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火爐前坐
孤燈照不寐 ,風雨滿西林 。
多少關心事,書灰到夜深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不寐:指夜不成寐的詩人。
⑵西林:詩人居所西邊的樹林。
⑶書灰:在灰上寫字。
白話譯文
孤燈照得人難以入眠,疾風驟雨摧打著西林。
國事家事多少關心事,獨自灰上漫筆到夜深。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得含蓄深遠,透露出作者的寂寞身世和內心的孤憤。
詩的起句以簡練筆墨描繪室內情形:一盞孤燈,照首無法成眠的詩人。燈是“孤”燈,已經表現出那種寂寥的情境;而青燈照壁,夜不能寐,更隱約透出一種莫名的愁情。這種在絕句中稱為“寫景陪起”的起句,在這裡起了渲染氣氛、烘托環境、刻畫內心情態的作用,並點明時間,勾畫出訴之於視覺的形象。
第二句宕開一筆,由室內而室外,描繪出一個具有特徵的空間,構成訴之於聽覺的形象。“風雨滿西林”,風聲,雨聲,林濤聲,落木的蕭瑟聲,聲聲入耳。一個“滿”字,更筆酣墨飽地寫出了雨烈風狂的情狀。這或許是西林的風雨聲撩人愁思,使詩人長夜不寐,也有可能是滿林風雨象徵著詩人難以平息的心緒。從詩人情景交融之筆看來,恐怕二者兼有。
第三句在絕句的寫作中為很重要的一環,元代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述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於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這首詩的第三句就有轉折得力、另開新境之妙。在前面兩句實以寫景之後,第三句出之以虛以寫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寫具有思想意蘊的深度,並使全詩跌宕頓挫而逼出尾句。在這裡,詩人點明“多少關心事”,然而,是家事,是國事,抑或家事而兼國事,他都沒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書灰到夜深”的詩人的形象。這一句其妙有三:一是點明“火爐前坐”的詩題;二是“夜深”照應起筆的“不寐”,開合有致;三是通過關於“書灰”動作的細節描寫,深入而含蓄地呈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構造了一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情境。“書灰”是活用“書空”的典故。《晉書·殷浩傳》記載,浩為中軍將軍,受命領兵去平定“胡中大亂”,中途將領叛亂,功敗垂成。桓溫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廢為庶人,徙於東陽之信安縣。”浩被黜放,“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詩人未便明言的苦衷,也許可從此典推知一點。
作者簡介
李群玉,唐代詩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工書法,好吹笙。舉進士不第。後以布衣游長安,因獻詩於唐宣宗,授弘文館校書郎。不久,辭官回鄉。其詩善寫羈旅之情。有《李群玉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