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居古柴桑──九江縣縣城,依廬山,傍長江,與淨土宗法祥地東林寺相接,與東晉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祠毗鄰,水、陸、空交通便利,乃都市聖境。 無量壽寺,原名定名寺,據清同治十一年修《德化縣誌》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晉西元四一二年乃淨土宗慧遠祖。無量壽寺有常住僧人20名。在常福法師的主持下,制定了寺院叢林制度、常住財會制度,完善了執事、共住、念佛堂等規約,各項管理有章可循,弘法護法活動如火如荼,遊人香客絡繹不絕。

簡介

無量壽寺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座落在風景如畫、秀麗巍峨的廬山西北麓,此地群山拱翠,松竹掩映,塘開明鏡,曲徑通幽;道場列為江西省對外開放重點寺院,也是九江縣佛教協會所在地。

無量壽寺原名定明寺,亦稱定名寺,是蓮宗初祖東晉慧遠大師開創的道場,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據九江《嘉靖府志》、《九江縣誌》和《江西佛教史》等文獻記載:定明寺原址在甘泉鄉,即今九江縣黃老門鄉青崗村,東晉太元間慧遠大師開創,因年代久遠,屢有毀圮。元至正初僧定乘復興,壬辰(公元1352年)兵火毀,明宣德年間僧慧湛、成化年間僧性瓊相繼再造,清順治初僧容谷重建。民國寺占地約4畝,寺宇一進兩重,殿堂佛像遠勝前朝,信眾絡繹,香火頗旺。建國後,定明寺因歷史原因逐漸衰落。改革開放,聖教重興。公元1999年,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經九江縣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復定明寺淨土道場,廣大信眾前往東林,誠請東林寺監院釋常福法師來寺住持,法師慨嘆原址地理所限,遂將寺遷至九江縣沙河鎮淵明公園後山,改定明寺為無量壽寺,以期契合淨宗本意。

建寺之初,規劃已出,2000年4月念佛堂動工,相繼2004年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2007年天王殿竣工,至今十年,無量壽寺已建成包括山門、蓮池、鐘鼓樓、地藏殿、觀音殿、念佛堂、祖師殿、齋堂、講經堂、般舟堂、圖書館、僧寮和居士樓等初具規模的十方叢林,巍峨莊嚴的千人念佛堂也將於2010年10月奠基動工。

無量壽寺現住僧眾30餘人。住持常福法師少年即於東林寺出家,從侍奉果一上人身邊做侍者,直到擔任東林寺監院,在東林寺十年的精進修行中八年夜不倒單。但總嘆生死大事未了,96年遂決定離開東林,十方參學。常福法師一直誠信淨土,勤念彌陀,持奉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為了宣揚三經一論,弘揚淨土宗思想,更為不負廣大檀越鼎力護持及出資出力相助,藉此種種因緣,故重建定明寺,更名為今天的無量壽寺。常福法師以重興淨土道場為己任,繼承慧遠大師之遺風,再結蓮社,倡導五時念佛,廣弘淨土法門,導引廣大信眾,皈心極樂。合寺大眾堅持以戒為師,秉承祖師清規,制定和完善了寺院的各項規約,形成了學修一體、解行相應的六和道場。

法脈傳承

慧遠大師

釋慧遠(公元334—416年),晉代著名高僧。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代縣)人,精通六經及老、莊之學。年二十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悟而出家,以弘法為己任。後入廬山,喜其清幽,遂結茅為舍,講《涅槃經》,刺史桓伊推崇,奏立佛寺,感雷雨運木以建東林寺,乃集123人建齋立寺,鑿池種蓮,結白蓮社,首創六時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中國蓮宗之始。遠公住山三十餘年,雖帝詔亦不出,聞鳩摩羅什入關,即修書問道共商疑難,互證心得,道風遐播,群賢皆趨,東林寺遂為南方佛教中心,與北方長安鳩摩羅什之逍遙園遙為呼應。義熙十二年,睹佛再現,端坐入滅,年寺八十有三。葬山之西嶺,累石為塔,謝靈運撰銘志之。

果一上人

果一上人,俗姓劉,湖北省松滋縣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生。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春,至湖北梁山觀音禪寺,依聖觀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果一,號道心。同年秋,在湖北枝江縣聖壽寺,依妙禮和尚受具足戒。

1953年,果一上人追隨虛雲老和尚恢復雲居山真如禪寺,被老和尚請為監院.兼知客。1961年周恩來總理視察廬山,指示恢復東林寺,廬山管理局力請果一上人重建東林寺。文革期間寺院被毀,1978年,文革結束後,果一上人應政府請再次重修東林寺,至1993年大部分建築完工,基本形成規模。

果一上人致力於寺院建設的同時,極重視弘法事業的開展。於1991年發起成立“淨土宗文化研究學會”,創辦《淨土》雜誌;1992年,創辦江西佛學院;1993年,他生前最後一傳戒,戒子達千餘人之多。

果一上人晚年,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暨九江市佛教協會會長;江西省暨九江市政協常務委員等職務。1994年3月6日,果一上人在弟子念佛聲中示寂,世壽七十三歲,僧臘、戒臘五十年。

常福法師

常福法師,俗姓張,安徽省樅陽縣人,生於1966年8月。法師自幼信佛,1987年春至廬山東林寺,依上果下一老和尚剃度出家,木工勞作,打造寺廟桌凳窗櫃,細心勤懇,老實本分,出家以來一直親近上果下一老和尚,在念佛堂執事,守心念佛,諷誦《華嚴》。1988年9月在雲居山真如寺受具足戒。

1991年,深受虛雲老和尚感召,得聞宣化上人開示,發心誦《楞嚴經》。復感修行之艱苦,成就非一朝一夕,發願效習祖師大德,一直堅持夜不倒單、過午不食,堅韌苦行。同年5月,為報父母恩,三步一拜朝禮九華,歷時兩月有餘。期間見諸瑞相,道心倍增,決志跟隨果公上人,重宣淨土,振興淨宗祖庭。法師在東林寺一直任老和尚侍者,並先後任侍者、衣缽、維那、僧值、知客等執事。

1993年冬月除夕之夜,在果公帶領下,率東林寺、西林寺兩序大眾在阿彌陀佛聖像前發願,修建四十八米高阿彌陀佛接引聖像,彰顯彌陀弘願功德。94年果公圓寂後,兩序大眾推選法師為東林寺監院,法師不負眾望,繼承果公遺志,荷擔如來家業,繼續東林寺未完成的建寺工程,佛學院、流通處、方丈室相繼動工並順利落成。期間併兼任江西省佛學院常務副院長,不遺餘力宣揚淨土,廣弘正法。94年在政府協助下,到浙江國清寺下方塔院茅棚禮請上傳下印大和尚來東林寺主持事務。

1996年,法師深感生死未了,悲心切切,於元月力辭東林寺重職,十方參學,遍訪名山。冬季到印光大師道場打精進佛七,頗會佛心。97年春,步行朝禮山西五台山,歷時兩月有餘,並在五台山結夏安居,期間遇德圓、德光法師宣淨土思想,辨明了現代所謂的自力、他力、半自力、半他力觀點的一貫邊見,倡明了印光大師淨土法門至頓至圓,不可思不可議的甚深了義,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藕益大師全他力即自力的不二法門,甚深顯露佛言祖語。法師頓悟般若,趨入菩提,會通佛心,身心俱安,下山後決心閉關,盡心思維。同年,到終南山安住清涼茅棚,閉關念佛,思維名號功德,徹底排除自力、他力、半自力、半他力的相對錯誤觀點,如一盞明燈照破黑暗,忽現法界光明一體印十方眾生了無可得。後下山前往甘肅祁連山,與德圓、德光法師會合,住觀音洞,棲身安住,靜修佛號。九月,因弟重病趕回九江,在九江妙智鎮佛華寺住茅棚,種地念佛,逢人倡佛,無人則寂,安住彌陀名號功德。法師以宣揚名號廣結善緣,漸多信士慕名而至,聽聞彌陀,得法安心,紛紛請求在九江一帶建立道場弘揚彌陀。

1999年秋,應九江縣政府及廣大信眾邀請,重建遠公開闢之定名寺,即今無量壽寺。法師嚴持戒律,深入大乘,安住般若,修學並重,歸心淨土,生活簡樸,禪淨匯通,唯宣彌陀,念念俱慚,而常住佛心。在祁連山永昌縣五佛寺後山打坐時,在禪定中親見地獄境相,深感因果毫釐不爽;親聞諸大德勸導念佛,醍醐灌頂;常坐不臥,親受禪悅,身境具靜清虛境界;在無量壽寺各次佛七開講三經一論,念念歡喜。堅定對念佛往生具金剛信心。

法師自住持無量壽寺以來,建立僧團雁行有序,導俗化眾廣結佛緣。多年以來,一向唯倡念佛,不搞經懺,不求名利;孤身於茫茫苦海中,尋找真信實願念佛之人,召喚苦難中佛陀的孩子回歸淨土。法師應邀到各地弘法,十餘年間,前來跟隨念佛者日漸增勝。

歷史沿革

無量壽寺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位於廬山西麓,淵明故里,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之處。2000年,常福法師應九江縣眾信士之禮請,駐錫於此,不辭辛苦,披星戴月,斬荊除棘,興建梵宇,歷經十餘載,而成規模。

1998年,常福法師在政府和廣大信眾邀請下恢復重建定名寺,因舊址荒廢,法師帶領大眾在舊址附近重新選址。

1999年春,在珠海鄭艷玲等居士、九江縣呂菊桂等居士強力推動下,尋找到廬山北麓沿東林山脈而下一塊二龍戲珠之寶地。其夜,法師得一奇夢,空中飛龍盤鏇,異相無比殊勝,遂定於此重建寶寺,並更名為無量壽寺。

2000年5月9日,無量壽寺奠基動工,在統戰部領導熱心幫助下,邀請到上一下誠大和尚前來參加奠基法會,主持奠基儀式。

2000年十月,念佛堂與僧寮綜合樓落成,上下兩層,600平方,資金全部由信眾發心籌集。自此,安僧念佛,廣開念佛大門,四方信眾紛迭而至。法師帶領大眾聞法念佛,傳授菩薩戒,全宣佛力,力弘淨土。信眾日盛,檀越紛紛主動發心,籌建大雄寶殿。

2000年12月12日,無量壽寺傳授第一屆在家菩薩戒,自此以後,每年兩屆成為慣例。

2001年10月5日,無量壽寺大雄寶殿奠基動工。

2002年6月23日,大雄寶殿上樑,工程由中國大冶仿古建築公司設計建設,古風古樸,佛像由大冶設計師彭家興精心塑造。在來自四面八方的居士熱心推動下,大雄寶殿於2004年11月9日順利落成,並舉行佛像開光法會。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和統戰部領導,省內外各大寺院住持及5000多信眾前來參加落成典禮及開光法會。開光之際,廣東吳偉覺先生捐贈佛陀舍利永久供奉於無量壽寺。上傳下印大和尚賜墨“無量光壽”。

2003年10月,九江縣佛教協會成立,無量壽寺設為縣佛教協會會址,常福法師當選為佛教協會會長。

2005年元月,南昌陳紀珍居士出資迎請緬甸玉佛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來寺供養;李桂芳居士出資迎請緬甸玉佛釋迦牟尼佛來寺供養。

2005年9月11日,深圳馮志明先生捐資天王殿,無量壽寺天王殿奠基,鐘鼓樓上樑。同年10月,吳忠平先生捐資修建寺前一條兩公里水泥公路。在11月,集齋堂、僧寮、客堂於一體的綜合樓竣工,掛起鍾板,制定叢林規約,僧眾開始晨鐘暮鼓的正規叢林生活。
2007年6月,天王殿落成,般舟堂動土並於同年11月落成。同年8月,修建蓮池,即放生池。9月,無量壽寺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寺院。同年底,山門破土動工,並於2008年6月建成。

2009年8月,祖師殿、圖書館、僧寮綜合樓奠基動工,2010年8月竣工。

2009年,廣東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莫各伯先生、廣州市書法家陳君鈺女士、阮東屏女士為無量壽寺獻墨書寫對聯。

2010年10月3日,千人念佛堂奠基動工,無量壽寺舉辦建寺十周年暨千人念佛堂奠基法會。

2011年10月2日,千人念佛堂落成,無量壽寺舉辦了千人念佛堂上樑慶典法會。

2014年10月2日,無量壽殿落成。諸山長老應邀參加了大殿落成法會。十方信眾雲集無量壽寺,同沾法喜。戒成大和尚為無量壽寺臥佛開光。

人文歷史

無量壽寺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是蓮宗初祖慧遠法師在東晉時期開創的道場,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根據九江《嘉靖府志》、《九江縣誌》和《江西佛教史》等歷史文獻記載;定明寺在甘泉鄉,即九江縣黃老門鄉青崗村。東晉太元間慧遠開創。因年代久遠,屢有毀圮。元至正年間僧定乘復興。壬辰(公元1352年)兵火毀,明宣德年間僧慧湛,成化年間僧性瓊相繼再作。清順治初僧容谷重建。民國時期寺區占地約4畝,寺宇一進兩重,前後均有佛殿,供奉觀音和韋陀菩薩。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廟會香客頗多,熱鬧非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定明寺法緣不具,逐漸衰落。從1999年8月開始,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宗教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該寺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逐步恢復和重建了三項主體建築工程,塑造了三堂佛像,完善了六處配套設施,購置了主要法物法器。

大事年表

東晉太元年間,慧遠大師創建定明寺,為有史可查的淨土祖庭之一。

元朝至正初年,定乘法師復興定明寺,壬辰(1352年)寺院遭兵火焚毀。

明朝宣德年間,慧湛法師重建定明寺。

明朝成化年間,性瓊法師再度復興定明寺。

清朝順治初年,容谷法師重建定明寺。

1952年,寺舍被拆廢。

1999年,常福法師恢復寺院建設,更名為無量壽寺。

2000年5月9日,無量壽寺奠基動工,上一下誠大和尚主法。

2000年12月12日,無量壽寺傳授第一屆在家菩薩戒,以後每年兩屆。

2001年10月5日,無量壽寺大雄寶殿奠基動工。

2002年6月23日,無量壽寺大雄寶殿上樑。

2003年10月,九江縣佛教協會成立,無量壽寺設為佛教協會會址。

2004年11月9日,無量壽寺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

2005年9月11日,無量壽寺天王殿奠基,鐘鼓樓上樑。

2005年10月,修建了從無量壽寺到陶淵明紀念館路口的水泥公路。

2007年6月,天王殿落成,居士樓動土。

2007年9月,無量壽寺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寺院”。

2009年8月,祖師殿、圖書館奠基動土,2010年8月竣工。

2010年10月3日,千人念佛堂、臥佛殿、藏經樓奠基。

2010年10月3日,無量壽寺舉辦建寺十周年紀念法會。

2011年10月2日,千人念佛堂落成,無量壽寺舉辦千人念佛堂上樑慶典法會。

2014年10月2日,無量壽殿落成。戒成大和尚為無量壽寺臥佛開光。

寺院建築

念佛堂

又稱講堂。這是佛教寺院中宣講佛法皈依集會的地方,建築面積600平方米,2000年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聖誕日奠基,一年後竣工交付使用。此建築為四面起坡的歇山式樓房,九根紅漆立柱,框架結構,屋檐四角翹起,硫琉瓦蓋頂,瓷磚地面,上下兩層,共18間。其中下層,一間為西方三聖殿,面積100平方米;一間為念佛堂,供名僧大德宣講佛法。設定蒲台100餘個,一次可容150人念佛打坐;一間為法物流通處50平方米。上層一間善財廳,一進三門,面積50平方米,住持的起居室暫置此殿;其餘數為香客住宿處。造價16萬餘元。

大雄寶殿

是寺內的主體建築,高17米,寬20米,進深24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高大雄偉,氣勢非凡,金碧輝煌,站立殿前便可看到大殿正門檐間有“大雄寶殿”四個金色大字,為中國佛協趙朴初會長於大殿落成時所書。大雄寶殿主體造價35萬餘元。

南寮房

這是僧侶學習和居住的場所。2003年8月15日奠基,2004年上半年竣工,建築面積700平方米,寮房坐南向北,中間隔一廣場,與對面的念佛堂除建築面積、房間使用不一樣外,其餘從建築模式到建築結構、材料、間數和立柱都與念佛堂一模一樣,互相呼應,相得益彰。寮房的18間房間中,主要用於僧侶生活起居外,其中有一間200平方米用於做齋堂,備有固定的清潔衛生餐桌餐具,一次可以容納150人用齋;有一間100平方米用於做客堂。九江縣佛協已於2003年冬成立,此房是既做客堂,也暫作縣佛協辦公用房。此外,還有一間50平方米,已作了佛學講堂的安排。整體造價為17萬元。

鐘鼓樓

鐘樓、鼓樓。各分三層建築,南北相向,建築面積為200平方米。鐘樓第一層外間為地藏殿,里三間為雲水寮,第二層為尊客寮,第三層為鐘樓。鼓樓建築結構與鐘樓一模一樣,第一層作為法物流通處,第二層為僧寮,第三層為鼓樓。

佛像

大殿佛像。大殿坐東朝西,殿內正中供奉著身高4米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兩側立有各身高3米的迦葉、阿難兩位弟子像;大佛背後塑造一尊身高4米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像,兩側站有身高各2.5米的善財、龍女二像;大殿後牆前供奉騎獅的文殊菩薩像和騎象的普賢菩薩像;大殿兩邊供奉各身高1.6米的十八羅漢的造像。整堂佛像構思奇特,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熠熠生輝,堪稱當代塑造精品。
念佛堂佛像。念佛殿正中置一木雕蓮花座,上站著姿態各異的三尊木雕西方三聖,身高各2.4米,全部裝金,尊尊體態豐潤,衣紋線條流暢,雕刻細緻,表情肅穆莊嚴。善財廳玉佛像。廳內供奉著一尊身高1米的釋迦玉佛像,為白玉精雕細琢而成,質感真切,比例均稱,晶瑩透剔,呈顯出安詳寧靜,仁厚慈愛的神態,不愧為當代供奉的玉佛珍品,被大家稱作“鎮寺之寶”,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鐘樓下地藏王菩薩和天王殿彌勒佛,玉佛像兩尊各身高2米,全寺共有玉佛像三尊。分別為南昌市陳紀貞、李桂芳等居士於2000年冬所奉贈,殊為不易,功德無量。

交通路線

(火車)至廬山站下車,乘一路中巴至淘淵明紀念館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鐘即到;火車站包車十分鐘即到。至九江站下車,包車半小時即到。

(汽車)到九江縣沙河站下車,乘一路中巴至淘淵明紀念館路口,步行一公里十分鐘即到;九江縣沙河高速路口包車十分鐘即到。至九江站下車,包車半小時即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