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痙

濕熱痙,病名。指痙病因於濕熱之邪傳變而致病。痙之發作,多由濕熱挾風,侵襲筋脈,或因肝經、心包經熱甚動風以引發。薛生白《濕熱病篇》:“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此濕熱侵入經絡脈隧中。宜鮮地、秦艽、威靈仙、滑石、蒼耳子、絲瓜藤、海風藤、酒炒黃連等味。”又:“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營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連翹、生地、玄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味。”又:“濕熱證,發痙,神昏笑妄,脈洪數有力,開泄不效者,濕熱蘊結胸膈,宜仿涼膈散;若大便數日不通者,熱邪閉結腸胃,宜仿承氣微下之利。”又:“濕熱證,壯熱煩渴,舌焦紅或縮,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痙厥,熱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劑犀角、羚羊角、生地、玄參、銀花露、紫草、方諸水、金汁、鮮菖蒲等味。”濕熱痙亦可由熱閉而引發者,如“濕熱證,發痙神昏,獨足冷陰縮,下體外受客寒,仍宜從濕熱治,只用辛溫之品煎湯熏洗。”又:“濕熱證,發痙撮空,神昏笑妄,舌苔乾黃起刺、或轉黑色,大便不通者,熱邪閉結胃腑,宜用承氣湯下之。”參見痙條。
漢字,釋義:〔~攣〕肌肉收縮,手腳抽搐的現象。俗稱“抽筋”。痙(痙)jìng痙攣,俗稱"抽筋"。【釋義】[痙攣](#jìngluán)肌肉緊張,不自主地...
詞典解釋 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拓展信息 常用詞組痙病,中醫病名。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臨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攣縮為其共同的證候特徵,可表現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鑑別診斷 辨證施治體內濕熱,分外濕和內濕兩種。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因臟腑正常功能失調所致。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居住環境潮濕,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
症狀 成因 種類 注意事項 飲食調理小兒痙病,病症名。指小兒四肢痙攣的病症。《溫病條辨·解兒難》將痙病分為九種,即寒痙、風溫痙、濕熱痙、暑痙、濕痙、燥痙、內傷飲食痙、客忤痙、本髒自病痙。詳見各條。
簡介 醫書記載濕熱內盛是一種在雨水多,濕氣旺盛的氣節,是人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的症狀,多發於夏季,但四季均可發生。
濕熱內盛 症狀表現 診斷要點 致病特點 熱(火)邪濕熱型腹瀉:腸道感染中最常見類型的一種,多發於夏秋之交。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侵及腸胃,傳化失常而發生泄瀉。常見症狀有瀉下急迫;泄而不爽;肛門灼熱;煩熱口...
簡介 飲食 治療柔痙,病名。痙病而見有汗者。一作柔痓。證見身熱汗出,頸項強急,頭搖口噤,手足抽搐,甚則角弓反張,脈沉遲。
解釋 出處解釋痙風(痙風),痙攣,風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痙風》:“即痓病,屬太陽、督脈二經。其證發熱口噤如癇,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搐習。傷風有汗者,為柔痙;傷風濕無汗者,為剛痙。金創折傷,癰疽產後...
解釋外邪為主,濕熱之痙自內出,波及太陽,治以息內風為主,蓋三焦與肝膽同司相火...濕熱生風,霍目之轉筋,乃風來勝濕,痙則由經及髒而厥,霍亂則由髒及經而攣,總...務。發痙神昏笑妄脈洪數有力,開泄不效者,濕熱蘊結胸膈,宜仿涼膈散,若大便...
濕熱病篇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