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頭,最早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內有名的風味小吃。早在唐代,京城只有一種名叫“煎白腸”的食品出售,是用豬腸做的,食者寥寥無幾,相傳唐代藥王孫思邈在京都長安一家專賣豬雜碎小店裡吃“煎白腸”端起碗剛吃幾口,便覺得有一股騷腥味在嘴裡,嘴裡油膩膩的,很不是滋味,問及店主,才知是製作無方。孫思邈向店主說道:“腸屬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屬土,居中,為補中益氣、養身之本。物雖好,但調製不當,也是枉然矣”。於是,他從隨身攜帶的藥葫蘆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漢陰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膩之藥物,連同藥葫蘆一起贈給店主。店主將這些香料藥物放入鍋中,果然香氣四溢,其味大增。這家小店從此生意興隆,門庭若市。店家不忘醫聖指點之恩,將藥葫蘆懸掛門首,並將所賣“煎白腸”改名為“葫蘆頭”。
九二年由涇陽劉師進一步改進,推出青椒燒炒葫蘆頭,其優質的原料其人親自嚴格把關漂洗,操作,烹調佐料配合恰到好處,不論刀工,色澤,還是味道,都已形成自己獨創的風格,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飄四溢,回味無窮,省電視台也多次廣告贊稱陝西一絕,顧客無不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