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孜克里克千佛洞

伯孜克里克千佛洞

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北的火焰山木頭溝中。這些石窟最早的開鑿於公元5世紀,最晚的到14世紀,歷經1千年的建造史。現存洞窟83個,尚存壁畫的40多個,保存壁畫面積1200多平方米,是新疆古代留存下來的著名佛教遺蹟之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簡介

石窟高低錯落地分布在火焰山斷崖的山腰,窟群倚崖壘砌,有的利用崖壁鑿成,有的洞窟鑿好以後在其前部又用士坯砌築。其中,既有供僧侶坐禪修行的"毗河羅窟",也有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紀念高僧的"隱窟",及供僧侶住宿的"僧房"。石窟周圍崗巒起伏,通體赭紅,窟群高踞峭壁之上,腳下靜靜地流淌著河水。是一處僧侶們遠離塵世,修身養性的理想場所。

伯孜克里克石窟的鼎盛時期是10至11世紀,當時高昌回鶻王國的統治者由尊奉摩尼教皈依了佛教,把原來的石窟擴建成王室寺院,並新開洞窟,虔心供養。寬敞宏大的窟室,輝煌斑斕的壁畫和塑像,大多是這一時期的。自15世紀當地改奉伊斯蘭教後,佛教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塑像被全部推倒,壁畫人物被鏟去眼睛。本世紀初以來又屢遭列強洗劫,僅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1907年就挖取壁畫100多箱,德國人勒考克從這裡割剝去的壁畫整整填滿了柏林博物館的一個房間......雖然如此,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為一座文化藝術寶窟,劫餘的佛座華麗精緻,殘餘的壁畫顏色鮮艷,內容豐富。

現存壁畫

保存至今的主要是唐代及高昌回鶻時期的壁畫。早期壁畫多被後期重繪的壁畫所覆蓋而難窺全貌。壁畫內容主要是描繪釋迦牟尼無數世前供養諸佛的誓願圖和佛傳故事。佛窟形式主要是長方形縱券頂大窟,窟頂多畫千佛,洞窟兩側壁繪畫佛傳。身披紅色袈裟的立佛,踏在盛開的蓮花上,形象慈祥而莊嚴。立佛周圍簇擁著天部、菩薩比丘婆羅門國王等人物,飾繪了道具和城郭廟宇塔寺等,顯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在維修石窟時,在坍塌的洞窟和廢墟中發現了上千件回鶻文西夏文漢文梵文波羅米文栗特文殘經及世俗文書,塑像肢體碎塊、壁畫殘片、珍貴雕版印刷物和木質斗拱等文物,為深入研究伯孜克里克千佛洞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