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1940年9月經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核准備案,校長由省政府委派賀明元接任。1947年獲準招收高中班,並將“納溪縣立初級中學”改名為“納溪縣立中學校”。1952年,學校經省政府正式命名為“四川省納溪中學校”,並開始擴大規模招生。1962年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四川省納溪中學校”校名。1984年9月,學校率先在瀘州市實行校長負責制,並開始實行教育教學和管理體制改革。1999年7月,納溪區委組織部率先在全市範圍內公選納溪中學校長,時任副校長的王遠強同志被當選為校長。2002年7月,納溪中學與原省重點中學西研院子弟中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省納溪中學。2003年7月被省教廳命名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二)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位於瀘州市納溪區城中心,坐落在優美的長江之濱、永寧河畔。學校占地103畝,建築面積43570.98平方米。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教學設施齊全。學校建有育英樓、英才樓、科學館、體育館、行政樓、公寓樓、學生住宿樓等大型建築;擁有標準教室68間,教師年級辦公室、教研組活動室26間,大小會議室4間,理化生實驗室9間,計算機教室4間,閱覽室2間、教師電子備課室2間。另設有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團隊活動室、美術音樂專用教室、科技活動室、舞美室等。校園內有300米塑膠塑草環行跑道的田徑運動場和籃球、排球等活動場地。各類實驗設備、體育器材達到一類學校標準。每間教室和辦公室都接有閉路電視、校園網連線埠,每間教室配有29吋彩色電視機、錄音機、幻燈機等設備,每間辦公室裝有電話。校園綠樹成蔭、亭台典雅、風光怡人,是莘莘學子學習、陶冶情操的理想境地。
學校現有65個教學班,4100餘名學生,其中高中45個班,學生近30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48人,專任教師212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59人,中級教師105人。學校有中共黨員104名,學校黨總支下轄七個黨支部。
近幾年,學校為適應競爭和創重的需要,多方籌集資金900餘萬,新建或裝修了育英樓、科學館、英才樓、體育館、運動場、公寓宿舍、行政樓。更新計算機、語音實驗室、多媒體室、閉路電視系統,新建了40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添置了圖書8萬餘冊,以及成套的理化生實驗儀器和設備,使學校的硬體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同時加大了學校的美化綠化建設,對學校的水、電、氣、管道、線路等陳舊的設備設施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新的納溪中學已煥然一新,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按照“順思想、建隊伍、嚴管理、上質量、強基礎、樹形象、深層次、創國重”24字總思路,突出一個中心:狠抓管理,最佳化素質,硬體從實,軟體從硬。堅持了兩個方針:對內抓質量,對外樹形象。狠抓三項作風:教師的教風,班級的考風,學生的學風。推進四項改革:後勤社會服務化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教學改革、學生教育與管理改革。強化五種意識:質量生存意識、高考的品牌形象意識、競爭合作意識、特色發展意識、借鑑交流意識。以實現質量、規模、效益、效率有機統一。夯實基礎,落實“三個三”工程,即:教師“三師”工程,教學的“三帶”工程,管理的“三抓”工程,構建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平台。當前,全校上下思想統一,領導團結務實,教師和職工真抓實幹,形成了勤奮、愛校、競爭、合作、民主、統一的好的工作氛圍。全校師生員工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力爭為納溪中學的新跨越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三)學校校貌
我校地處納溪區城市中心,現有一、二兩個校區,校園綠化率占總面積的42%,是瀘州市綠化示範學校。一校區校園呈三級階梯,運動場和體育館構成一級階梯,行政樓、中心花園和學生食堂構成二級階梯,科學館、育英樓、學生公寓構成三級階梯。二校區英才樓為一幢綜合大樓,建築面積約3000m2,住宿部的學生公寓樓正在修建之中。體育館為框架弧線型薄殼房頂結構,占地1400多m2,室內有納溪區最好的高檔木地板藍球場和大型台階式演出舞台,室外運動場正在建設成為納溪區唯一的塑膠塑草操場;中心花園占地1000多m2,在綠樹叢林中,有台灣校友捐建的“台思亭”,有市體育局捐贈的健身器械,是師生們休息、交流、晨讀、晨練的理想之地。一校區公寓樓建築面積約束3000m2,可供800多人住宿,室內生活設施完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育英樓為一四合院建築,面積達4000m2,有教室44間、教師辦公室12間。科學館是一幢多功能大樓,建築面積3000多m2,有500多m2的階梯教室、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音樂舞蹈練功房、學校電視台等18間,有400多m2的學生閱覽室。學校的主要建築掩映在綠樹花草叢中,給人以寧靜詳和的感受,是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之地。
(四)學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及辦學特色
歷經60多年風雨歷程的四川省納溪中學,四十年代確立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在一代又一代辛勤園丁的澆灌下和莘莘學子們的呵護下,越發璀璨奪目。納溪中學人有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追求發展、追求卓越,不斷地打造教育的新時空,逐步確立了“以人為本、人和興校”的辦學理念以及“規範建校、文明治校、素質立校、科研興校”辦學思路,並孕育出“學校全面有特色、教學嚴謹有特點、管理規範有特效、學生全面有特長”的辦學目標和“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讓學生做時代主人”的培養目標。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納溪中學人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以及“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觀,努力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爭先、人人有為,人和興校”的文化氛圍,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工作態度,凝聚成學校的“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忠於職守的負責精神”,並將此內化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使納溪中學不斷地綻放出絢麗的生命之光。
站在新世紀,納溪中學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民主管理為出發點,以“管理出效益、向管理要質量”為管理原則,以“制度約束為輔,以尊重和政策鼓勵調動為主”,將“常規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教育教學的過程管理”融為一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現代教育管理體系。
“以人為本,成就主體”。在教學管理中,學校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先導,堅持實施“成功教育”,全面推行“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分類推進—互相促動—及時反饋—激勵評價—整體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充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大力倡導合作學習和研究型學習,努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人為本,弘揚主體”。在德育管理中,學校始終堅持重內容,重方法,重實效的原則,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和校園文化的優勢,以課堂滲透為主渠道,形成了“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以法紀教育為重點,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特點,以活動教育為載體,以家長教育為補充”的德育格局。
六十多年風雨征程,納溪中學人執著地堅守自己的辦學理念,追求自己的辦學風格,逐漸形成了自身的辦學特色,從而不斷地鑄造新的輝煌。厚德載道,春風化雨,2萬多名莘莘學生遍布五湖四海,艷如桃李、燦若群星。他們中有紅岩烈士劉振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東風和巨浪型運載火箭和“神舟號”的主研者之一段光林、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社社長高明光、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楊小魯等等一代又一代英才傑士和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推動當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服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