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瀟湘奇觀圖》以長卷形式展現了江南雲霧繚繞、充滿靈動的湖光山色。 圖開卷便是濃雲翻卷,遠山坡腳隱約可見,隨著雲氣的遊動變化,山形逐漸顯露,重疊起伏地展開,遠處峰巒終於出現在團團白雲中。中段主峰聳起,宛如鎮江一帶尖峰起伏之狀。林木疏密,表現遠近與層次,此段山水清晰,顯露了真實。但末段一轉,山色又隱入淡遠之間,處處體現造化生機。
拖尾紙上米友仁自寫長跋,詳述作畫緣由經過,另有元人薛羲、貢師泰、劉中守、鄧宇等,以及明清董其昌、方濬頤等人題跋和觀款,畫卷和拖尾紙上鈐有古今鑑藏印近八十餘方。
創作背景
米友仁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山水畫發展處於重大變革的時期,也正是在這一特定的時代,創製《瀟湘奇觀圖》才成為可能。由於既有數百年來大規模的文化士族、遊宦官員定居江南、瀟湘地區,也有國家多次在江南建國定都,以及畫家本人的遊宦、沉浮,親自經歷國家的覆廣、重建,這都為米友仁存整合自然資源、社會歷史文化資源而創製“瀟湘圖像”提供了條件。尤其其父米芾“雲山”筆墨方法的啟迪以及長期瀏覽、觀賞、鑑賞、掌管皇家所藏書畫,飽游臥看,亦使米友仁獲得了他人無法具備的繪畫技術優勢和精神資源優勢。也正是這一系列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條件,為米友仁以瀟湘景色、以湖湘地區、以江南地區的山川景物入畫進行的“瀟湘圖像”創製提供了基礎,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江南繪畫。
米友仁在五十歲的時候創作了《瀟湘奇觀圖》,而《瀟湘奇觀圖》並不是湘江山水的再現,只是作者借鎮江山水抒發對瀟湘景色的懷念,有著自我心胸的抒寫,尤其抒發了他對國家危亡、異族入侵所帶來的憂傷,以及仕宦生涯中的貶謫流放、盛衰浮沉之感。
藝術鑑賞
主題
《瀟湘奇觀圖》描繪峰巒起伏、煙雨迷濛、雲霧出沒、空曠幽遠的江南景色。前段為濃雲翻卷的壯闊景色,遠山坡腳隱約可見,隨著雲氣的遊動變化,山形逐漸顯露,重疊起伏地展開,於是峰巒隱隱出現於團團白雲中。中段主峰聳起,為典型的江浙地區峰巒起伏形狀。後段山色又隱入雲氣之中。米友仁並沒有對山峰、江水、雲霧、樹木作具體細緻的描寫,而是描繪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一種特有的景色氛圍和主觀感觸到的特殊精神氛圍。
技巧
《瀟湘奇觀圖》中作者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勾法,給人一種樹為“無根樹”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畫的形象和表現方式。
《瀟湘奇觀圖》全圖完全用水和墨畫出,不施任何其他色彩。畫中峰巒起伏,雲霧出沒于山間,層林被籠罩在煙靄之中,顯得朦朧飄渺。畫面左下的山腰樹叢後露出房舍一間。整個畫幅沒有明顯的線條和筆觸,墨與水相融,渾然一體,完全改變了唐、宋以來青綠山水畫的面貌。作者採用這樣的畫法,完全是適應描繪對象的需要。中國江南一帶,林木繁茂,山巒並不陡峭,而是比較平緩;每年中陰雨的天氣相對北方來說更多些。身處江南的山區,每當煙靄升起時,遠處的山頭就漸漸隱去,樹石的輪廓便模糊不辨,色彩斑斕多彩的自然界,也就慢慢變成為黑、灰、白的單純的色澤。
《瀟湘奇觀圖》主要運用潑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暈染來塑造形象,很少用線勾勒,濃淡、虛實的墨色使景致時隱時顯,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變化,故時人謂他“善畫無根樹,能描朦朧雲。”同時他也很講究筆法,以大筆觸的遒勁筆法來潑染水墨,墨隨筆走,在大筆塗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米氏雲山兼具滋潤和沉鬱的特色。
構圖
《瀟湘奇觀圖》在構圖上,作者經過周密的設計,全圖的墨色,從淡到濃,既而又變淡,再變濃,具有一定的節奏與韻律。
圖中開卷就是翻卷著的濃雲仿佛在移動,蒙蒙雲霧下的遠山坡腳依稀可見。隨著雲氣的遊動變化,山形與樹木逐漸顯露,重迭起伏地展開。畫面中部的主峰聳起,此段山水清晰,美景盡收眼底。畫面末段的山色又隱人淡遠之間,幾間屋舍在煙樹叢林中若隱若現。作者在畫中將所見之景,打破了時空界限,表現出景物從迷濛到明朗的自然變化,並且景物從遠及近,由近至遠都轉換得非常自然,起伏連綿的曠巒似在濃霧中浮動,“景奇”自然成了這幅畫的一個主要特點。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米友仁十分熟悉的瀟湘奇觀景致,深得其“變態萬層”之“真趣”。
後世影響
《瀟湘奇觀圖》採用直觀、形象的以圖釋意法,用技法細緻地解析全圖的布局。整幅畫面沒有明顯的線條勾勒,而是將墨與水相融,山水雲煙渾然一體,改變了唐宋以來青綠山水畫“線勾填彩”的畫法,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與創新。後人稱這種畫法為“米式雲山”或“米家山水”。畫卷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勾法,給人一種樹為“無根樹”的自然美形象。
歷史傳承
《瀟湘奇觀圖》在晚清時先後經蘇州吳雲、顧文彬、北京端方、完顏景賢、馮公度遞藏。
1944年冬,王南屏花重金購得《瀟湘奇觀圖》。1949年春,王南屏攜妻兒及部分藏品移居香港,在經商之餘繼續購藏書畫,並加入香港收藏家社團敏求精舍。但仍有許多承要藏品當年並未攜帶出境,由父親王有林代為保管,“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有藏品均被抄沒充公。其中《瀟湘奇觀圖》卷、趙孟堅《墨蘭圖》卷、顧安《新篁圖》軸、倪瓚《竹枝圖》卷、仇英《玉洞仙源圖》軸等名跡,後來均入藏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06年1月,《瀟湘奇觀圖》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作者簡介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暉,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米芾長子,世稱“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變。常自題“墨戲”二字。畫江上雲山,濕筆勾皴點染,在當時是一種大膽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