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農藝工培訓教材

水稻農藝工培訓教材

《水稻農藝工培訓教材》是2008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靳德明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水稻農藝工培訓教材水稻農藝工培訓教材
作 者:靳德明 等編著

出 版 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3-1

版 次:1

頁 數:141

字 數:86000

印刷時間:2008-3-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824949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型農民現代農業技術與技能培訓叢書”的一個分冊,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稻栽培專家編著。內容包括: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與素質要求,水稻農藝工應具備的基礎知識,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水稻基本栽培技術、栽培新技術以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本書著眼於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術、技能的傳授,可作為各級部門舉辦水稻農藝工培訓的教材,亦可供水稻農技人員、種植戶和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 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與素質要求

一、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

(一)世界水稻生產概況

(二)我國水稻生產概況

(三)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

二、水稻農藝工的素質要求

(一)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理論知識

(二)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操作技能

第二章 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基礎知識

一、水稻種植區域與品種類型

(一)水稻種植區域

(二)水稻品種類型

二、水稻的生長發育

(一)水稻的一生

(二)水稻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三)水稻生育期

三、水稻安全生產與相關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四、雜交水稻繁殖制種原理與技術

(一)雜交水稻繁制種基地及季節的選擇

(二)親本的播差期安排

(三)雜交水稻繁制種基本栽培技術

(四)花期相遇技術

(五)提高異交結實率技術

(六)兩系雜交水稻繁制種技術

(七)雜交水稻繁制種純度的保障技術

第三章 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基本栽培技術

一、稻田耕整技術

(一)傳統耕整技術

(二)機械耕整技術

二、水稻育秧技術

(一)播種期、秧齡和播種量的確定原則

(二)種子處理和浸種催芽

(三)主要育秧方式和技術要求

三、水稻移栽技術

(一)人工插秧

(二)機械插秧

(三)拋秧

四、水稻施肥技術

(一)水稻營養與施肥

(二)水稻施肥技術

五、稻田水分管理技術

(一)水稻水分生理與稻田水分管理

(二)稻田灌溉技術

六、水稻收獲與貯藏

(一)水稻的收穫時期

(二)水稻收穫方法

(三)稻穀的貯藏

七、再生稻栽培技術

(一)再生稻生長環境條件與發育特點

(二)再生稻配套栽培技術

第四章 水稻農藝工應了解的發展中的水稻栽培技術

一、水稻輕簡栽培技術

(一)水稻免耕拋秧栽培技術

(二)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二、水稻清潔栽培技術

(一)水稻清潔栽培概述

(二)無公害高效稻鴨共育新技術

(三)優質高效的稻田養魚模式

三、水稻節水栽培技術

(一)水稻旱種栽培技術

(二)旱稻栽培技術

第五章 水稻農藝工應掌握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技術

(一)稻瘟病

(二)紋枯病

(三)稻曲病

(四)稻粒黑粉病

(五)白葉枯病

二、水稻主要害蟲及防治技術

(一)稻飛虱

(二)水稻螟蟲

(三)稻縱卷葉螟

(四)稻水象甲

三、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一)農業防治

(二)生物防治

(三)物理防治

(四)化學防治

部分章節

第一章 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與素質要求

一、水稻農藝工的崗位職責

(一)世界水稻生產概況

水稻、小麥和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其中水稻是全球半數以上人口的主食。以稻米為主食的國家包括:亞太地區15國,非洲8國,拉丁美洲7國和近東1國。僅在亞洲,就有20億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水稻直接為人類提供約20%的食物能量,而小麥和玉米分別為19%和5%。從這個意義上講,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水稻的生產國都以稻米為主食。世界主要產稻國都是亞洲國家(表1—1)。

稻米的營養價值較高。稻米的澱粉粒小,易於消化吸收。稻米中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成分相對比較合理,且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較高。稻米便於加工、運輸和貯藏,是最重要的商品糧之一。稻穀還是重要的食品加工、釀造業原料,稻糠、稻草等副產品還可作為飼料和造紙原料。

(二)我國水稻生產概況

我國稻作農業歷史源遠流長,近年在湖南省澧縣城頭山遺址發現的距今約6 500年的稻田遺蹟,已有田埂及人為灌溉系統,與今天的水稻田很相似,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水稻田遺蹟。我國長江流域精耕細作的傳統稻作技術體系在宋代已基本建立。這主要表現在以耕、耙、耖為核心的整地技術的形成,以育秧移栽為核心的播種技術的形成和以耘田、烤田為核心的田間管理技術的形成。宋代以後我國南方稻作農業的發展,直接促進了我國人口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