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cth] 原始人在上面燒火的火燒硬地面(如在古代岩洞或營地中)
火床爐
火床爐的工作特性
火床爐顯著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個金屬柵格——爐排(或爐篦),燃料置於其上,形成均勻的、有一定厚度的燃料層進行燃燒。
普通手燒爐
燃燒過程:
新燃料從爐們拋散至熾熱的火床面上,受高溫火焰和爐拱的強烈輻射(輻射傳熱)以及灼熱焦炭層的直接烘烤(接觸導熱),還有流經高溫火床的熱空氣的沖刷(對流傳熱),使燃料很快的完成了燃燒的熱力準備階段(即預熱、乾燥、揮發份逸出),進而揮發分著火燃燒,最後焦炭也進入了猛烈的燃燒期。隨著燃燒的不斷進行,燃料中的碳、氫、硫等可燃質不斷的燃燒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水蒸氣等而排出爐膛,燃料層便不斷下落,最終,在靠近爐排面處基本燃盡並形成爐渣。新燃料的不斷加入、燃燒及燃盡,使渣層逐漸增厚,達一定高度時便被清除。在此期間,司爐必須經常撥動火床,促使火床上的煤粒分布均勻,不出現“火口”,並消除“裹灰”(焦炭表面包一層灰殼)現象,以便燃燒正常進行。
燃燒特性:
1)新燃料雙面受熱,著火條件極為優越,因而著火迅速穩定
2)燃燒過程具有周期性,這是間斷加煤帶來的後果。加煤周期愈長,周期性給燃燒帶來的影響愈嚴重
3)燃燒效率較低,因為它們的排煙溫度偏高,化學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亦較大
雙層爐排爐
煤從上爐門間斷拋散在上爐排的灼熱焦炭層上,經預熱、乾燥、放出揮發分後即著火燃燒。高溫煙氣即未燃盡的揮發分逆向穿過上煤層向下流動,進入上、下爐排間的燃燒室。從上爐排漏落的煤粒即熾熱的焦炭粒子,在下爐排上繼續燃燒及燃盡,高溫煙氣匯集於燃燒室再經煙窗進入對流受熱面煙道。燃燒後的大塊爐渣由中爐門扒出,細灰則落入灰坑,從下爐門清除。
燃燒特性:
1)消煙除塵好,爐子基本不冒黑煙。
2)燃燒效率高,一般比單層手燒爐節煤15~20%。
3)上爐排著火條件稍差,使煤種適應能力不及普通手燒爐廣。
鏈條爐排爐
燃燒過程:
煤場的燃料通過輸煤設備先運至位於爐前的煤斗中。運行時,打開煤斗下部的旋轉門,煤即靠自重落於爐排的前端。煤層厚度是通過控制緊靠煤斗的閘門提升高度來決定的,一定厚度的煤層便隨著爐排的向後運動而進入爐膛,在爐內邊燃燒邊行進(為了平整火床,司爐需常常撥火),直至完成全部燃燒過程,然後越過位於爐排後端的擋渣板而落入渣井,最後,通過除渣設備將渣井中的渣運往堆煤場。至此,鏈條爐的整個工作進程結束。
鏈條爐的燃燒過程是自前向後分區段進行的,共有四個區段:
1)燃燒的預熱乾燥區段
2)揮發分析出並燃燒區段
3)焦炭猛烈燃燒區段
4)灰渣燃盡階段
燃燒特性:
1)著火特性:從鏈條爐的工作進程可知,自煤斗落下的新燃料是直接落在經 過冷卻後又重新轉入爐內的冷爐排上,燃料著火所需的著火熱(燃料加熱 至著火溫度所需的熱量)只能來自爐膛中的高溫煙氣即爐拱的熱輻射,而 自下而上的空氣一般為冷空氣,即使被加熱,溫度也較低,因而對新燃料 的加熱作用極微。這種熱量來自一個方向的著火方式稱為“單面著火”。 單面著火給鏈條爐的煤種適應性帶來了限制。這種缺陷可以通過設計性能 良好的爐拱;合理的組織爐內煙氣的流動等方法使鏈條爐的著火得到改善。
2)爐膛中的氣體成分分布特性:鏈條爐膛中的氣體分布成分是不均勻的,並隨爐排長度而變化:前、後氧氣過剩,中間嚴重缺氧。這種分布方式,對 減少鍋爐的化學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極為不利,必須採取合理的配風措施, 以減輕其帶來的影響。
配風:
合理的配風方法是:將風倉沿著爐排長度分隔成幾個風室,根據各個風室所處的區段不同,送入不同的風量。
三種原則性配風方法:
1)儘早配風法
2)強風后吹法
3)推遲配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