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畫廊

烏江畫廊

“烏江百里畫廊”地處渝東南、黔東北接合區域,其範圍包括重慶市彭水縣、酉陽縣、貴州省沿河縣的烏江幹流段及兩側支流,自貴州省沿河縣進入重慶酉陽縣萬木鄉和龔灘鎮,至重慶涪陵區匯入長江。

簡介

發源於貴州威寧縣烏江,自貴州省沿河縣進入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萬木鄉龔灘鎮,至重慶涪陵匯入長江,全長1070公里,烏江酉陽段約60公里,是千里烏江最精華的“烏江百里畫廊”。

烏江百里畫廊“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盤鏇、水鳥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葬”構成了烏江畫廊的景觀要素。特別是荔枝峽白芨峽土坨子峽是山水畫廊的精品,清代詩人梅若翁讚嘆: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烏江百里畫廊是市級風景名勝區,包括烏江幹流酉陽縣龔灘古鎮至萬木鄉之間河段,以及自東向西倒流的烏江支流阿蓬江酉陽段,占地面積240平方公里。含龔灘古鎮景區、阿蓬江漂流景區、清泉廊橋景區、馬鞍城景區、萬木永和寺、石林景區、三家阡石林、懸葬景區、長溪溝生態旅遊景區,是一處集自然山水、歷史古鎮、民俗風情於一體的高品位的旅遊勝地。

烏江百里畫廊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龔灘古鎮有1700餘年的歷史;古代巴國蠻王洞建於戰國時代;馬鞍城是南宋金頭和尚起義遺址;僰人懸葬是東漢南少數民族僰人的風俗,巴人纖道歷史久遠,“驚濤拍岸”、“竹零詩龕”等文化遺蹟積澱厚重,頗具研究價值。

烏江百里畫廊民族風情異彩紛呈,是土家擺手舞之鄉的西大門景區,是西南卡普蠟染的搖籃。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獨特的苞谷燈戲陽戲馬馬燈、民間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木葉情歌,眾多的民間的手工藝品,組成了當地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

雄奇險秀的河谷溝壑,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桀驁不馴的烏江、歡快奔流的阿蓬江,點綴在秀美的烏江百里畫廊,受到了無數科考、探險、攝影愛好者、電影、電視劇組的青睞。

烏江百里畫廊是一顆尚待雕琢的寶石,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變成璀璨的明珠。

主要峽谷

三門峽,是烏江第一峽,兩岸對峙,天際一線,其中銅麻灣長達7公里,船行其中,仰天崖壁連綿不斷,讓你時常忘記了船行的速度,只有山崖頂部的綠陰和江岸的纖道變幻景致,成為你視覺的流線。
龔灘峽位於沿岩鄉烏江村絳坨至阿蓬江匯合處,峽長3.5公里。峽與灘交響,水與石撞擊,峭壁如削,險象環生,附生其上的仙人岩、雄雞石、老鷹岩、松林峰、母子峰等,形象逼真,給險峻的氛圍增添了許多樂趣。土坨子峽江邊保留著一個天然石磨,直徑達4米,可以想像,當年是經歷怎樣的“江流石轉”而形成今天的奇觀。
荔枝峽位於烏江重慶段後坪鄉,上連萬木鄉的斧劈峽,從重慶延伸至沿河縣域。峽谷的秀麗奇絕仿佛貴州秘境,雲煙繚繞,飛瀑幽谷,而且是烏江猴、雲豹、岩羊、獐子、野豬、長尾雉的樂園,給自然的峽江增添了動感靈語。尤其是附近的麻陽河支流,建有珍稀動物黑葉猴國家保護區,區內有黑葉猴58群,密度達14隻/平方公里。黑葉猴又稱烏猿,因其攀緣活動常于山岩之上,遠看像岩上的蜘蛛,故當地人稱它為岩蛛猴,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僅產於貴州、廣西兩省區以及越南北部的局部地區,目前在中國境內僅存有2000隻左右,而麻陽河保護區內有近600隻,是中國最大的黑葉猴保護區。
土坨子峽:位於烏江龔灘鎮至清泉鄉之間,綿延達3.5公里。這裡,灘大水急,有烏龜山、山泉水、廊橋、木樓、竹海、鯉魚池以及古漢墓、金盔金甲、鳳冠霞帔和中華最大的第一石磨(直徑4米)等,是考古科研的重要文物。白芨峽:位於烏江清泉鄉至後坪鄉段,景點有4公里長。白芨峽河床筆直,水色連天,青山綠水,兩岸鳥語花香,舟行至此,好似銀河落九天。遠眺兩岸懸崖,尤如八大屏風,山岩之筆直,真乃鬼斧神工。荔枝峽:位於烏江後坪鄉段,長4公里。整個峽谷把萬木鄉、後坪鄉、清泉鄉的斧劈峽、白芨峽緊緊連在一起,構成了“烏江畫廊”中“山美水美甲天下”的秀麗圖畫。它集奇山、溪水、古樹、飛泉、溶洞、幽谷、珍稀鳥獸等自然景觀和古建築、古棧道、懸崖棺、竹林茅舍、古渡等人文景觀於一體。
斧劈峽:位於烏江後坪鄉至萬木鄉,全長2公里。其峽山勢險要,恰似鬼斧神工所造。峽內河水,波平如鏡,游魚可數。幽綠如藍的江水,映著的紅日,從天上直落到紅底。在斧劈峽的岸上,是重慶市與貴州省一市一省共一街的地方。同街共境的酉陽縣萬木鄉與沿河縣的黑獺鄉,都是土家族人,風族風俗習慣一樣,逢年過節活動相同,他們同飲一江水,數百年來親如一家。

主要古鎮

中國古鎮大都形成於交通方便、商貿發達或者重要的軍事關口。但是,烏江兩岸的鎮與險灘相關,與“軍鎮”和“市鎮”不同,我形象地稱之為“灘鎮”。因為險灘是船隻最難過的關口,只要天色漸晚,船隻都要提前停泊。常言道:“過了這村,就沒了這店。”在烏江上,“過了這灘,就沒有這鎮(停靠)”。再者,險灘處必須縴夫拉縴,只有設鎮,才有他們安身的住所。所以,船隻與縴夫因為“灘”而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龔灘鎮:目前特指因修電站而搬遷後的龔灘。2006年遷建到2009年4月完工.與老鎮相比,雖然少了吊腳樓後窗面對的烏江絕壁與對岸峭壁迴蕩過來的湍急水聲,但新鎮的房頂青、屋前石板路以及屋檐上的大紅檐燈,在煙雨中融入鳳凰山麓的層層雲海,更顯秀麗清雅。新龔灘依山勢建於岸邊,新街幾乎沒有打破老街建築的節奏,石台階、石板路連線著家家戶戶,有專門的通道排污,一座座經年小石橋與石板路融為一體。部分石橋建於明代,石頭護欄彎彎曲曲迂迴延伸,高矮寬窄恰好可以坐下歇腳。 冉家院子。新鎮目前唯一修復好的景點,門票5元。擁有四百多年歷史,是雍正年間土司冉慎之的居所,整個院子是一個小小的土司文化博物館。室內有一天井,堂屋擺放著許多陳年舊物,古錢幣、青花陶瓷、銅器應有盡有,讓你充分領略古代有錢人家的闊綽。順著窄小木梯步入昔日閨房,精緻細膩的木雕、擺設讓人驚嘆。冉慎之的後代,目前的院主—冉德光,是個人物,見過很多大人物,經營、推銷有方。 川主廟。川主者,四川之主也。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被封為川主。當時都江堰中有孽龍,興風作浪禍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寧,因此四川境內各水域均設廟塑像,祭祀供奉。龔灘川主廟有石碑字跡清晰,歷歷在目。 西秦會館。龔灘是食鹽集散地,昔日鹽號較多。清光緒年間,陝西幫商人張朋九最先到龔灘開設鹽號,修建“西秦會館”。原先館舍為四合高牆大院,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樑畫棟。戲樓精巧別致,勾心鬥角,檐牙高啄。庭院均用石板鋪就,是影視拍攝外景及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境地,正在修復中。 董家祠堂。董家祠堂為董氏宗族合資修建的一所祠堂。從老街上幾層石梯,邁進高石檻,里為四合天井,正對面為正殿,皆為古老木質框架。殿中修復後將供奉董姓歷代先人靈位,據說遠近董姓人死後,靈位也送於此。
羊角鎮:羊角鎮有三大特產,一是羊角芝麻梨;二是羊角豆腐乾;三是羊角老醋。這些特產自童年便嘗盡滋味,芝麻梨梨皮褐黃,布滿麻點,浸透了山野的清香甘甜。豆腐乾是四川最普通的食品,在船工、縴夫、商客雲集的客棧,小酒佐餐,色香俱全,同時便於攜帶,逐漸成為老字號品牌,小小的羊角鎮竟然有20餘家豆腐乾作坊,堪稱“豆腐乾之鄉”。其實,豆腐的發明與煉丹有關,漢代淮南王劉安和平方士,用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烏江上遊歷來是丹砂產地,有否關聯,不敢妄言。 羊角老醋的工藝由山西傳入,清初山西任氏兄弟經商路過羊角,盤纏耗盡,貧困交加,決定用祖傳技術開坊釀醋,於是,山西的高粱醋演變成烏江的米醋,原料以大米、麥麩為主,輔以多種山區中藥材,在山西工藝“夏伏曬,冬撈冰,反覆淋”的基礎上,加上鎮上“青龍古井”泉水和山谷江風吹拂,香濃之中略帶清冽。

郁山鎮: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郁山鎮,《黔之驢》的故事發生地。位於渝東南與湖南、貴州接壤處,面積149.6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其中城鎮居民1.2人。 郁山鹽業開發利用史達5千餘年,自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置涪陵縣至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設黔中道,郁山先後為縣、郡、州(相當於地及行政機構)、道(相當於省及行政機構)治所所在地,歷時近千年,自宋嘉定元年(公元1228年)置玉山鎮至今,建制鎮歷史長達777年,千年古鎮名副其實。目前已列入各級政府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近十處,其中黃庭堅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賀龍德政碑、古鹽井都十分珍貴,同時漢磚漢墓、歷代碑刻、舊式建築比比皆是。

龍潭古鎮:龍潭古鎮位於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龍潭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龍潭自蜀漢以來,曾相繼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相當於州縣的分司或副職,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自宋及清600餘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築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鑑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牆壁壘森嚴,氣勢恢弘。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萬壽宮,修建於1838年,建築面積兩千四百平方米,六井三院,分上清殿、御清殿、太清殿;其建造結構與北京頤和園後宮基本一致,門不相對,兩牆作屏,中堂龍位與戲樓遙相呼應。宮內各大殿吊牙花邊精雕細刻,美不勝收。尤其是地仙在造地建房時,特意設計龍頭、龍咀、龍鼻、龍眼、龍角等標誌物,將“天地乾坤、陰陽八卦、真元歸一”、皇帝“九五之尊”的理念與龍潭的龍文化巧妙結合,使萬壽宮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神秘莫測。
淇灘古鎮:古時通往思南、德江、印江和黔中腹地的必經要道,歷史悠久、集市繁華。同時還聚集了許多能工巧匠,鐵器具製作、銅銀飾加工和竹木器編造遠近有名。如今古鎮建築保留完好,民族特色濃郁,宅院裝修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文化底蘊豐厚,水、陸路交通方便 ( 距沿河縣城 10 公里 ) ,是烏江邊上不可多得觀光景區。 古鎮主街全部由青石鋪就,兩旁建築多為封合桶子, 飛檐翹角,古色古香。 封合桶子外牆為火磚,牆頂邊緣講究圖案裝飾。裡面為木料,地面上住室和樓面是木樓板,露天部分及中堂為精工石板鋪砌。走進大門,是騎樓。往裡是略低一級石梯的天井壩,壩內左角一口石做太平缸,積水防火。從大門到天井的兩邊,耳房連線。耳旁一般作廚房、帳房、客房、傭人臥房,樓上存放雜物。走過天井往裡,是三大間的正房,左右房是主人臥室,中間的大間則為祭祖、會客、宴會的大廳,兩邊八椅四靠,堂上設定神龕香火,精雕細鏤,豪華典雅. 張家桶子建於 18 世紀中葉,講求風雅,門口石獅,矮柵門,右邊豎一碩大石碑,碑文草書,有唐朝張旭筆勢,飯碗般大,張氏喜歡古玩字畫,匾額楹聯都為木料鐫刻,據說現存一副中堂楹聯為清末書法家嚴寅亮題寫,至今完好。曾家桶子屋室寬敞,但比起其他幾家的四合院,不及精緻。因曾傳道系清未思南府武稟生 ( 秀才 ) ,在黔東白號軍起義中戰死,其妻 22 歲守節,撫子曾廣明成立,府郡向朝廷請求旌表,光緒皇帝於 1892 年御書一貞節匾額,曾家懸於大門,顯赫一時而身價倍增。王家桶子其修造主為王永濤,修建較晚而保存較完好。王永濤是一個在建築上頗有研究的商人,他修建所用的石頭全部是從遠方用船裝載來的青石;工藝要求高,以至至今絲毫沒有塌裂。萬壽宮清代修的陝西會館,規模宏大,內有兩個天井壩,和耳房都很寬敞,中堂柱頭大可合抱。隨著場鎮繁榮,後兼作公益用的戲樓,成為當地居民節日文娛、喜慶接待親友舉辦演出活動、外地戲班演出的場所。觀音堂小巧玲瓏,一樓一底,原門外一小院壩,植有喬木,兩邊石碑高聳,花窗雕欄,楹聯題額,甚為端肅。坎下是花花橋,跟前開闊,河對門鍾嶺山寺廟的鐘聲隱約可聞

潮砥鎮:位於德江縣東南部,烏江中下游東岸。距離德江縣城30千米,思南縣城21千米。發源於梵淨山的印江河流經鎮境注入烏江。素有黔中第一金灘之稱的潮砥沙灘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黔中砥柱位於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小鎮三面臨水,濱江而居。良好的地理環境、深厚的烏江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使您進入恍如人間仙景,留年忘返。潮砥雄灘是鳥江中下游最著名的險灘,以“雄、奇、險、峻”聞名遐邇。素有“潮回噴怒雷”十里相聞之稱,當年川鹽入黔在此並成了斷頭路。形成黃河壺口瀑布之勢。現雖被炸平,整治交通,但依然雄偉壯觀。黔中第一金灘—潮砥沙灘 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經過億萬年濤濤江水的沖刷洗禮,造就了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天然金色沙灘。它集賞玩、休閒、避暑於一體,在黔東大地上堪稱一絕。夏日,赤腳走在沙水相連,沙質沽淨的軟綿綿的沙灘上,波濤一浪接一浪地向你撲來,可感受到烏江水的親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