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稻鴨共育技術

1998年以來,中國水稻所的科研人員在查閱國內外有關研究資料和吸收日本稻田養鴨技術的基礎上,自主創新,經過深入試驗研究和示範,提出了一項以水田為基礎、種優質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以生產無公害高效益稻鴨產品為目標的大田畈、小群體、少飼餵稻鴨共育生態種養結合新技術。 該項技術利用家鴨在稻間野養,不斷捕食害蟲,吃(踩)雜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顯著減輕稻田蟲、草、病的危害,同時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優良有機肥,使水稻健壯生育,具有明顯的省肥省藥省工、節本增收和保護環境的多重功效,生產出的稻米和鴨肉產品優質、無公害,每畝淨增收節支200元以上。 在浙江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2002年浙江省示範面積3.3萬畝,輻射推廣20多萬畝,有些地方已形成種、養、加、銷產業鏈。

簡介

1998年以來,中國水稻所的科研人員在查閱國內外有關研究資料和吸收日本稻田養鴨技術的基礎上,自主創新,經過深入試驗研究和示範,提出了一項以水田為基礎、種優質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以生產無公害高效益稻鴨產品為目標的大田畈、小群體、少飼餵稻鴨共育生態種養結合新技術。

技術內容

該項技術利用家鴨在稻間野養,不斷捕食害蟲,吃(踩)雜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顯著減輕稻田蟲、草、病的危害,同時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優良有機肥,使水稻健壯生育,具有明顯的省肥省藥省工、節本增收和保護環境的多重功效,生產出的稻米和鴨肉產品優質、無公害,每畝淨增收節支200元以上。在浙江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2002年浙江省示範面積3.3萬畝,輻射推廣20多萬畝,有些地方已形成種、養、加、銷產業鏈。由於該技術符合我國發展安全食品和生態農業的要求,套用前景廣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