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畔街清真寺

濠畔街清真寺

濠畔街清真寺,又名濠畔寺。它是由濠畔街清真寺於成化年間(1465-1487)集資興建了幾所清真寺之一,位於越秀區人民中路濠畔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初建

明太祖平定天下,一千多回軍進駐廣州後,築新城,開挖南城濠。為了方便回族軍眷作禮拜,於成化年間(1465-1487)集資興建了幾所清真寺,濠畔寺便是其中之一。

修繕重建

大清康熙肆拾伍年歲次丙戌(按:即公元1706年)貳月拾玖日重建。

規模建制

濠畔街清真寺占地面積1491平方米,現僅存寺門和大殿。寺門朝南,連著新建的風火山牆,門框上鐫刻“清真寺”石匾。大殿坐西朝東,寬18.8米,深19.6米,重檐歇山頂,殿內飾卷草花紋、漆金木雕刻飛罩。兩側山牆各開三個拱房門,均為六抹頭菱形花心隔扇,粉紅翠綠,金碧輝煌。

開放人群

濠畔街清真寺目前只對穆斯林開放,一般遊客暫不接待。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濠畔街清真寺建築以南方園林布局,結構精美。

主要建築

濠畔街清真寺紹大殿坐西向東,面闊5間18.8、進深5間19.6米。重檐歇山頂,碌灰筒瓦面,屋面坡度較緩呈曲線下降,正脊的灰塑脊飾已毀壞。殿身構架為13架用4柱前後3步梁,外槽迴廊為4架卷棚。如意駝峰斗拱連線梁架,除7架梁外遍施月梁。脊底部仍有“大清康熙肆拾伍年歲次丙戌(按:即公元1706年)貳月拾玖日重建”字樣。內外均出2跳插拱承托檐,駝峰、替木、梁彷出頭做工細緻,後金柱之間設卷草花紋的金木雕刻飛罩。金柱徑0.57米,下施柱與復盆式柱礎,迴廊施八角形石檐柱,兩側山牆青磚批灰掃白,各開3個拱券門,頗具特色。均為6抹頭菱形花心隔扇。這是保存較完整的清初建築物。現為工廠的倉庫。

地理交通

濠畔街清真寺位於越秀區人民中路濠畔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