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橋

烏當橋

烏當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至1487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保存完好。 比較早的霽虹橋(南明橋),明永樂二年(1402年)建的九孔石拱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舊橋撤除,另建六孔新橋。 甲秀樓的浮玉橋,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建的九孔石拱橋(現有七孔),但比烏當橋晚建一百多年。

明代古建築烏當橋,原名洪濟橋1989年9月12日公布的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南明河下游,貴陽市東郊烏當(今東風鎮駐地)與新添寨(今烏當區機關駐地)交界處,歷史悠久,元代置武當等處和水東寨長官司。據《貴陽通志》記載:“烏當橋在治城十五里,明成化年間,宣慰司舍人宋輅建,長二十餘丈”。烏當橋長72.9米,寬5.9米,高8米,有九個橋孔,是貴陽市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橋。其特點是:古老、排洪、實用、美觀。
烏當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至1487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保存完好。據《貴陽市志》文物志記載,同時期建的濟番橋(花溪橋),1957年在橋西側建鋼筋混凝土的花溪大橋,原古石拱橋坍塌。比較早的霽虹橋(南明橋),明永樂二年(1402年)建的九孔石拱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舊橋撤除,另建六孔新橋。甲秀樓的浮玉橋,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建的九孔石拱橋(現有七孔),但比烏當橋晚建一百多年。烏當橋在清代道光年間(1821至1850年)維修東南面的兩孔,解放後曾用水泥勾縫維修加固。
烏當橋選址合適,因地制宜,集古代技術於一體,建在地勢較高處,大橋河谷處海拔1005米,比南明河中游的貴陽城低66米,遇洪水能從橋孔排流。建橋石料系水牯(公)牛拉花輪車運大青石,呈弧形結構的九孔橋,每孔跨度8.1米,三角形橋墩,一分為二排水,減少洪水對橋的衝擊。烏當橋,五百多年來經受洪水,使用的考驗,至今橋型穩固雄偉。
實用 這座明代古建築石拱橋,在古代人走、馬馱、牛拉車;在近現代通行馬車、汽車,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二十五日烏當至貴陽城的公路(縣道)通車,方便當時屬貴陽縣第一區烏當、北衙等6個鄉的民眾。這坐古橋比1894年世界發明的第一輛小汽車和1927年貴陽購進的第一輛美制雪佛蘭小轎車,還早四百多年,至今仍是溝通貴陽東北郊的主要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