末就任縣衙捕快頭目,民國時長期任水警隊長和縣政府政務警長。這期間,兩家戲院競爭激烈,各請名角來無錫演出,來錫演出的先後有藍月春、劉漢培、筱雲霞、荀慧生、蓋叫天、馮子和、郭蝶仙等。戲園名氣隨名角也越來越響。到了20年代末,無錫就只有慶升、天聲、聚樂第一台3家戲院了。景先已關閉,慶升也遷至東新路上。儘管政府當局一度使用的是喜春街地名,但人們仍稱慶升戲園原來所在的里弄為老戲館弄。直到無錫解放後,人民政府根據民眾的意願和習慣,於1950年更換舊門牌時,正式將喜春街改為老戲館弄,一直延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