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龜茲文
Yanpeng-Qiuci language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的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兩種印歐語系語言的文字。兩種語言的辭彙和語法差異不大,一般認為是一種語言的兩種方言。所發現的殘卷的年代約在隋朝至唐朝前期之間(公元7~8世紀)。現已沒有任何民族使用這種語言,當年流行地區估計就是焉耆和庫車。初發現時定名為吐火羅語,後來逐漸有人提出了異議,遂將吐魯番、焉耆一帶殘卷所代表的語言定名為焉耆語,而將庫車一帶發現的殘卷所代表的語言定名為龜茲語。德國學者一般仍保留吐火羅語這個名稱,將前者稱吐火羅語A或東吐火羅語,將後者稱為吐火羅語B或西吐火羅語。 最近考古學一些新的發現又證明吐火羅語這個名稱是正確的。討論正在進行中。[焉耆文文獻(系《十誦律》卷二十五的殘段),在伯孜克里克千佛洞發現]、[龜茲文文獻,系出土於庫車的一件寺院出納帳冊殘段。其中提到的曆法內容,如雨月、耕作月等,是古代龜茲][使用的一種地方性曆法]
從流行的地域來看,吐火羅語應屬於印歐語系東部語群,但是從語言本身來看,它確實屬於西部語群。這樣就給印歐語系比較語言學和雅利安人大遷徙的歷史提出了新的課題,到現在還沒有滿意的解答。
從內容方面來看,兩種語言的殘卷絕大部分都是佛典。龜茲語中有一些世俗的殘卷。其中的佛典,有的是翻譯的,有的是創作的。1975年,在新疆發現了長達88頁的焉耆語殘卷《彌勒會見記劇本》,雖仍不全,但卻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古和最長的一部殘卷。從中印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語言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早期中國翻譯印度佛典,可能有一部分是以這兩種語言為媒介的。
相關詞條
-
焉耆-龜茲文
焉耆-龜茲文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的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兩種印歐語系語言的文字。兩種語言的辭彙和語法差異不大,一般認為是一種語言的兩種方言。所發現...
焉耆-龜茲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龜茲
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北枕天山,南臨大漠,西與疏勒接,東與焉耆為鄰,相當於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區。
歷史 疆域 外交 文化 藝術 -
龜茲[古代西域大國]
龜茲國(拼音qiū‘cí,梵語Kucina)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
歷史 疆域 外交 文化 藝術 -
龜茲國
庫車古稱“龜茲國”,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在這裡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
基本解釋 地理位置 歷史發展 史籍記載 文化特色 -
龜茲古國史
由於我們掌握的龜茲史料較多,以龜茲做突破點.以便獲得規律性的認識,這是我們撰寫《龜茲古國史》的第二個原固。 如何看待龜茲古國國王的世系,這是本書所要解決...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焉耆[古代焉耆國]
焉耆(維吾爾文Qarasahr):地名來自《漢書·西域傳》的焉耆國,又稱烏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國,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焉耆)。...
地理與文化 歷史 語言 -
龜茲語
古代流行在新疆吐魯番、焉耆和庫車一帶的語言。分焉耆與龜茲(庫車)兩種方言,差別較大。屬印歐語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羅米字母斜體。...
研究 地位 -
黃文弼歷史考古論集
ation ation often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