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澀【拼音】:sè
【部首】:氵
【注音】:ㄙㄜˋ
【簡體部首】:氵,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五筆86&98】:IVYH
【倉頡】:ESIM
【鄭碼】:VYSI
【筆順編號】:4415342121
【四角號碼】:3711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DA9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字源字形◎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這個柿子很~。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生~。~訥。
詳細釋義
1、澀、濇、澁sè2、(形聲。從水,歰聲。聲符(歰sè)為本字,象四隻腳兩兩相抵,表示不滑,是會意字。本義:不滑溜)。
3、同本義[unsmooth]
濇,不滑也――東漢·許慎《說文》
短而濇――《素問·至真要大論》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經音義》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澀不可拔――劉禹錫《砥石賦·序》
4、7ik7klrmykmkt人條件無人能對付。
又如:澀噎(因不滑潤而梗噎);澀道(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澀巴巴(形容不滑潤);澀浪(古代宮牆基壘石凹入,作文紋狀);澀脈(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
5、味不甘滑[puckery;astringent]
酸澀如棠梨。――杜甫《病桔》
6、又如:澀苦(又澀又苦);澀赤(乾澀發紅);澀重(乾澀沉重)。
7、說話、寫文章遲鈍艱難、生硬、不流暢[obscure]。
生而舌短,澀於言論。――《宋書·南郡王(劉)義宣傳》
8、又如:生澀(言詞、文字等不流暢);文句艱澀;澀筆(看似擬古不流利,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澀僻(文詞生澀冷僻);澀辭(言語遲鈍);澀體(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9、道路險阻;不通暢的[difficult]。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人條件好男人太過分。
10、又如:澀難(險阻);澀道(無級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澀滯(險阻;不通暢)。
11、急[fast]。如:澀奈(澀耐。心意不安,羞漸,差澀)以他那個
澀剌剌sèlàlà
1、[astringent]形容很澀
他眼睛澀剌剌的,看不了幾行字,直打瞌睡。
這柿子澀剌剌的真難吃。
2、也作“澀拉拉”太陽能
澀滯sèzhì
[unsmooth]滯澀;不流暢;聲音澀滯。
澀sè
1、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以他那個。
2、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這個柿子很~。
3、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生~。~訥。
【中醫術語】澀①藥、食性味的阻滯或收斂作用。《靈樞·五味論》:“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②尺膚診象之一。指尺部皮膚粗糙,撫之不滑潤。屬於陽盛陰液不足之象。《素問·脈要精微論》:“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③脈象名。指脈動往來很難,不滑利。多見於氣滯血瘀等證。《靈樞·脹論》:“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④阻滯不暢、流通困難。《素問·痹論》:“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澀玉華宮賓sèㄙㄜˋ
◎見“澀”。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澀【唐韻】【韻會】色立切【集韻】【正韻】色入切,$音濇;與歰同;【說文】不滑也;【風俗通·十反篇】冷澀比干寒蜒;又牆疊石作水文為澀浪。【溫庭筠詩】澀浪浮瓊砌;又竹名;【范成大·桂海草木志】澀竹,膚麤澀如砂紙;【集韻】或作瀒㥒澁;$字原作刃下止。
【中華大字典】要和你比【澀】色入切音濇緝韻
①澀或字。[集韻]澀說文、不滑也。或作~。
②同濇。[一切經音義]濇、古文~。
③味惡也。[杜甫詩]酸~如棠梨。
④竹名。[桂海草木志]~如膚麤。~如砂紙。
⑤~浪。疊石作水文也。[溫庭筠詩]~浪浮瓊砌。
字形結構
繁體字:澀澁異體字:渋濇瀒歮漢字首尾分解:氵土漢字部件分解:氵土
筆順編號:4415342121
筆順讀寫:捺捺橫折撇捺豎橫豎橫
漢英互譯
astringent;harsh;uneven;rough方言集匯
寧波vtgb鋼板要和你比漢尼拔◎粵語:sap1sap3
◎潮州話:思奄4(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