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尾鸚嘴魚

灰尾鸚嘴魚

灰尾鸚嘴魚,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其吻部增長,使吻之背側呈平直狀。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琉球群島、菲律賓與關島海域。

基本信息

生物信息

灰尾鸚嘴魚灰尾鸚嘴魚

中文名:灰尾鸚嘴魚
觀賞魚類:是
俗名:鸚哥
食用魚類:是
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Scaridae
經濟魚類:是
科目:鸚哥魚科
最大長度:25cm
命名者:Randall&Mayer,2000
棲息深度:1-20公尺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琉球群島、菲律賓與關島。台灣發現於南部及綠島海域。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其吻部增長,使吻之背側呈平直狀。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1-2個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3列,上列為6-7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5軟條。幼魚時尾鰭截形,初期階段(IP,Initialphase)的魚雙截形,終期階段(TP,Terminalphase)的雄魚則略微新月狀。IP期的雌魚體色褐粉紅色至玫瑰紅色;喉部與胸部綠色,有綠色的斑紋向後延伸越過腹部;尾鰭的裸露部份為黑色,上下葉具有橘色紋,另有一個寬的淡白色後緣。TP期的雄魚體背側粉紅色而鱗片具藍綠色緣,越近背側,斑紋越大;體腹側則有藍色與粉紅色的寬斑紋;頭部藍綠色而具有粉紅色的斑紋,其中一條寬帶由吻上端經過眼下部至胸鰭基底,另一條由眼睛後面越過鰓蓋;尾鰭裸露部份的中心部位為紫色,後部為綠色,上下葉藍色而具有粉紅色斑紋。

漁業方法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