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5年,股市的持續火爆催生了新一代“炒股神器”的蓬勃發展,相比早期的股吧、論壇,兼具社交、交易、移動等顯著特點的社交型股票投資平台(下稱“社交投資平台”)功能越發豐富,體驗也更加便捷。除了財說、一起牛、牛股王等網際網路金融創業公司,雪球、京東、新浪等流量大戶也紛紛推出了社交投資產品,甚至以嘉實基金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涉足該領域,推出社交組合投資平台——金貝塔。儘管國內的社交投資平台還處於萌芽狀態,但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趨勢,以及“一人多戶”、網路券商、投顧牌照等證券行業的政策環境逐步開放,社交投資的市場空間還將快速擴大。
工具
新的炒股神器當然就是社交投資平台。談及社交投資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社交投資平台MotifInvesting(下稱“Motif”),這是一個投資組合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投資組合和社交化選股投資,定位是讓用戶不追隨基金也能有主題投資組合。簡單來說,Motif就像Facebook(社交網路)+eTrade(網路券商)+個人金融平台的集合。該平台上有非常多的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自己建立或者“一鍵跟單”購買現成的投資組合,同時,投資者也可以將自己的投資組合分享到社交網路。現在,
截至2015年,對於社交投資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它是融合了社交功能的股票投資工具,以App或者網站作為載體,服務於投資領域的“長尾人群”,如散戶、“小白”投資者等。
國內的社交投資工具大都有著Motif的影子,基本模式是為投資者與炒股達人之間建立交流渠道,同時提供交易系統。簡單理解,社交投資的核心功能就像股吧+同花順,既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又有實時行情和交易功能。
不同的平台在功能和盈利模式上各有不同。以剛剛上線的京東“財迷”為例,該平台將為以私募基金研究員、證券分析師為主的專業證券從業人員提供技術服務及交流,對普通用戶提供“模擬跟投”及“投資教育”。
特點
總的來看,2015年,國內的社交投資還處於萌芽階段,並沒有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在親測過多個平台的產品後,可以從四個維度來看新一代的炒股工具——社交投資平台。
社交元素突出
市面上的社交投資平台大都具備“關注”、“分享”、“互動”這些基本的社交功能。具體來看,還可以把社交投資平台的社交屬性分為強關係和弱關係,這個可以類比微信和微博的差別。強關係的平台,如一起牛,其用戶必須通過綁定微信賬號或者手機號碼才可登錄,並且必須是微信或者手機通訊錄的好友才可查看對方的投資組合與持股比例等情況,用戶完全在一個熟人關係圈裡互動。
弱關係的平台,如新浪理財師、金貝塔、牛股王等,一般用戶需要像微博一樣對自己認可的投資顧問或炒股達人進行關注,才能第一時間看到被關注人的持倉情況和投資策略等,相對開放。
新增交易功能
幾款社交投資平台有一部分提供模擬盤交易,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到持倉情況和投資業績,如京東財迷;還有一部分則可進行實盤交易,如雪球、牛股王等。
與擁有券商牌照的Motif不同,目前國內的社交投資工具還需要藉助券商的通道。“一人多戶”已經推行,未來隨著證券行業的政策日益開放,社交投資市場的不斷發展,交易功能必然會成為社交投資平台的一個“標配”。
強調移動屬性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套用開始往移動端傾斜,社交投資平台同樣符合這個趨勢。尤其股票投資的時效性較強,所以為了滿足隨時隨地的下單需求,社交投資平台的移動屬性必然更強。
儘管大部分平台同時上線了PC端和App端,但前者更像是一個信息的展示平台,主要功能都是通過移動端來實現,例如牛股王、一起牛、金貝塔等都是如此。
主推投資組合
縱觀市面上的各種社交投資平台不難發現,相比早期的股吧、論壇,以及同花順等股票交易分析軟體,新一代的炒股工具都普遍強調投資組合概念。
在盈利模式方面,與大多數處於創業初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類似,社交投資平台目前絕大多數服務都是免費的,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但已經可見的盈利模式有兩種:付費的投資策略,以及收益、佣金分成。
成因
牛市的來臨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但更重要的是,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背景下,“普惠”理念從借貸領域蔓延到了投資領域。與此同時,“一人多戶”的推行、網路券商、投顧牌照等政策放開的預期不斷升溫也是重要的動因。中國結算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5月11日~5月15日,兩市新增股票開戶數238.71萬戶,儘管較此前一周已有小幅下降,但與2014年同期相比仍有大幅的增長。股市“小鮮肉”不斷入場,而服務這個長尾市場正是社交投資平台鎖定的目標。
嘉實基金副總經理、金貝塔CEO&創始人戴京焦認為要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來散戶投資者盲從訊息、追漲殺跌的現象,幫助不懂理財的“金融小白”用戶提高投資的勝率。在她看來,現在資產管理行業在變革,分析師這類以提供專業服務為主要工作的知識群體,理論上已經不需要做成重資產的模式,非要到基金、證券公司才能提供服務。
牛股王創始人、CEO鞠盈禧也表示,當前股票市場用戶群體中有60%是“85後”,這部分人群的主要特徵是首次接觸投資,對股票沒有概念,是初入股市的“小白”用戶,屬於投資領域的“弱勢群體”。由於這些用戶的資金規模較小,並非券商利潤的主要貢獻者,所以基本上與專戶、‘一對一’服務、私募、信託產品等高淨值客戶可以享受到專業投資服務無緣。
總結來看,社交投資平台興起的基本邏輯也在於此,即基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技術手段,如移動金融、大數據等,還有核心理念,如普惠、開放等,社交投資平台定位於讓更多的散戶享受到高淨值客戶才能享受到的服務,實現財富的增值保值。
前景
同屬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產物,社交投資平台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參見P2P借貸行業的發展脈絡,例如,P2P借貸最先服務於銀行不服務的群體,發展幾年後逐步服務到了銀行服務得不夠好的群體。
2015年,社交投資平台服務的是券商、基金服務不到的散戶,未來則也許可以服務到賬戶資金百萬、千萬級別的客戶。但與P2P不同的是,證券交易有更完善的政策制度,並且對軟硬體要求更高,所以很難像P2P借貸行業那樣出現井噴式的發展。
隨著牛市的持續,越來越多的社交投資平台開始湧現。新浪、京東等流量巨頭的入局只是開始,相信很快會有更多的創業公司和網際網路平台涉足社交投資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