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軌道交通系統

澳門軌道交通系統

澳門軌道交通系統(葡萄牙文:Sistema de Metro Ligeiro de Macau)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決定興建的集體運輸系統。澳門軌道交通系統設兩條路線:第一期路線往來關閘和氹仔客運碼頭,全長21公里,設21個車站,預計每小時每方向載客量約14200人次;維修廠工程現已動工興建,而主線工程將於2011年次季動工,預計2014或2015年落成通車[1]。以2009年的物價計算,支付金額合共澳門幣75億。第二期路線往來關閘和媽閣,全長約5公里。現正進行研究階段。

工程進度

首期工程
位於偉龍馬路的軌道交通車廠土地平整工程經已完成
主體工程計畫2011年第一季於氹仔率先展開

路線

首期工程

離島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只會建設一條路線,運輸基建辦公室於2009年10月17日提出澳門軌道交通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
方案提出的路線總長度為21公里,包括2.1公里隧道段。車站數目21個。媽閣站、西灣湖站是地底車站;南灣湖站及西灣大橋站是地面車站;其餘車站是高架車站。配電站總數為4個。列車調度區位於友誼大馬路及友誼大橋之間的直線段,作為澳門半島日常列車調度及停泊緊急事故列車。
澳門軌道交通系統澳門軌道交通系統

路線為雙向行車軌道,設21站,由關閘,經黑沙環、外港碼頭、新口岸、藝園、南灣湖、西灣湖、媽閣、西灣大橋、賽馬會、澳門運動場、望德聖母灣大馬路路氹邊檢大樓、機場至氹仔碼頭。沿線共21個車站。當中,關閘、媽閣、賽馬會及蓮花口岸屬於綜合交通轉換站,關閘及媽閣將與軌道交通二期連線;蓮花口岸則與廣珠城軌延伸線無縫換乘對接。
車站設施、服務及特點
計畫之列車班次,平均3至6分鐘一班
雙組列車行走每小時及每方向最高載客量約8000人次
膠輪行走,噪音量較低
具完善可靠疏散系統
車廂設計寬敞、舒適、照顧需要
主要車站將預留與其他公共運輸工具的轉乘接駁設施
車站採用自然透光,自然通風的環保設計
月台設有安全幕門
車站設扶手電梯及升降機、導盲磚
Template:澳氹線各站

第二期工程

軌道交通第二期工程為一條穿梭澳門半島西北區、內港區的路線,總長度約5公里,沿澳門半島西部往來關閘及媽閣。雙向行車軌道。本路線通車後,實現澳門半島內的軌道交通環狀線。
方案
內港地底方案
設9個車站,由關閘站起至青洲站為架空設計,由青洲站至媽閣站采地底設計。預留青洲支線。
沿岸高架方案
方案A:設9個車站,由關閘站起至司打口站為架空設計,由司打口站至媽閣站采地底設計。預留青洲支線。
方案B:設9個車站,由關閘站起至下環站為架空設計,由下環站至媽閣站采地底設計。預留青洲支線。
沿岸隧道方案
設8個車站,由關閘站起至青洲站為架空設計,由青洲站至媽閣站采地底設計。預留青洲支線。
查•論•編澳門軌道交通第二期
關閘-青洲-筷子基*-紅街市-水上街市-十六號碼頭-司打口-下環-媽閣。
*沿岸隧道方案不設此站。

興建源由

澳門特區政府因應預料每年突破2,000萬人次遊客、新落成的酒店及賭場,以及認為澳門的巴士及的士及相關交通網路難以應付。因此需要興建新的集體運輸系統,紓緩交通擠塞問題及改善環境污染。

興建歷史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2001年所發表的《200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政府將會引入全新集體運輸系統。隨後,於2002年,政府委託香港的捷運有限公司為澳門軌道運輸系統進行研究。2003年2月,香港的捷運公司完成了首份顧問研究報告,建議使用架空軌道交通系統,但方案的成本效益備受質疑,未以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亦備受批評。2005年2月,香港的捷運公司完成第二份顧問研究報告,改為建議使用地下軌道交通系統,並訂定了初步選線方案,但研究報告被指存在造價過高等多種問題。
2006年10月,澳門特區政府自行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被指存在站點設定過密以及未能照顧舊城區等問題。2007年7月13日,澳門特區政府再發表《軌道軌道交通系統最佳化方案》,方案指出澳門政府計畫於2008年動工興建軌道交通,對深化方案進行了一些修訂。
2007年10月12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正式宣布興建軌道交通首期路線。系統使用最佳化方案,並未作進一步更動。政府將於2007年底邀請國際顧問公司草擬標書,2008年公開招標,並原定於2008年下半年正式動工,但因有投標公司提出抗訴,運輸工務司轄下的運輸基建辦公室用了4個月時間去處理,因此工程曾押後至2009或2010年,後因軌道交通路線一改再改,最新情況顯示主體工程需延至2011年首季才能正式動工[1]。政府並同時承諾於首期工程動工後,隨即進行第二期方案的規劃,並提出可行性方案諮詢公眾。[3]

興建時序

2002年,澳門政府委託香港的捷運有限公司(現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為澳門的城道交通系統進行研究。2003年2月19日,澳門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會議介紹了《澳門架空軌道交通系統――初期可行性研究》報告。[4]報告建議的系統採用架空軌道交通方案,首期系統總造價約為27至30億澳門元,採用公私合營投資方式。但報告發表後,坊間意見不一,其後同年4月15日,歐文龍以鄰近地區以至全球經濟出現不明朗因素為理由[5],決定暫緩軌道交通的建設計畫。
2005年2月,捷運公司完成第二份名為《澳門軌道軌道交通系統可行性研究》的顧問研究報告,並訂定了初步選線方案。系統捨棄高架軌道交通方案,採用地底及架空結合方案,以免影響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景觀。報告其後因造價太高及路線分布等問題而告吹。
2006年10月23日,澳門政府根據捷運公司的顧問研究報告以及公眾諮詢的意見,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同時澳門政府就《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全面諮詢公眾意見,其後因站點設定等問題而再次於2007年發表第四份興建方案。
2007年7月13日,澳門政府公布《軌道軌道交通系統最佳化方案》,內容與《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相似。方案指出工程由香港的捷運有限公司以及國際機構合組的公司共同興建,冀望於2011年落成首階段工程及啟用。
2008年10月23日,運輸基建辦公室表示,由於有投標公司提出抗訴,原定2008年下半年動工的首期工程延至2009年展開,並期望不遲於2013年通車。
2009年10月17日,運輸基建辦公室公怖《軌道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落實興建澳門軌道交通。
2010年8月7日,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下午在祐漢舉辦“市民論壇”討論澳門交通政策,運輸基建辦公室主任李鎮東在論壇上表示,軌道交通現時進度順利,主體工程可望在2011年第一季率先由氹仔展開。

有關爭議

不適宜在澳門欠缺整體及交通規劃前就興建軌道交通
架空方案會影響城市景觀
澳門的城市密度乃全球最高,大多數道路也相當狹窄,在道路中心興建軌道交通會影響道路汽車交通。
路線對賭場和旅客傾斜,並不能真正解決市民的交通問題(新澳門學社建議延伸至沙梨頭北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