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嵩山

無錫嵩山

無錫嵩山,位於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嵩山村,山上有一寺,名嵩山禪寺。 南朝後始見記載,別稱少孤山。

嵩山為南北走向,海(?),(今石節山),,西沿錫東大道,南靠嵩山一路。山體以石灰岩為主,山上的樹主要為松,大多數為近代栽種,山上野生麥莓(覆盆子)極多。山體因開採石灰岩青石而留下多處洞窪。元代《無錫縣誌》中記載,無錫嵩山又名少孤山。

嵩山寺的老建築 嵩山寺的老建築
嵩山上採石留下的坑窪 嵩山上採石留下的坑窪

據史籍記載,無錫嵩山寺創立於南朝蕭梁年間(公元502-557年),其得名於創始人西域嵩頭陀和達摩,禪院初名“雙林寺”,而寺所在小山則因嵩頭陀而得名為“嵩”。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一個法號物外的和尚,見寺院久廢,於舊址創立“觀音禪院”。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當地人楊得彝舍地興剎,古寺煥然,號稱寺房五千,名景八處,香火郁盛,曾有登高詩讚曰:“寺開丹幛里,人坐碧雲間,箇中堪避世,何用買山錢”。明宣德八年(1433年)至道和尚傳徒弟淨安得敕賜《嵩山禪寺》額,香火益盛,名列叢林之首。

古寺原有大鐘,系嵩頭陀親制,聲聞五十餘里。可惜嘉靖年間,當地邑令找來一個鐵鐘,把古鐘換走。

清康熙元年,僧超果重修。乾隆六年,嗣法,際旭建鐘樓於東隅;四十九

2013年新修的大雄寶殿 2013年新修的大雄寶殿

年,朗悟重修。嘉慶元年,遭火;七年,瑞日募捐重建。以後歲傾月圮,至抗戰時期,只剩大雄寶殿為我江抗軍及民主政府的活動場所。

2008年,無錫當地政府拔地100畝,計畫依山傍水修復古剎,周邊是綠化植物園,以形成“三夏自生寒,九冬亦見翠”之古有環境。

我國以嵩山為山名的有河南登封的嵩山,浙江義烏的嵩山和江蘇無錫的嵩山。三處嵩山,都與佛教東來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