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1.無雙;無敵。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真可謂傾國傾城,無對自傷者也。”《南史·任昉傳》:“時 琅邪 王融 有才儁,自謂無對當時,見 昉 之文,怳然自失。” 唐 皇甫冉 《同李蘇州傷美人》詩:“歌舞嘗無對,幽明忽此分。”《三國志平話》卷中:“ 趙雲 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 陶 飲素豪,從不見其沉醉,有友人 曾生 ,量亦無對。”
2.不回答。《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臨 《冥報記》:“ 司馬文 之弟沉吟俯仰,默然無對。”
3.“無對”是梁漱溟先生概括之我中華大儒之獨有之民族精神。無對超離個體對外性 ,超有對而有超厲害之是非心,方有道德;無對是相對於有對的概念,一切生物都限於有對之中,這是因為無法超離其個體對外性——求生存的必要;而人則不然,人是站在有對之上的,人類可以不同於動物,能向上攀升用其心意心智指導自己超離個體對外性。“人類唯以超有對,故能洞開重門,融釋物我”。仁者人也,仁者與物無對“。
無對示例:對於三峽工程的爭議,正反方如果都是以無對之初衷,亦即以利民惠民之良好意願為出發點,縱使致力之所在不相同,而絕不互相妨礙彼此攻擊,直至互相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